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苣荬菜,隶属于菊科苦苣菜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系发达,主根呈圆锥状,入土深度可达30厘米以上,侧根和须根较多,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高30-100厘米,光滑无毛,具纵棱。基生叶多数,叶片呈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2-
一、植物特征
苣荬菜,隶属于菊科苦苣菜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系发达,主根呈圆锥状,入土深度可达30厘米以上,侧根和须根较多,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高30-100厘米,光滑无毛,具纵棱。基生叶多数,叶片呈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2-6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不规则的尖齿或缺刻,有时呈羽状深裂;茎生叶较小,无柄,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总苞钟状,长1-1.5厘米,总苞片3-4层,外层较短,内层较长,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膜质,背部具绿色中脉。花为舌状花,黄色,两性,结实。瘦果长椭圆形,褐色或黑色,具纵肋,冠毛白色,柔软,易脱落。花期5-9月,果期6-10月。
二、分布范围
苣荬菜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等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常见于田间地头、路边、荒地、山坡草地等生境。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既能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也能在贫瘠、干旱的土地上存活,是一种典型的世界性杂草。
三、主要危害
(一)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苣荬菜作为农田恶性杂草,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构成严重威胁。其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与农作物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的能力极强,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产量降低。例如,在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田中,苣荬菜的大量生长会使作物减产10%-30%,严重时甚至可达50%以上。此外,苣荬菜的叶片茂密,覆盖在农田表面,抑制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同时也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苣荬菜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其种子可通过风力、水流、动物等多种途径传播,容易在新的生境中定植并形成单优势种群,排挤本地植物,破坏生物多样性。在一些草原、荒地等生态系统中,苣荬菜的大量入侵会导致原生植被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苣荬菜在路边、庭院等人类活动区域生长,不仅影响环境美观,还可能成为蚊虫等害虫的栖息地,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在一些牧区,苣荬菜大量生长会影响牧草的质量和产量,对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应用价值
(一)药用价值
苣荬菜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全草均可入药,性苦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等功效。在民间,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疮疖肿毒、湿热黄疸、痢疾、尿血、便血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苣荬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为其药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食用价值
苣荬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生蔬菜,其嫩叶可食用,口感鲜嫩,略带苦味,具有独特的风味。据测定,苣荬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B2、胡萝卜素、钙、铁等含量较高。在日常生活中,苣荬菜可通过凉拌、炒食、做汤、腌制等多种方式进行烹饪,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健康食品。此外,苣荬菜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常食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健康。
(三)其他价值
苣荬菜的根系发达,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可用于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其植株高大,生物量大,可作为饲料用于畜牧业生产,为家畜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此外,苣荬菜还可作为观赏植物,用于园林绿化,其黄色的花朵在春季开放,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五、防控策略
(一)农业防控
1.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改变苣荬菜的生长环境,减少其发生量。例如,在苣荬菜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实行与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轮作,避免连作。
2. 深耕翻土:在播种前或收获后,进行深耕翻土,将苣荬菜的根系翻至土壤表层,使其暴露在阳光下,干燥死亡。深耕深度应不少于20厘米,以有效破坏其根系结构。
3. 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头、路边、沟渠等区域的苣荬菜植株,减少其种子来源和传播途径。在农作物生长期间,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拔除田间的苣荬菜幼苗,防止其蔓延生长。
(二)物理防控
1. 人工拔除:对于小面积发生的苣荬菜,可采用人工拔除的方法进行防控。在苣荬菜幼苗期或开花前进行拔除,确保将其根系完整拔出,避免残留根系再生。
2. 覆盖除草:利用地膜、秸秆等覆盖物对农田进行覆盖,抑制苣荬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例如,在农作物播种后,及时覆盖地膜,可有效减少苣荬菜的发生量。
(三)化学防控
化学防控是目前农田防控苣荬菜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种类和生育期,选择合适的药剂和使用方法,确保用药安全。常用的防除苣荬菜的除草剂有草甘膦、百草枯、二甲四氯、麦草畏等。例如,在非耕地或农作物播种前,可使用草甘膦或百草枯进行灭生性除草;在农作物生长期,可根据作物种类选择合适的选择性除草剂进行叶面喷雾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以免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四)生物防控
生物防控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控方法,主要通过利用天敌生物、微生物等控制苣荬菜的生长和繁殖。例如,可引入苣荬菜的天敌昆虫,如鳞翅目幼虫、甲虫等,通过其取食作用抑制苣荬菜的生长;也可利用微生物除草剂,如真菌、细菌等,感染苣荬菜植株,使其发病死亡。目前,生物防控技术在苣荬菜防控中的应用还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推广。
六、结论
苣荬菜作为一种世界性杂草,虽然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但其自身也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和其他应用价值。在对苣荬菜进行防控时,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采取农业防控、物理防控、化学防控和生物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在有效控制其危害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利用价值,实现对苣荬菜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苣荬菜的研究,深入挖掘其资源潜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