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我省160个单位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为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单位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特开设《全国文明单位巡礼》专栏,
2025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我省160个单位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为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单位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特开设《全国文明单位巡礼》专栏,聚焦各单位在加强道德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树立文明新风、下沉优质资源、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进展成效、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全面展现全国文明单位的时代风采——看单位风貌如何焕新提质,文明风尚如何浸润心田,发展动能如何竞相迸发。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全国文明单位,解码精神文明建设的 “江西密码”,共同书写新时代行业文明的华彩篇章!
万载县康乐街道
康乐街道地处万载县东南部,为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辖区面积46.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余人,辖区内有“一塔一庙一古城,一河一湖一圣人”等自然人文资源,曾是晋宋间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的封地。
在万载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康乐街道始终将文明创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通过创新实施“五同心”工作体系、打造网格化治理新模式、推进移风易俗深化行动等举措,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个角落,结出累累硕果。
思想引领:文明培育入脑入心
康乐街道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文明创建的首要任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2024年11月,“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文艺巡演在康乐街道拉开帷幕。舞蹈《移风易俗天地新》以优美舞姿展现时代新貌,快板《移风易俗新风尚》、花灯戏《三媳拜寿》等节目轮番上演。这种“文艺+宣讲”的形式,让文明理念在欢声笑语中浸润百姓心田。
在理论传播阵地建设上,康乐街道不断完善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站点图书阅览室、健身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基础建设进网格,文明实践零距离”。
街道还创新开展“统战+文化赋能”实践活动,打造具有万载特色的统战文化。南门社区侨眷侨属齐聚小游园举办“筑梦家园 文化同心”文艺演出;龙湖社区、务前社区举办民主党派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的同心读书会。
为民服务:实事办到群众心坎
文明创建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康乐街道创新服务方式,变被动响应为主动上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10月,建成社区党委书记潘菲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走进和谐家园小区二期,开展“小板凳上听民声”广场夜谈活动。居民代表畅所欲言,社区干部现场记录、当场回复,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2022年以来,街道机关及各村社区就收到居民感恩锦旗40余件。
在特殊群体关爱方面,街道组建了由42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同心社会心理服务团”,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公益讲座等活动。今年已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20余场,服务群众超1000人次。
“温暖”牌围巾的故事温暖了无数康乐人——南门社区组织志愿者亲手编织围巾,在重阳节为社区低收入家庭高龄老人系上这份特殊礼物。6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干部还带着围巾和祝福上门慰问,让老人们感受到“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浸润万家
破旧立新,树立文明风尚,是康乐街道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街道以多形式、多渠道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居民拥抱新时代文明之风。
在婚丧嫁娶方面,康乐街道组织各村社区开展“摒弃婚丧陋习 倡树文明新风”主题活动,倡导婚事新办、简办,提倡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等新式婚礼。同时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
精细治理:网格聚力共建共享
康乐街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小网格撬动大文明,让每个居民都成为文明创建的参与者、受益者。
在环境治理方面,街道联合司法局组织网格员、“法律明白人”骨干深入居民社区,开展环境清理、法治宣传、文明劝导。“网格红”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
走街串巷清扫卫生盲区死角;“司法蓝”们则对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耐心宣教劝导。
平安建设方面,康乐街道定期开展“零点行动”,组织街道干部、网格员分
网格排查邪教宣传品。排查活动覆盖辖区内所有居民小区、临街小巷,把反邪教宣传彩页张贴到每个角落,增强居民防范意识和抵制能力。
康乐街道创新建立“平安五员”联动机制,通过发放“我为群众办实事”联系卡、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调查问卷等方式,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实打实解决民生问题。
未来可期:文明创建永不止步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康乐街道打造了“守童心,护成长,绘童年”品牌项目。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未成年人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红色宣讲,助力未成年人“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针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街道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儿童保护站功能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在活动中嵌入情绪管理、压力疏导等系列课程,打造集引导、减压、寓教于乐为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
如今的康乐街道,文明已融入日常点滴。网格员每日巡查街巷,“网格红”与“司法蓝”交相辉映,守护着社区的环境与法治文明。
志愿者手中的毛针织就“温暖牌”围巾,重阳节的欢声笑语中传递着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孩子们在实践基地的欢声笑语中,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