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例在握 | 转移性肾癌肺转移灶完全消失!培唑帕尼助力患者获长期缓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21:02 2

摘要:在肾癌诊疗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肾例在握”项目旨在构建一个开放且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病例分享和专家点评等形式,促进临床医生深入理解前沿治疗理念及指南规范,从而缩小临床进展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推动肾癌治疗领域的全面发展。

在肾癌诊疗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肾例在握”项目旨在构建一个开放且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病例分享和专家点评等形式,促进临床医生深入理解前沿治疗理念及指南规范,从而缩小临床进展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推动肾癌治疗领域的全面发展。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初诊时远处转移的患者比例较高。自2005年以来,随着多种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的不断问世,晚期转移性RCC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以培唑帕尼为代表的TKI药物也成为了晚期RCC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此,本期特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桂铭教授分享一例RCC术后肺转移患者经国产培唑帕尼治疗后获得缓解并长期维持的诊治经验,并邀请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科教授点评,为优化晚期肾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

患者男,55岁;2024年3月26日,因“肾癌术后2年余”就诊

现病史

2021年7月,患者因“左侧腰痛”,伴腹部放射痛就诊。外院CT检查示右肾占位,大小约4.5*3.9cm,左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我院CT提示右肾下极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局部向肾轮廓外突起,大小约42*39mm,边界清晰,左侧输尿管上段见结节状高密度影,长径约9mm,近段输尿管及左肾盂扩张,双肺少许慢性炎症

2021年7月7日行左侧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右侧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右肾透明细胞性RCC(WHO/ISUP核分级:II级,大小4.5*3.5*3cm),侵达肾被膜及肾周脂肪,未累及肾断端;肿瘤基底未见癌累及,分期T3aN0M0。免疫组化:CK7(-),CD10(+),CD117(-),Vimentin(+),CA Ⅸ(+),Pax-8(+),P504S(局灶+),TFE3(-),TFEB(-),Ki-67(+,约5%),PD-L1(22C3)(CPS

术后规律复查,至2023年12月,未见局部复发及转移征象

2024年3月26日,患者再次来院复诊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3年余,血压控制可

一般查体

起病来,神志清,精神可,胃纳可,睡眠安,大小便无味,体重无明显变化

辅助检查

2024年3月26日影像学检查:CT示肾脏未见复发,肺部转移瘤可能。进一步行PET-CT检查显示:(1)右肾术后改变(2)右肺上叶前段亚段支气管旁软组织密度结节,边清,轻度代谢,SUVmax约1.3,考虑肿瘤,转移瘤可能性大

图1 患者基线影像学图像(2024年3月26日)

临床诊断

肾透明细胞癌术后,肺转移瘤(IMDC低危),ECOG PS评分1分

治疗经过

2024年4月,开始接受培唑帕尼(800mg,po,qd)治疗,定期复查随访

培唑帕尼治疗1.5个月后,影像学检查提示右肾原发灶未见进展,转移灶病情稳定;ECOG PS评分1分;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较前升高,分别为86.9U/L和39U/L;高血压控制不佳。遂调整培唑帕尼剂量至400mg(po,qd),并加用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治疗,以及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贝尼地平和特拉唑嗪降压治疗

培唑帕尼治疗3个月后,未复查影像学检查;ECOG PS评分1分;肝功转氨酶指标较前好转,ALT和AST分别降至50U/L和55U/L,高血压控制较前好转;24h尿蛋白定量较前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较前下降。培唑帕尼恢复至起始剂量(800mg,po,qd)。继续原方案保肝治疗和降压治疗,并调整饮食和控糖,关注尿常规

培唑帕尼治疗4个月后,影像学检查提示右肾原发灶未见进展,肺转移灶完全消失;ECOG PS评分 1分;高血压控制尚可;肝肾功指标无明显异常;偶有口腔溃疡及轻度腹泻,对症治疗;继续培唑帕尼(800mg,po,qd)抗肿瘤治疗

图2 培唑帕尼治疗1.5个月后(左一、左二)和4个月后的影像学图像(右一)

2024年7月、10月和2025年1月、4月复查影像学未见局部复发,肺转移灶完全消失

培唑帕尼治疗14个月后,复查CT示肾脏未见复发,肺转移灶完全消失;进一步行PET-CT检查,提示肺转移瘤治疗后明显好转,仍有肿瘤活性。现患者持续培唑帕尼治疗中,至2025年6月,肝肾功指标控制良好

