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走进诊所,皱着眉头对医生说:“我每天睡足七小时,可早上醒来还是觉得身体沉甸甸的,整个人没精神,这是咋回事?”这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很多人觉得自己睡够了时间,可还是累得像没睡一样。尤其是过了五十岁,睡眠这件事,好像越来越不听使唤了。
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走进诊所,皱着眉头对医生说:“我每天睡足七小时,可早上醒来还是觉得身体沉甸甸的,整个人没精神,这是咋回事?”这问题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很多人觉得自己睡够了时间,可还是累得像没睡一样。尤其是过了五十岁,睡眠这件事,好像越来越不听使唤了。
七小时睡眠,算是老生常谈的“健康标准”。可这标准真适合所有人吗?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体早就不是二十多岁那会儿的铁打状态了。睡眠质量好不好,不光看时间长短,还得看你睡得深不深,身体能不能好好“充电”。数据也这么说: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深度睡眠时间往往比年轻人少30%以上。这意味着,你睡了七小时,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时间在真正“修”身体。
深度睡眠是个啥?简单讲,就是你睡得最沉、最香的那段时间,身体在这时候忙着修复细胞、增强免疫力,大脑也在整理一天的记忆。五十岁以后,深度睡眠时间变短,很多人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或者睡了也觉得没休息好。想让深度睡眠多起来,咋办?先得从入睡抓起。不少中老年人晚上躺在床上,脑子却像过电影,净想些烦心事。这时候,养成固定的作息时间就特别重要。每天尽量同一时间上床,生物钟稳了,身体就知道啥时候该“关机”了。
睡前别折腾自己。像跑步、打球这种剧烈的运动,留到白天吧。晚上可以试试散散步,或者听点轻音乐,放松一下心情。有一位大爷分享过,他每天睡前泡个热水脚,感觉整个人都平静下来,入睡快多了。这种小习惯,比吃什么助眠药都管用。毕竟,身体舒服了,心情好了,睡眠自然就深了。
再说说卧室的环境。别小看这点,床硬了、房间热了、外面有点动静,都能把你的深度睡眠搅黄。理想的卧室得安静、暗光,温度最好保持在20-22度。有一位阿姨跟我说,她把卧室的窗帘换成厚实的,晚上连路灯的光都透不进来,睡觉踏实多了。还有噪音,比如楼下车来车往,或者隔壁邻居半夜看电视,尽量用耳塞或者白噪音机挡一挡。环境一改善,睡眠质量蹭蹭往上涨。
晚睡是大忌,尤其是过了五十岁。很多人习惯熬夜刷手机,或者看电视看到半夜,结果早上起不来,白天哈欠连天。这跟身体的褪黑素有关系。褪黑素是个帮你入睡的“开关”,晚上天黑后它开始分泌,让你犯困。可你要是熬夜,玩手机的蓝光一刺激,褪黑素就“罢工”了,入睡自然就难。医生建议,晚上11点前上床,能让褪黑素好好发挥作用,睡眠质量高不少。
运动这事,也得挑对时间。有人觉得晚上跑几圈能睡得香,其实大错特错。剧烈运动会让身体兴奋,睡前两小时最好别折腾。白天散散步、打打太极、做做瑜伽,这些都对睡眠有帮助。数据也支持这点:一项研究发现,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的适度运动,能让中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提高20%。运动还能减压,心情好了,晚上自然睡得安稳。
吃饭也得注意。晚饭吃太饱,或者吃了油腻、甜腻的东西,胃还在“加班”,哪能睡得好?更别提咖啡、茶、酒这些东西,喝多了晚上容易醒。有一位大哥跟我说,他以前爱喝点小酒助眠,结果半夜老醒,后来改成晚上喝点温牛奶,睡眠好多了。晚餐最好清淡点,睡前三小时别吃东西,给胃点休息时间。
心情对睡眠的影响也不小。五十岁以后,很多人操心的事多,儿女的婚事、老人的健康、工作上的压力,哪件不让人头大?这些烦心事一多,晚上就容易失眠。试试深呼吸、冥想,或者跟朋友聊聊天,把心里的包袱卸下来。有一位大姐分享,她每天晚上写日记,把一天的烦心事写出来,感觉心里轻了不少,睡觉也踏实了。
睡眠问题不是小事,尤其是中老年人。长期睡不好,免疫力下降,身体的小毛病也容易找上门。如果试了各种办法,还是睡不着,或者白天老犯困,那就得去医院查查。可能是失眠,也可能是呼吸暂停之类的问题。医生能帮你做专业的检查,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别拖着,身体可是自己的本钱。
睡眠质量比时间更重要。七小时睡眠听着标准,可如果睡得不深,等于白搭。中老年人得把注意力放在深度睡眠上,调好作息、优化环境、管住嘴、放宽心,这些都能让你的睡眠更香甜。你说,晚上睡个好觉,第二天精神百倍,这不比啥都强吗?大家有啥改善睡眠的小妙招,欢迎分享一下!
来源:天天在线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