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池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国家大规模国土绿化政策,以南梁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起点,突出大规模国土绿化和保护生态两个重点,深入推进陇东黄土高原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
春风拂面,柳枝吐绿;柔远河畔,野鸭嬉戏。
近年来,华池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巩固绿色生态优势,矢志不渝推动绿色发展,交出了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的生态答卷。
呵护生态颜值
随着天气转暖,植树播绿正当时。在华池县,干部群众纷纷抢抓时节开展春季造林。
华池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国家大规模国土绿化政策,以南梁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起点,突出大规模国土绿化和保护生态两个重点,深入推进陇东黄土高原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7.05万亩、荒山造林61.63万亩、退化林修复8万亩、提质增效29.51万亩、人工种草6.5万亩、退化草原治理10.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9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82.15%。
按照“点上突破、面上扩张、整体推进”的思路,打破村与村、乡与乡界限,实行整片区、整流域推进,治理万亩以上小流域26个,建成5000亩以上示范点36个、千亩以上示范点75个,示范面积达20多万亩,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0万亩,土壤侵蚀由8500吨每平方公里减少到7500吨每平方公里,流域治理卓有成效,构筑了县域绿色生态屏障。
挖掘生态价值
沙棘经过采摘、加工,变成了果汁;遍野的山林成了养鸡的天然场地;山岭上种下苹果树、樱桃树等经济林,“荒山”不仅穿上“绿衣裳”,更成为休闲采摘的乐园……
华池县统筹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通过项目示范带动、财政贴息扶持、创建特色品牌、优化产业布局、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等措施,着力推进经济林果、林木种苗、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形成生态环境优良、资源总量增加、产业发展壮大、经济生态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实施火焰沟片区沙棘产业园项目、“三元双向”循环农业百亿级产业链乔河乡张岔村高山畔片区沙棘产业园项目,是华池县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华池县依托甘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开发沙棘产业多种功能,实施沙棘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加工生产沙棘原浆、沙棘籽油、沙棘复合饮料等20余类产品;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目前,全县沙棘树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沙棘枝果原料可带动加工业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利用天津北辰区帮扶资金2130万元,栽植油松和沙棘树混交林3.36万亩,群众累计增收172.51万元,户均增收1.54万元。
奏响绿色乐章
华池县坚持造林绿化与荒山治理同步,规模发展与管理提高并重,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发展,构建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树一业的乡村绿化美化新格局,实现“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的效果。通过道路修复、高标准农田改造、水坝堤提升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治理总面积150多平方公里。采取“合作社+脱贫户”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脱贫户参与项目建设,累计为2.8万人增加劳务收入2.24亿元。每年春秋两季,近2000名群众参与造林绿化,人均劳务收入达到9000元左右,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十四五”期间,全县共发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补偿等补助资金24661.47万元,发放草原生态保护禁牧补助25909户3874.1万元,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7396人(次),发放劳务报酬5916.8万元,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双赢,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来源:这里是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