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绚丽:新环境下的消费趋势与企业战略优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7 21:01 2

摘要:与新环境相关的话题大家已经谈得很多。国际环境的确非常动荡不安,国内环境方面,最新消费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同比增长4.9%,但是相比2019年,各个城市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同时,很多人在谈论消费降级。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很多中国消费者在寻求更多

题记:2025年5月17日,北大国发院承泽商学第24期活动举办。本文根据北大博雅青年学者、国发院副研究员、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谢绚丽的主题演讲整理。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新环境、新消费、新战略”。

与新环境相关的话题大家已经谈得很多。国际环境的确非常动荡不安,国内环境方面,最新消费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同比增长4.9%,但是相比2019年,各个城市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同时,很多人在谈论消费降级。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很多中国消费者在寻求更多收入来源,同时控制支出。我们个体可能也有切身感受,消费的时候更加谨慎。

在消费看似疲软的环境之下,机会在哪里?我们的课题组对消费进行了研究分析:

这几年消费增速总体不高,但是拆解到不同地区,真正消费不振的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很好,甚至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再分城市看,消费欠佳的是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其实还不错。

可见,目前消费的问题主要是结构化问题,消费不振可能是由部分地区引起,比如北京,在全国3月份增长率较高的情况下,北京竟然是下降的。上海情况也和北京类似。分析原因,大城市受影响最大的是房地产,而房产作为居民财富的主要组成对消费有巨大影响。

其他城市的情况如何?从2024年的数据看,大城市的居民要还房贷或付房租,可自由支配收入有限,其他城市比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好得多,可支配收入更高。中国是个巨大的国家,人口收入分布呈金字塔式,要看到庞大且尚未被关注的下沉市场,这部分市场面积上占总面积的90%,人口规模超过10亿。以前大家都认为这部分人收入不高,其实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更高。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高铁等基础设施完善,物流成本降低,这部分市场的开发价值越来越大。

这里有很多例子。比如拼多多异军突起成为电商第三极、蜜雪冰城从农村包围城市,背后的主要支撑力量就来自下沉市场。下沉市场正经历消费升级,他们想消费更好的东西,诸如洗碗机、盆栽植物、收纳盒、葡萄酒、蛋白粉等都是高速增长的品类。再比如服务消费领域,2024年大城市的娱乐、餐饮等门店增长速度较慢,最高才6.9%,但县域市场的增速达30%以上,由此可知消费在哪儿、市场在哪儿。

消费者的消费在结构和品类上发生了改变。我们总结出三个趋势。

第一是数字化。消费者的行为已经高度数字化,国内71%的消费者会使用社交媒体购买和了解产品,44%会从网上看达人、网红的推荐。宏观数据来看,线上零售增速也高于线下零售。比如2024年电影市场规模为425亿元,呈22%的负增长,而短剧市场规模增长至504亿元,已超过电影市场。可见,消费者的注意力正在牢牢被手机屏幕吸引。

第二是绿色化。正是因为消费者的健康观念加深,以健康为卖点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如强调营养均衡、成分健康、有利于体重管理的食品和饮品,马拉松和健身活动的流行。运动和户外产品用品市场已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即将达到6000亿。

第三是个性化。现在很多年轻人吃饭会到直播间薅羊毛,但他们在购买潮玩时却毫不吝啬。我国潮玩市场总价值已超过600亿,年增速超过20%。某潮玩品牌2024年国内营收增长超100%,海外营收增长超300%,重回了千亿市值俱乐部。

由此可见,到底什么是消费降级、什么是消费升级,确实需要我们好好思考。

在上述环境下,企业又该如何进行战略选择呢?我们认为有三个方向供参考。

第一,线上线下融合。对消费者而言,选择线上还是线下已经变成了时间和距离二者的平衡问题:线上购物虽然不受距离约束,但是浏览页面、选择商品所花的时间反而越来越长,线下购物反而有体验上的优势。因此,线上和线下今后将不是二选一,而都是必选项。线上线下融合,可以高效地传递产品信息,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识别和了解产品。同时,通过社交互动,可以强化品牌认知、增强消费者信任、最终进一步优化消费的整体体验。因此,未来这两者肯定都会存在,而且很多企业在线上、线下融合方面已经做得很好。

第二,个性化品牌与社会化营销结合。研究发现,Z世代具有自我矛盾的特点:一方面追逐个性,喜欢定制产品,不想与他人相同;另一方面又高度从众,易受他人意见影响,渴望被认同。因此,企业在这个时代需要采取的策略是:品牌本身要有鲜明的个性,但在营销过程中需要通过社交渠道去引导消费。

第三,产品和服务融合。现在很多商品不再只是简单的一次性销售,而更多的是与顾客建立长期价值关系,把商品销售转化为长期的服务。此外,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尝试跨界融合,即突破传统经营场景,创造全新的体验场景,比如把产品与户外体验、先锋实验、人文艺术或品牌主理人结合起来。

最后强调,战略是在洞察消费需求基础上的价值创新和差异化定位;战略更是对定位的坚守和日复一日的执行。这才是企业跨越周期的基础。

整理:王志勤 |编辑:王贤青

来源:北大国发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