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乡时:遇到的一个地主,两个儿子,都已绝后,这是天意不可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22:13 2

摘要:说起上山下乡那段日子,很多知青都有自己的经历,我也不例外。那时候一九七零年代初,我作为知青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村子,村里人主要靠种地过日子,生产队集体劳动,大家挣工分换口粮。

说起上山下乡那段日子,很多知青都有自己的经历,我也不例外。那时候一九七零年代初,我作为知青被分配到一个偏僻的村子,村里人主要靠种地过日子,生产队集体劳动,大家挣工分换口粮。

村干部在开会时总强调阶级成分的重要性,地主富农这类人被划为专政对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我到村里没多久,就听人提起一个叫高进芳的人,他是当地老地主,早年当过土匪,土地改革后财产被分掉,成分定为地主。生产队安排他参加劳动,但他总找理由不去,村里人对他有看法,但也没太多办法。

高进芳这个人,出生在二十世纪初,那时候乡村匪患多,他加入过地方土匪团伙,靠抢掠积累了些土地和钱财。

新中国成立后,一九四九年土地改革,他家田地被分给贫农,他本人被管制起来。生产队成立后,他被要求参加集体劳动,可他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常常在家待着不出来。

村干部去督促,他说身体疼,勉强去一天就又躲起来。家里情况也不好,靠两个儿子维持。

高进芳大儿子高胜,四十多岁,有老婆孩子,一儿一女,二儿子高利三十多岁,离婚了,没孩子。高利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养家,队里给他一套牛车,让他赶车拉东西,算是照顾他点。

知青下乡那几年,城乡差距大,农村条件苦,知青们得适应从城里到乡下的转变。生产队每天早起干活,耕地、播种、收割,一年四季循环。

我和高利分在同一个队,他负责赶牛车,我跟着其他人下地。一次大队组织去三十里外拉小麦种子,我和高利还有另一个保管员一起去。

高利赶车慢腾腾的,到地方装好种子已经是中午,大家得歇脚吃饭。他和保管员带了玉米面,我没带,饿着肚子去供销社转转,什么吃的都没买到。

保管员分了我半个饼子,高利自己吃自己的,没管别人。回村后,我去保管员家道谢,他家一大家子人热情招呼我坐会儿,他还说高利吃饭不叫人一声。我没多想,就走了。

高进芳在家不劳动,村里人私下议论,说他懒惰,自私,不肯出力。生产队有时强制他出来,他拄拐杖拿着铁锹,在地头比划两下,就坐下休息。

第二天又不见人影。村干部拿他没办法,只能继续安排别人顶上。高利每天准时上班,赶车拉粪运粮,工分挣得多点,换回玉米面养父母。

高胜也参加劳动,但他性格外向,爱和人聊天,干活时不那么卖力。知青们在村里待久了,渐渐了解这些家庭背景,地主成分的人升迁难,婚姻也受影响。高利的离婚就是成分问题闹的,没孩子,日子过得单调。

一九七七年,高进芳还出去给亲戚当媒人,拉扯对象,走了挺远路。大队知道后,组织批斗会,隔段时间就开一次,会上干部踢他,他倒地鼻子流血。没多久,他就死了。

村里简单处理后事,高胜和高利料理完,继续过日子。我离开村子后,过了八年,一九八五年回去办事,碰到高胜,他说儿子小时候病死了,老婆也走了,只剩他和女儿。高利也早没了。这一大家子,就这么断了后。

知青经历让我看到农村真实面貌,城乡差别大,农民日子苦,知青适应难。生产队制度下,大家集体干活,分粮靠工分,地主成分的人工分少,生活更难。

一些资料提到,特殊时期黑五类子女下乡多,希望洗清成分,但效果有限。高进芳家就是例子,他不劳动,靠儿子养,儿子们压力大。

高胜性格开朗,但家庭负担重,儿子病故后,精神头没了。高利勤恳,却离婚无子,早早离世。整个家庭衰落,绝后了。

天意这东西,说不清,但人品和时代影响大。高进芳早年当土匪,抢掠别人,新中国后被管制,儿子们受累。

历史书上说,土地改革后,地主富农被改造,很多家庭破败。像玫瑰坝那样的故事,地主群体灭绝,不是个案。

知青回忆录里,常有类似,地主后代婚姻难,子女少,绝嗣常见。不是迷信,而是社会压力和贫困造成的。

我下乡几年,学到不少,劳动磨炼人,也看到不公。村里贫农保管员人好,分饼子给我,高利不分,可能是自顾不暇。知青回城后,很多人反思那段日子,有苦有收获。

但对地主家庭来说,更多是苦难。八年后再见高胜,他孤零零的,女儿帮衬点,日子清苦。整个一脉断了,像是时代报应。

上山下乡结束于一九七八年,知青陆续回城,农村开始包产到户。地主成分逐步摘帽,但很多家庭已毁。资料显示,知青总数上千万,农村变化大,但像高家这样的,绝后了。

不是天意违不了,而是人做的事,后果自己担。知青故事多,地主家庭的少见,但真实存在。希望大家多想想历史,别重蹈覆辙。

说到底,人得积德行善,不管成分。地主坏的少,好坏看人品。高进芳自私,不劳动,儿子们苦。高胜高利还算本分,却没好结局。

时代变了,现在农村发展好,城乡差距小了。但那段历史,得记着。知青下乡是场运动,影响一代人。地主家庭的命运,更是时代缩影。绝后这事,像是警示,多做好事,少害人。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