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想要办理委托公证,您看看我还需准备哪些资料?”前不久,因伤残疾的退役军人高先生急匆匆走进深圳公证处。刚踏入大门,公证员就注意到他的特殊情况,立刻引导他到专为特殊群体开设的“绿色通道”。办理过程中,公证员细致询问他的需求,逐页仔细审核相关材料,用最快速度走完
“我想要办理委托公证,您看看我还需准备哪些资料?”前不久,因伤残疾的退役军人高先生急匆匆走进深圳公证处。刚踏入大门,公证员就注意到他的特殊情况,立刻引导他到专为特殊群体开设的“绿色通道”。办理过程中,公证员细致询问他的需求,逐页仔细审核相关材料,用最快速度走完公证流程,同时依据相关优惠政策,给予收费减半的福利。“原以为会很麻烦,没想到这么顺利,还能享受优待!”高先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语气里满是感动,“这一趟下来,我实实在在感受到社会对退役军人的尊重和关怀。”
▲ 深圳公证处兴业办证点现场。
这暖心的一幕正是深圳公证处践行“公证为民”理念的生动写照。2024年,深圳公证处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减免费用办理民事类公证1947件,其中为8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134件,约占全市免费遗嘱公证总量的一半,在全市公证机构中位居首位。很少人知道,在社会治理的宏大图景里,公证凭借其公益属性、便民属性以及在司法审判中的特殊证明效力,在法治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深圳公证处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把公益属性融入每一项业务、每一次服务,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民为本彰显公证公益温度
过去,市民办理公证常被“繁”和“慢”困扰——要准备一大堆证明材料,不少上班族还得专门请假跑一趟。深圳公证处把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从时间、空间、费用等多个维度打破服务壁垒,让公益属性渗透到每一个细节,将便民为民落到实处。
▲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放心消费主题实践活动现场,公证员为市民群众提供公证咨询服务。
“真是太感谢了!要是没办成这个公证,孩子的钢琴比赛就彻底耽误了!”捧着刚办好的《监护人不随行声明书》公证书,小方的父亲难掩激动。此前,即将赴挪威参加钢琴比赛的小方,因母亲早逝、父亲工作日抽不开身,卡在了需要父亲签署的声明书公证上,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关键时刻,深圳公证处“365天不打烊”的服务带来转机,小方父亲在周末顺利办完公证,孩子也得以如期奔赴赛场。
原来,早在2018年8月,深圳公证处率先突破传统办公模式,推出兴业办证点365天不打烊服务,节假日也能为群众办理业务;龙华办证点提供午间服务,升级开通周二、周四远程视频办证大厅夜间延时服务,这些举措精准解决了上班族“请假难”的痛点,真正做到“民有所需,必有所应”。
▲公证员 进社区为辖区群众提供一对一公证咨询服务。
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深圳公证处多年来常态化实施公证费减免政策;开设绿色便捷通道;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办证服务;不定期开展敬老爱老公证活动,用贴心服务传递公益温暖。69件群众送来的感谢信、锦旗和表扬信,成了公证服务最生动的见证,深圳公证处也因此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深圳公证处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法治晴空。作为深圳市未成年人司法救助金提存业务的托管方,深圳公证处与深圳市检察院紧密合作,已办理39宗救助金提存业务,向48名未成年人发放了251笔救助金。每一笔资金,公证员都会按计划分期发放,还联合检察机关全程监督,确保专款专用,用硬核举措守护困境中孩子们的合法权益。
▲ 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征地现状保全证据公证现场。
考虑到特殊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深圳公证处创新设立“榕树·花开”家事服务工作室。通过联合司法鉴定机构、社会部门,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群提供协议监护、意定监护、遗嘱信托等综合性法律服务;与广东中一司法鉴定中心签约合作,为特殊儿童亲属开展全程直播法律讲座;联动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多次举办普法活动,重点讲解遗嘱、继承等公证业务知识,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创新赋能公证服务提质增效
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新时代,深圳公证处秉持“科技赋能行业,专业守护公正”的理念,推动公证服务既“高效”又“贴心”。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深圳公证处推出在线预约、申办、翻译、咨询、扫码核验等功能,不断拓展在线服务范围,让“数据跑腿”代替了“群众跑办”。针对涉外公证业务,专门推出在线翻译服务,最快能把出证时间压缩到1天。对于现场签署类及可现场核实的公证事项,实现节假日当天出证,让群众彻底告别“多头跑、反复跑”的麻烦。
▲ “齐心共建 法治利民“活动,公证员入户探访群众。
远在加拿大的小刘计划申请移民,需要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公证,可工作繁忙加上距离遥远,根本没时间回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登录了深圳公证处远程视频办证大厅,在公证员“一对一、面对面”的线上指导下,没花多久就完成了身份核验、材料提交和文书签署。“不用跨越大洋就办完了公证,这效率太不可思议了!”小刘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对深圳公证服务的认可。
与此同时,深圳公证处延伸公益服务,进一步降低群众的办事成本。开展常态化便民服务和定向服务,设立免费复印窗口,为所有申请人提供复印便利;推出免费代办房产继承过户、领事认证代办等服务,在新浩e都办证点增设不动产自助查询打印终端,微信公众号上线公证费计算器小程序,持续优化专业团队线上咨询渠道,打造出“一站式”全流程服务闭环。2024年,深圳公证处累计提供电话咨询12.8万次、在线咨询近1.95万次,不断提升群众对公证法律服务的获得感。
▲公证员 到金融机构开展“簕杜鹃”公证讲堂。
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深圳公证处持续推进“暖企服务团”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一对一、个性化、专业化的“贴身”法律服务。深圳某科技公司曾遭遇知识产权侵权难题。公证员了解情况后,为公司量身定制“串链保全”方案,涉及搜查侵权物品、购买物品、提交清单、确认付款,到收取邮包、查验内容物、原物封签的每一个环节。这些公证书后来成为公司后续诉讼、调解的有力证据,不仅有效维护了公司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也展现了深圳公证处在创新服务方式、助力企业维权上的积极探索。
公证普法惠民延伸基层末梢
公证的公益属性,从来不止于减免费用、提供便民服务,更承载着一份责任与担当。多年来,深圳公证处把普法宣传当作公益服务的延伸,常态化开展“簕杜鹃”公证讲堂、“走进公证处”公益讲堂,走进社区、深入企业、走进律所,足迹遍布福田、罗湖、南山、光明、龙华等区域,让公证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实现公证公益法律服务零距离,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 “走进公证处”公益讲堂上,大家认真学习公证知识。
深圳公证处还创新多维宣传模式,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通过漫画、案例解读等形式,推送顺位抵押、生前预嘱等主题的微信文章,通俗易懂讲解公证知识;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节点,制作原创主题普法视频,让公证故事深入人心。去年,深圳公证处制作的《守护英雄梦想》法治宣传教育视频,还获评第二届广东司法行政系统视频大赛二等奖。
▲ “送党课进社区暨民法典专题宣讲”活动为市民群众答疑解惑。
从民生服务到社会治理,从技术创新到普法惠民,深圳公证处不断创新公益实践维度,通过每一份减免、每一次上门、每一项创新,生动诠释了“公证为民”的理念,也是公证行业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的一个缩影。今后,深圳公证处将继续充分发挥公证的公益属性,让公证服务的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构建更加和谐、法治的社会贡献公证力量。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来源:深圳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