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圣手、创新先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于红刚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21:07 2

摘要:8月23日,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在北京举行,世界知名消化内镜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红刚教授成功当选副主任委员,同时是中部六省唯一当选消化内镜专家。

8月23日,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在北京举行,世界知名消化内镜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红刚教授成功当选副主任委员,同时是中部六省唯一当选消化内镜专家。

于红刚教授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医院院长、内科主任、消化内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大数据协作组组长及湖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他还获2022年度湖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2022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单位等多项荣誉,当选“荆楚楷模”2023年第三季度上榜人物、2023年下半年“武昌楷模”上榜人物、2022年“武汉市十大最美医生”。

在消化内镜领域耕耘三十余年,于红刚凭借精湛的内镜技术享誉业界,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收获了“于大肠”这一尊敬又亲切的昵称。他专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技术(ESD)的创新与推广,在结直肠ESD领域颇有建树,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高难度的内镜微创治疗技术,致力于用科技创新推动全国消化内镜学科的快速发展。作为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的领跑者,他全球率先研发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内镜精灵”,以力求为患者治愈如初的信念,一路披荆斩棘,敏锐探寻早癌的微弱信号,极大地提高了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生存率。

深耕临床,致力于消化道早癌诊治

“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位患者,幸福一个家庭。”于红刚教授在消化道早癌领域深耕多年,从找到病变到切除治疗,让早癌无处遁形,保卫了无数患者消化道的健康。

作为我国消化病领域的顶尖专家,于红刚是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更是很多病人和家属眼中的“神医”。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于大夫治病又快又准,简直神了。”

2022年2月12日,欧洲颇具盛名的消化内镜大会——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消化内镜大会召开。作为仅有的两名受邀参会的中国消化内镜专家之一,于红刚在此次大会现场演示了一例直肠侧向发育性息肉内镜下剥离术(ESD),向全球同行展现了消化道早癌防治的“中国方案”。

于红刚教授操作示范ESD技术

在过去,直肠侧向发育性息肉需要切除肠段、无法保有肛门,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但于红刚领衔开展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能够通过微创治疗完整切除病灶、不切除肠段,患者恢复更迅速。

“感谢于红刚教授带领的胃癌MDT团队,赋予我哥哥新生……国内的医生真了不起,让哥哥能继续活下去。”得知哥哥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奇迹般康复出院,来自新加坡陈笃生医院的费和平医生感慨万千,给于红刚写下一封来自海外的“表扬信”。

费和平医生的妹妹也是一位胃早期癌患者,5年前,于红刚教授带领团队为其实施消化内镜下ESD微创治疗后,恢复良好。而这一次,她又一次切身感受到中国消化内镜医师的神奇。

科技创新,研发“内镜精灵”领跑全球

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占中国癌症总发病率的四成,但消化道早期癌比较隐匿,内镜医师尤其是欠缺经验的基层医师,往往很难发现。

自2017年起,于红刚组建起医工融合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集“检测、分类、提示、追踪”于一体的消化内镜实时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内镜精灵”(ENDOANGEL)。“内镜精灵”是全球首创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消化内镜的质量控制和辅助诊断系统,它自动识别监测胃镜检查盲区的平均准确率为95.3%。此外,它还可以提升肠镜检查质量,提高肠息肉和肠腺瘤检出率。

全球首个消化内镜实时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内镜精灵”(ENDOANGEL)

经过8年时间、历经400多个版本的迭代后,最新版本“内镜精灵V9”监测胃镜检查盲区的平均准确度为95.3%,胃早癌设别准确率90.2%。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方面,“内镜精灵”已申请71项发明专利,其创新成果发表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GUT》等国际顶尖期刊,并获得多项中国及国际发明专利。

目前,“内镜精灵”已在全球1000余家医疗机构得到应用,总计协助医师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135176例,患者活检率下降一半,早癌检出率远超我国平均水平且高达两倍以上,为患者和国家节省了近405.5亿元医疗开支。

于红刚教授操作示范“内镜精灵”系统

此外,“内镜精灵”作为具有“全球创新”特质的发明,也先后在俄罗斯莫斯科、美国堪萨斯、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的国际会议上被用于手术演示或功能展示。“内境精灵”目前已进入匈牙利、新加坡、意大利等国临床试用,向世界医学贡献“中国方案”。

2024年5月17日 意大利罗马的Gemelli医院消化内科医生试用“内镜精灵”

于红刚教授还带领团队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多中心消化内镜图像数据库之一,为推动行业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牵头制定了多项人工智能辅助内镜诊断的相关技术标准与临床路径,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其系统已在全国数百家医院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早期胃癌、食管癌的检出率,降低了漏诊率,为提升我国消化道早癌筛查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言传身教,授人以”渔“服务社会

在于红刚教授的带领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学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科在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与近五年总科技量值(消化病学)中排名全国第8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消化内镜质控中心等。

尽管日常忙于临床和管理工作,但于红刚始终谨记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下乡、扶贫、义诊、讲学……他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公益性活动,成为一名为群众所熟悉信赖的“健康大使”。

于红刚还积极推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基层医院的传播和开展,多次带队深入基层县市手把手带教,帮助他们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就近服务群众。“于教授来了,这个病就放心了,不用再转到武汉了”,是很多基层医生和患者的一致心声。

于红刚教授在恩施市中心医院手把手指导消化内镜操作

“最牛的医生,不是全世界只有我能做,而是让全世界的医生都能做!”于红刚表示,青年医师是医院新生主力军,是不断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核心资源,是未来推动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他对青年医师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培养了一批国内知名的消化内镜中青年专家。团队医生黄旭、万新月、周巍连续三届荣获湖北省ERCP大赛冠军。在首届湖北省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总决赛中,他团队成员青年医师吴练练以全场最高分,斩获大赛金奖。在全国“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他带领的研究生团队获得全国银奖。

本次当选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是对于红刚个人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于红刚教授谦虚地表示,作为“医二代”,自己既要继承发扬父母那一代人崇高的医德,更要不断挑战生命“极限”,通过消化内镜用最小的创伤,努力给病患带来最大的健康保障。

记者:卫未

通讯员:宁亚飞、张晓衡

值班编辑:王佳

审核、签发:赵阳

来源:武汉新闻广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