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绵阳市关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决策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8月16-17日,民进涪城区基层委员会主委甄丽蓉率课题组一行6人,赴平武县开展“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研究”专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川省、绵阳市关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系列决策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8月16-17日,民进涪城区基层委员会主委甄丽蓉率课题组一行6人,赴平武县开展“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研究”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走访考察了省级非遗项目“平武套枣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力菊技能大师工作室、白马藏族乡厄哩村、祥述加寨、扒昔加寨,以及省级非遗“曹盖面具制作技艺”传承人田虎塔的工坊,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深度访谈等形式,全面细致了解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典型经验。
在陈力菊技能大师工作室,调研组细致了解“平武套枣”这一传统食品的制作流程、工艺特点及活态传承情况。平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银美陪同调研并介绍相关保护举措。陈力菊多年来坚守古法技艺,积极推动“非遗进家庭、进社区”,逐步形成“工坊+农户+市场”的融合发展模式,有力带动周边群众增收,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甄丽蓉在调研中强调:非遗工坊不仅是技艺传承的基地,更是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平台,要持续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相结合,让非遗“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在白马藏族乡,调研组深入厄哩村、祥述加寨、扒昔加寨等地,与白马文化保护传承协会会长渌饶铌玛深度交流,详细了解了白马藏族在语言、歌舞、服饰、节庆等方面的文化存续状态,以及特色村寨打造、文旅融合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化建设协调并进的具体实践。
在田虎塔的曹盖工坊,调研组对其坚守手工雕刻技艺、传承民族图腾文化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并就技艺传承、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甄丽蓉指出: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关键在人、在机制、在融合创新。要加大对传承人群的支持,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教育、数字产业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
调研组认为,平武县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非遗工坊带动”“特色村寨引领”“生态文化共赢”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仍面临人才短缺、市场有限、品牌效应不强等现实挑战,亟需从政策支持、机制创新、产业培育、传播推广等多方面予以系统支撑。
本次调研是涪城民进作为参政党基层组织责任担当与积极作为的具体体现,旨在通过扎实的一线调研摸清实情、找准问题、提实建议,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下一步,课题组将系统梳理调研材料,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文化强国等战略部署,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为推动民族地区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贡献民进智慧和力量。
民进涪城基委会副主委王斌、委员刘元及相关领域会员代表参与此次调研。(殷汝培 文/图)
【短评】研求真谋良策 文化赋能促振兴
此次调研活动精准务实,意义深远。民进涪城区基层委员会深入平武一线,不仅细致考察了非遗工坊、特色村寨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更深刻揭示了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与现实挑战。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党派服务大局、参政议政的责任担当。其成果必将为破解人才、市场、品牌等瓶颈问题提供宝贵思路,为民族地区探索“生态文化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贡献智慧与力量。(东华)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