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不坑穷人!烤肠4.5万、钢丝球手镯8万,网友吐槽反成工具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20:16 4

摘要:有一位测评博主为了跟风,也想买个巴黎世家的烤肠,尝尝和一般的烤肠有什么不同,结果他钱都准备好了,结果找了一圈都没买到。

4万5一根的烤肠你吃过吗?

最近,巴黎世家又火上热搜,只因他们一根烤肠卖出四万多,不少网友纷纷调侃道:毫无压力,全款拿下巴黎世家。

明明图片上的商品十分普通,和我们平时见到的烤肠也没啥区别,难道这香肠是用总裁的肉做的?

有一位测评博主为了跟风,也想买个巴黎世家的烤肠,尝尝和一般的烤肠有什么不同,结果他钱都准备好了,结果找了一圈都没买到。

他决定给巴黎世家官方旗舰店打电话问问,电话接通后,客服很礼貌,听完之后先问他从哪了解到这商品,博主说网上看很火。

客服回应目前没收到这款商品的相关信息,也就是说这件事,就是网友恶搞P图的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离谱的事,为什么从头到尾,丝毫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假呢?答案就是:巴黎世家早就是“惯犯”了,奇葩商品层出不穷。

先说说今年刚上线的女款半身裙,这款裙子一露面就成了网友们的吐槽焦点,倒不是因为它的剪裁多复杂、颜色多怪异,而是它的造型实在太像男士平角内裤了。

远远看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条正经的半身裙,不少人看到的第一反应都是:这怕不是穿错了衣服吧?更让人咋舌的是它的价格,足足4500元。

花这么多钱买一条看起来像内裤的裙子,实在超出了大多数人的理解范围,大家纷纷调侃,果然时尚的门槛不是普通人能摸透的。

如果说"平角短裤裙"是设计让人费解,那这款售价2700元的发卡,更是让人直呼离谱。

它的尺寸不算大,长9.9厘米、高0.7厘米、宽0.2厘米,材质就是普通的不锈钢,唯一的特别之处大概就是上面印了巴黎世家的"BB Balenciaga"标识。

可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和它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普通发卡,大多是"5元10只装",平均下来一只才0.5元。

同样是发卡,就因为多了个品牌logo,价格直接翻了几千倍,这差价让不少消费者觉得,这哪是卖发卡,简直是在变相"抢钱"。

比发卡更夸张的,是去年推出的胶带手镯,这款手镯的灵感来自咱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透明胶带,可它的售价却高到让人咋舌,要3000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23525元。

光看外观,它就是把透明胶带卷成了一个圈,和五金店里几块钱一卷的胶带没什么本质区别。

后来,巴黎世家又推出了一款浴巾裙,同样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款裙子一亮相,就被网友指出长得像极了家里用的浴巾,裹在身上出门,简直像没换衣服就急着出门的一样。

可就是这样一条"浴巾",线上售价高达92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700元,大家纷纷表示,这根本就是"智商税",花几千块买条浴巾当裙子穿,实在太不划算。

2022年,巴黎世家又推出了一款包包,因为长得太像垃圾袋,一上市就成了焦点,这款"垃圾袋包"在海外售价179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1.2万元。

看到它的样子,网友们忍不住吐槽,这难道是把垃圾桶里的垃圾袋直接拿出来,换个标签就卖高价了?拎着这样的包出门,估计不少人都会误以为是提着垃圾要去扔掉。

还有一款只在巴黎世家北京地区门店限量销售的"北京烤鸭"包,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款包外层是牛皮材质,内里是TPU镜面材质,售价15500元。

可它的造型实在太像北京烤鸭的包装袋了,不少人看到后都忍不住笑出声,这设计真的能称之为时尚吗?花一万多买一个像烤鸭袋的包,到底是图个啥?

和这款包配套的,还有一个售价6500元的"北京烤鸭"钥匙链,而且官网还经常处于缺货状态。一个钥匙链都能卖这么贵,难怪消费者会感叹,这品牌怕是对大家的购买力有什么误解。

除了这些,巴黎世家还推出过售价1.2万元的乞丐鞋,这款鞋看起来和街边流浪汉穿的没什么区别,甚至流浪汉看了都嫌弃。

也不知道设计师看到这个作品,自己笑出声没?

这还不算完,巴黎世家还有一个“姨妈裙”,价格9万多的,那设计跟痔疮破裂血流上面了一样,要是正常人肯定避之不及,结果巴黎世家还大力推荐,实在让人不理解。

不止巴黎世家,奢侈品圈的“迷惑行为”更是一抓一大把,LV推出3万多的充气马甲,穿上跟救生衣似的。

蒂芙尼更绝,8万1的钢丝球,就咱厨房刷锅那玩意儿换个logo,摇身一变成奢侈品了。

看到这,不得让人好奇,为什么这些丑东西频频被吐槽,可那些奢侈品还乐此不疲地推新,难道设计师真分不清美丑?

其实这背后有大学问,现在但凡奢侈品出个新丑东西,网友们的吐槽铺天盖地,可从大家打字吐槽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了品牌的免费营销工具。

品牌方太聪明了,搞点成本超低的“丑玩意儿”,往上面印个大logo,往社交平台一丢,网友们的好奇心和吐槽欲瞬间被点燃,大家争着转发、评论,热度直接冲上热搜,讨论量轻轻松松破亿。

这效果,花几千万砸传统广告都不一定能达到,现在网友们自发“安利”,品牌方躺着赚流量,这生意经玩得溜啊!

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中国的企业也玩过这套路,最出圈的例子就是小米换logo的事儿。

当时小米宣称花200万请知名设计师重新设计,结果新logo一公布,网友炸锅了:就这?不就是把原来的方logo变圆了?还说历时三年成稿,不少人纷纷骂设计师“骗钱”。

可转头大家又忍不住好奇,想看看200万花得到底值不值,所以那场发布会关注度直接拉满。

更妙的是,发布会上小米官宣造车计划,本来宣传造车得花上千万广告费,结果靠“换logo争议”这波免费流量,全网都知道小米要造车了。

你看,品牌方用最小的成本,撬动了最大的传播声量,咱们吐槽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帮品牌完成了营销KPI。

我们骂得越凶,品牌方笑得越甜,毕竟免费的营销工具不用白不用,下次要是再刷到这些“迷惑设计”,除了吐槽,也得想想背后有没有什么套路,别一不小心成了品牌的“工具人”。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