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载春秋流转,母校的一草一木都刻着成长的痕迹。从初入校园的懵懂忐忑,到毕业时的笃定从容,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操场上的肆意奔跑、图书馆里的安静求索,共同编织成这段滚烫的青春记忆。是母校提供的广阔天地,让我们在试错中成长,在包容中绽放。
东华大学:顾书宁
顾书宁,小学就读苏堂小学,初中就读于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高中就读于枣庄一中,于2025年考入东华大学。
毕业感言
三载春秋流转,母校的一草一木都刻着成长的痕迹。从初入校园的懵懂忐忑,到毕业时的笃定从容,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操场上的肆意奔跑、图书馆里的安静求索,共同编织成这段滚烫的青春记忆。是母校提供的广阔天地,让我们在试错中成长,在包容中绽放。
感恩每一位老师的倾心付出。是你们用渊博的学识点亮知识的明灯,用严谨的态度教会我们敬畏真理,用温暖的关怀抚平成长的褶皱。你们的言传身教,早已超越课本内容,化作我们品格里的坚韧与善良,成为人生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
想对学弟学妹说:珍惜校园里的每分每秒。既要沉下心来钻研知识,也要勇敢走出舒适区,去体验、去探索、去遇见更多可能。不必畏惧迷茫,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不必急于求成,时间会回馈每一份踏实的努力。
即将踏入大学,我计划深耕专业领域,同时关注社会需求,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我深知,个人的理想始终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未来,我会带着母校的教诲与师恩的温度,将所学化为行动,在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用点滴努力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东华大学(Donghua University),地处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首批试点院校 、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发起成员、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联盟牵头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庞杰
庞杰,小学就读金寺小学,初中就读于阴平中学,高中就读于枣庄一中,于2025年考入合肥工业大学。
毕业感言
三年时光如教室窗台的绿萝,在翻书声中舒展成长的脉络。
朱学孟老师以逐字批注的作文、圈点密布的阅读题,帮我们在文字丛林里找到清晰路径,让文章从干瘪到饱满,认真负责一词是这位班主任最恰当的描述。张开松老师巧妙地拆解函数迷宫,把抽象公式转化成可观的图像,让人豁然开朗。许海燕老师为夯实基础,将语法点拆解,并且尽心尽力的找出每一位同学作文中的错误加以指导修改。邱冠东老师总在临考前预判我们的易错点,用多次练习找到错误原因避免出错,用辛劳为我们铺出一条道路。孙晋芹老师以近乎严苛要求我们,从称量误差到反应条件控制,帮我们养成人生的严谨思维;何广蕾老师把遗传图谱编成家族故事,用类比让 DNA 复制原理变得直观,让生物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母校的石榴树记得我们晨读的身影,宿舍的台灯照亮过无数个攻坚的夜晚。这些经历教会我的不只是知识,更是面对困惑时的坚韧。即将踏入大学的校门,未来无论身在何处,都不会忘记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愿以今日所学为火种,在人生路上燃烧热忱,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让青春在报国之路上绽放光彩。
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校本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与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合肥工业大学:王宇辰
王宇辰,小学就读颜村小学,初中就读于东方学校,高中就读于枣庄一中,于2025年考入合肥工业大学。
毕业感言
时光流转,忘不了在母校奋斗的朝朝暮暮:图书馆里书页翻动的静谧,塑胶跑道上挥洒汗水的青春,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灼灼火花。这片沃土赋予我的,不仅是知识的丰盈与能力的精进,更是对“求真务实、砥砺奋进”校训的深刻体悟,它已融入我的血脉,成为生命中最坚韧的根基。
最难忘怀的是恩师们的身影:深夜办公室灯下批改作业的专注,生病时您关切地送我去医务室的温暖,迷茫中那醍醐灌顶的谆谆教诲……您们以无私的奉献与真挚的关怀,为我点燃了求知的星火,照亮了前行的方向。这份师恩,我将永远铭记心间。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请珍惜这段金子般的时光。课堂专注每一刻,错题本上认真积累的每一步,都是通往未来的阶梯。保持好奇与坚韧,勇于探索未知,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都将使你们更接近梦想的高度。
即将迈入大学殿堂,我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渴望在科技浪潮中汲取新知,锤炼本领。未来之路,我愿将所学所思化作炽热能量,以拳拳赤子之心融入时代洪流,为科技强国贡献青春智慧。这是我的郑重承诺——以今日所学,答报祖国期待,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上海中医药大学:赵咏欣
赵咏欣,小学就读东方学校、城郊小学,初中就读于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高中就读于枣庄一中,于2025年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
毕业感言
在母校的时光如同璀璨星辰,每一帧都镌刻着成长的印记。记得清晨教室里的书声琅琅,操场上的汗水与欢笑。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学会了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路上最坚实的基石。衷心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悉心教导,是你们用智慧与耐心点亮了我求知的火花。特别是班主任魏老师,那句“努力是奇迹的另一个名字”至今激励着我前行。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请珍惜校园里的每一刻。学习没有捷径,但保持好奇心、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会让你们走得更远。挫折是成长的礼物,勇敢面对才能破茧成蝶。即将踏入大学,我计划深耕中医学领域,参与科研项目,书写创新故事。未来,我愿将所学化为力量,在传统文化的浪潮中助力祖国发展。无论走多远,母校赋予我的责任感永不褪色——以青春之我,报效青春之国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简称“上中医”(SHUTCM),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111计划”、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长三角中医药高等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编 辑丨王明月
一审丨孔 晨
二审丨刘继才
来源:远见卓识艺术家V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