摘要:8月21日至25日,青海天峻的雪域清风与宁波港的东海潮声,在一场跨越2500公里的 “山海之约” 中相遇。来自青海天峻县与宁波的40名青少年,以文化为纽带,在5天的研学旅程中触摸千年文脉、缔结深厚友谊,为宁波对口支援天峻县15周年写下生动注脚。
8月21日至25日,青海天峻的雪域清风与宁波港的东海潮声,在一场跨越2500公里的 “山海之约” 中相遇。来自青海天峻县与宁波的40名青少年,以文化为纽带,在5天的研学旅程中触摸千年文脉、缔结深厚友谊,为宁波对口支援天峻县15周年写下生动注脚。
这场高原与大海的对话,不仅让两地青少年看见彼此的世界,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触摸千年文脉的 “活态传承”
研学之旅的每一步,都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晨光初照时,天一阁的青砖黛瓦浸润着四百余年的书香,这座“南国书城”成了文化传承的第一课堂。“寻找残碑” 任务中,天峻学生指尖轻拂斑驳碑文,与宁波伙伴蹲在碑前逐一核对线索,当找到对应文字的瞬间,两人雀跃的欢呼穿透幽深园林,让古老碑刻有了青春的回响;古籍修复工坊里,同学们化身“古籍修复师”,手执毛笔蘸取特制糨糊,小心翼翼修补仿制残页——泛黄纸页间,不仅承载着范氏家族 “代不分书,书不出阁” 的坚守,更流淌着跨地域的互助与默契。
文化的共鸣,总能跨越地域界限。宁波博物馆内,河姆渡陶器携着7000年前的炊烟、越窑青瓷映着大唐月光、明州港商船模型载着宋元繁华,勾勒出江南文明的脉络。天峻县中学的曲松多杰却在“羽人竞渡纹铜钺” 前驻足,指着纹饰兴奋说道:“我们藏族传统刀鞘上,也有这样的纹路!” 讲解员一句 “这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证明”,让两地青少年瞬间读懂:不同文化的纹理里,藏着同根同源的文明基因。
而在奉化棠岙古法造纸中心,当听到“一张纸需经 72 道工序”的介绍时,天峻学生郭雨菲瞪大了眼睛:“原来纸的诞生这么不容易,以后我用纸要省着点!” 在抄纸体验中,她和宁波学生一起分工,亲眼见证手里的纸张一点点映出竹纤维纹理。
从中国港口博物馆里复原的唐宋商船,到“上天入海 VR” 体验中“驾驶”舰载机俯瞰万里海疆,从慈城孔庙入泮礼上 “朱砂开智” 的庄重,到明伦堂里亲手制作的 “礼”字漆扇……五天研学,文化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可参与的 “活态存在”,两地青少年在体验中读懂宁波,更触摸到中华文明广博深邃的温度。
缔结跨越千里的 “山海约定”
“高原的湖水像天空的镜子,这里的湖水却像流动的丝绸!” 东钱湖游船上,天峻女孩叶西措望着一顷碧波连连惊叹。身旁的宁波学生蒋函露立刻化身“讲解员”,指着远处的建筑介绍:“那是宁波国际会议中心,现在可是网红打卡地!而且这里有710亩荷田,是宁波最大的赏荷地呢!”游船缓缓划过湖面,两人的话题从湖景延伸到家乡:叶西措说起天峻的丹霞红、高原绿,还有漫山的牦牛群;蒋函露描绘宁波的渔港晨景、刚上岸的海鲜——地理的距离,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分享中,渐渐消融。
食物与艺术,是友谊最好的“粘合剂”。走马塘村进士糕体验中心里,刚出炉的米糕冒着热气,天峻学生多旦才让捧着米糕咬下一口,眼睛瞬间亮了:“吃了这进士糕,以后考试肯定逢考必过!我要带几块回去给姐姐,祝她明年高考一举‘糕’中!”宁波学生孙乐麒笑着递过包装纸,打趣道:“阿拉宁波的食物,不光颜值高,还有好兆头!”而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天峻少年笔下的敦煌九色鹿灵动飘逸,宁波学子勾勒的凤鸟轻盈翱翔,“拼贴肖像工作坊”里,五颜六色的自画像上,有高原的蓝天,也有东海的浪花。 每一笔色彩,都是青春与友谊的见证。
最难忘的,还是江北珞桐帐篷营地的夜晚。篝火燃起,天峻的马静娴数着家乡的特产:“我们天峻有枸杞、沙棘,还有超好吃的牦牛肉干!” 宁波的王梓涵立刻发出邀请:“下次来宁波,一定要来我家,我让妈妈做大黄鱼给你吃!” 话音未落,两地学生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清澈的童声在夜空中回荡。天峻学生奥坚索南望着头顶的星空,轻声感慨:“天峻和宁波隔了这么远,但我们看的是同一片星空,分享的是同一份快乐。”
那天,两地少年以天峻高原风情与宁波海滨文化为灵感,共同设计“甬峻联名徽章”。当徽章在彼此手中传递,这早已成为跨越山海的青春约定。
播撒民族团结的“希望种子”
“15年来,从民生改善到产业协作,从教育医疗帮扶到民族团结共建,甬峻两地结下深厚情谊。” 启动仪式上,宁波市文化发展基金会负责人的话,为这场研学活动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宁波对口支援天峻县15周年的 “友谊延续”,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5天的旅程,让“民族团结” 从抽象概念变成具体行动。在宁波海洋研究院,天峻学生鲍俊杰小心翼翼捧着海星,感受管足吸盘的触感:“像被很多小嘴巴亲吻!” 宁波学生王姝惠则拍下海星翻出胃部进食的视频,兴奋地和他分享:“这是最神奇的消化方式!” 制作海洋生态瓶时,两人一起用盐度计调配人工海水,仔细摆放珊瑚骨、海沙、青鳉鱼和寄居蟹,宁波学生曾艺宸说:“我要每天给这个生态瓶写成长日记,到时候和天峻的朋友一起分享养螃蟹的趣事!”
离别在慈城古县城的年糕香里悄悄到来。在年糕馆内,宁波学生耐心教天峻伙伴“手上抹油才不粘手”,当包裹着咸菜、豆沙的年糕团出炉,天峻学生咬下第一口时,幸福的笑容格外灿烂。
孔庙前,穿着汉服的两地青少年互相整理衣冠,“击鼓明志”的鼓声里,有对知识的敬畏,更有对未来的期许。分别时,他们紧紧拥抱,在彼此的笔记本上写下联系方式,一遍遍说着 “明年一定要再见”——那些紧握的双手,早已打破地域的阻隔,将高原的纯净与大海的辽阔,紧紧连在了一起。
5天的时光很短,短到来不及走遍宁波的每一处角落;但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很长,长到足以在40名青少年的心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这场“山海之约”,以文化为笔、以友谊为墨,在甬峻两地间绘就一幅“同心同行” 的画卷。未来,这颗种子必将在时光里生根发芽,长成促进两地交流、守护民族团结的参天大树,让山海之情绵延不绝,让同心之约永续传承。
来源:未来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