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上半年,区残联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推动各项残疾人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2025年上半年,区残联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推动各项残疾人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
开展技能培训。
组织180人参加市残联举办的职业素养、网络直播运营线上培训。
落实就业政策。
严格按比例就业认证,完成167 家用人单位、562名残疾职工认定。组织镇街开发残疾人公益岗位,在岗残疾人5人。落实个体就业扶持政策,发放一次性扶持资金1人。推动辅助性就业,确定河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辅助性就业创建机构,安置精神、智力残疾人3名。发展灵活就业,继续发挥“衡爱巧艺社”作用,把绣球、玩偶、钩编、结绳等项目由镇街站点拓展到星知光、思达等特教机构,免费培训残疾人及家属100余人。
加强就业服务。
通过网络平台做好残疾人需求登记、招聘信息推送、政策咨询等服务,发布招聘信息17次、就业岗位100余个。开展“就业援助月”等活动,走访企业14家、残疾人家庭7户,组织残疾人参与招聘活动4场次,提供岗位60余个,达成意向35人。今年以来,全区新增残疾人就业166人。
持续提升康复服务质量
根据唐山市推进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工作部署,多措并举推进独症儿童关爱服务。
建立“社区+医院+家庭”三级联动机制,与卫健局、妇幼保健院联合举办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开通社区转介绿色通道,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区筛查、专业支撑、家庭参与的孤独症防治格局。
加强机构管理,强化指导与监督,提升康复教师专业能力,在市残联举办的孤独症康复教师职业技能交流展示活动中,区妇幼保健院和世纪星培训学校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三名。
打造工作亮点,世纪星培训学校提供“影子教师”全程陪伴孤独症孩子进入普通课堂,自主研发的“小薯片自闭症干预系统”,实现科技赋能康复干预,为我市先行先试试点工作注入了科技动能。
大力推广“唐山市辅助器具适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申请、线下体验、政府买单的精准适配“唐山模式”,通过数据共享和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了适配精准度和便捷性。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
开展慰问救助活动,两节期间,区残联开展“助残暖冬”春节慰问活动,为230户残疾人家庭提供米面油慰问品。6月份向30名困难残疾人提供救助资金。
落实惠残补贴政策。发放残疾人代步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60人,为残疾人集中办理免费乘坐公交车爱心卡58张。开展便民服务,推动残疾人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发挥镇街残联和村居残协帮办代办作用,残疾人证注销、挂失、迁移等业务实现就近办、一次办。
在第十八次“世界孤独症日”期间,区残联与儿童康复机构和各界志愿者联合开展主题公益活动。
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区残联在龙东街道北一社区集中举办公益活动,设置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就业招聘、义诊查体、政策宣传、心理疏导、法律咨询7项内容,服务群众百余人次。
“六一”期间,区残联与民盟市委、市群艺馆联合举办“爱心乐章·温暖童行”专场公益音乐会,营造了关爱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氛围。
来源:新媒体在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