图3 培唑帕尼治疗14个月后的影像学图像

图4 患者治疗过程肝功能指标变化(左ALT,右AST)

图5 患者治疗过程肾功能指标变化(左24h尿蛋白定量,右eGFR变化)

病例小结

本例RCC患者术后32月余复发,出现肺部转移,IMDC低危,ECOG PS评分1分,依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4》规范化予培唑帕尼靶向治疗[1],1.5个月后因血压升高、肝损伤等不良事件(AE)调整剂量并优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AE好转,培唑帕尼恢复至起始剂量;治疗4个月后影像学评估显示肺转移灶完全消失,并且至2025年7月末次随访仍维持缓解,治疗期间总体耐受性良好。该病例体现了培唑帕尼治疗晚期转移性RCC不仅能够快速起效、持久缓解,且AE可控易管,是晚期RCC长期疾病控制的重要治疗选择之一。

专家点评

靶向治疗药物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分子靶点,干扰其生长、增殖和转移过程,从而达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已成为包括RCC在内的多种癌症的标准疗法[2]。特别是以培唑帕尼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TKI药物,在转移性RCC的一线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已获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4》Ⅰ级推荐[1]。Ⅲ期COMPARZ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全球或中国人群,培唑帕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均显著高于舒尼替尼组[3-4],且治疗90天时培唑帕尼组出现早期肿瘤缩小的患者比例更高(75.0% vs. 53.8%),早期肿瘤缩小与患者的总生存期(OS)改善显著相关(HR 0.49;95% CI:0.40–0.60;P[5]。本例患者在培唑帕尼治疗约4个月时肺转移灶完全消失,目前维持深度缓解已超过15个月,从临床实践角度印证了培唑帕尼的强效缩瘤效果。此外,COMPARZ研究中培唑帕尼治疗低危RCC的中位OS长达42.5个月[6],如此长的中位OS也提示临床需要对其治疗全程进行长期综合管理,以保障治疗期间生活质量。高血压是TKI药物最常见的AE之一,斯坦福癌症研究所长达11年的真实世界数据显示,经抗血管生成TKI药物治疗后,患者收缩压平均升高8.5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6.7mmHg,其中培唑帕尼的血压升幅较低[7]。值得注意的是,血压升高主要发生在治疗开始后的前18周内,并在后续的疗程中呈减弱趋势[7-8]。本例患者基线有高血压病史,在培唑帕尼治疗1.5个月后出现血压控制不佳,经剂量调整和对症支持后好转,后续剂量恢复至800mg也并未再出现血压控制不佳,这与前述临床研究观察结果一致,也启示着基线伴高血压不影响培唑帕尼的使用。另外,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1级肝肾功能异常,通过控制饮食,调整保肝治疗可以有效控制,体现了培唑帕尼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国产培唑帕尼等靶向治疗药物为肾癌患者带来了切实的长生存获益。与此同时,针对RCC靶向治疗的长期管理策略至关重要,例如通过个体化剂量调整、对症支持优化以及饮食和生活方式的综合管理,以保障靶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病例提供者

张桂铭 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肿瘤组成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前列腺癌专委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肿瘤组成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泌尿生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

点评专家

王科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青岛市拔尖人才,西海岸新区高层次领军人才

擅长泌尿系肿瘤诊治和腹腔镜手术,完成腹腔镜手术万余例,其中腹膜外腹腔镜膀胱全切600余例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级自然基金和重点研发项目3项

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1位)、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3位);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 收录25篇;主编和副主编论著5部

任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肿瘤精准诊疗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泌尿外科与男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微创学组组长

山东省医师协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ERAS学组副组长中国医促会泌尿外科分会ERAS学部副部长

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泌尿外科联盟副理事长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泌尿生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青岛市老年医学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诊疗指南. 2024版.

2. 叶定伟,等. 肾癌靶免联合药物安全性管理.现代泌尿外科杂志,1-8.

3. Motzer RJ, et al. N Engl J Med. 2013 Aug 22;369(8):722-31.

4. Sheng X,et al. BMC Cancer. 2020 Mar 14;20(1):219.

5. Grünwald V, et al. World J Urol. 2018 Sep;36(9):1423-1429.

6. Motzer RJ, et al. N Engl J Med. 2014 May 1;370(18):1769-70.

7. Waliany S, et al. JACC CardioOncol. 2019 Sep 24;1(1):24-36.

8. 培唑帕尼片说明书(核准日期2023年3月7日)

//

撰写:Abby

审校:Kristen

排版:Kenken

执行:Falin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