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种铁锅别用,释放重金属被称“毒铁锅”,建议尽早换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5 20:52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115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55岁的老林是一名退休厨师,做了一辈子饭,对锅具格外讲究。可最近,他炒菜时总觉得锅底变色特别快,锅壁还时不时掉渣。他心里犯嘀咕,拿着用了十几年的老铁锅去检测,结果让他大吃一惊——锅里的金属析出量严重超标,尤其是

医生告诉他,这种铁锅早就该换了,不仅对身体没好处,反而可能是“毒源”。老林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以为结实耐用的铁锅,竟然变成了健康的“隐形杀手”。

其实,像老林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家庭都有一口“老铁锅情怀”,但如果选错了材质,或者锅用了太久、方式不当,就可能让重金属悄悄溶进饭菜里。

铁锅在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尤其是传统炒菜离不开它的那股“锅气”。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的铁锅都安全,一些铁锅在高温下会释放重金属,长期摄入可能对肝肾、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目前临床上就见过不少患者,体内重金属超标,追根溯源,竟然是用了多年的劣质铁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中就指出,一些劣质铁锅在反复高温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重金属迁移超标的问题,长期使用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那么,到底是哪三种铁锅最容易出问题?我们下面具体讲讲。

很多人图便宜,会在集市、网店甚至二手市场买“老式生铁锅”,还有人觉得“越重越好”,以为是“真材实料”。但这类锅往往没有正规厂家,也没有食品接触级认证,原材料很可能是回收铁甚至工业废铁。

这类锅的一个典型问题就是——铅含量严重超标

铅是一种典型的神经毒素,尤其对儿童发育影响极大。长期摄入低剂量铅,会影响记忆力、注意力,甚至导致儿童智力下降。成年人则可能出现贫血、乏力、肾功能异常等问题。

而这些“黑作坊”生产的铁锅,使用的模具、熔炼工艺都不达标,杂质多、重金属残留高,根本无法保障安全。如果你家的铁锅没有任何品牌标识,没有合格证,也没有食品级标识,建议尽快更换

为了防锈防粘,一些商家会在铁锅内壁涂上一层不粘涂层,比如聚四氟乙烯(俗称“特氟龙”)。这种材质本身在合规使用下是安全的,但问题在于——高温+脱落=风险成倍增加

当涂层出现划痕或剥落时,高温下这些脱落物可能转化为全氟化合物,目前被认为是一类潜在的致癌物。而且,一旦锅的基材本身不合格,涂层剥落后就会直接暴露出重金属成分

更麻烦的是,这类锅看起来“高级”、使用初期也确实顺手,往往被用户忽视了风险。但一旦发现有明显划痕、脱皮、变色,就要果断停止使用。

很多人以为“铁锅就是要养”,锅黑了、糊了都正常。但如果铁锅反复生锈、清洗后还是有红褐色锈迹残留,那就不是“养锅”,而是“毁锅”

铁锅表面的氧化铁在少量摄入下无害,但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特别是对于患有慢性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

更大的问题是,生锈常常意味着锅体结构已经开始老化,表面孔隙变大,更容易吸附杂质和细菌。一些劣质铁材生锈后甚至可能释放出镍、铬等重金属。

如果你家的铁锅经常有锈水味,炒菜颜色发黑、发苦,或者清洗后总有铁锈残留,说明锅已经“病入膏肓”,应及时更换

铁锅并非不能用,相反,合格的铸铁锅在合理使用下不但安全,还能为人体补充少量二价铁,这是一种易吸收的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但前提是你得选对锅、用好锅。

怎么判断一口铁锅是否安全?

是否有品牌与生产资质:正规厂家会有食品接触产品认证,锅体上有标识,包装上有检测报告。

是否有异味或掉色:新锅使用前用热水煮一遍,如果有明显金属味或掉色,说明材质不纯。

是否容易生锈或脱层:优质铁锅经过高温烧制与预处理,不易生锈,也不会有“锅皮掉渣”现象。

很多人即便用了好锅,但用法不对,结果还是出了问题。以下几点是临床上经常提醒患者的:

避免长时间盛放酸性食物:如番茄、醋、柠檬等,酸性物质会加速金属离子溶出。

炒完菜及时洗锅擦干:不要让水分长时间残留在锅里,以防生锈。

避免使用钢丝球猛刷:会破坏锅表面的氧化层,反而更容易锈。

定期“开锅”养护:高温烧锅后用油润锅,可以形成保护层,减少粘锅和锈蚀。

写在最后

铁锅是中国厨房的老朋友,但它也不是万能的。错误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不仅影响口感,更可能悄悄侵蚀健康。尤其是老人、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长期接触重金属风险更高。

老话说得好,“病从口入”。厨房用具虽然不起眼,却关乎全家人的健康。那些来历不明、涂层脱皮、生锈严重的铁锅,该换就得换。毕竟,健康的饭菜,从一口安全的锅开始。

参考资料: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监测报告》2024年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

WHO Environmental Health Criteria 2023 – Lead and Cadmium in Food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益谈法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