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黄前镇第三峪村,手艺人张德友以一双巧手捏塑百态,带着这份源自乡土的技艺走出大山,让张氏面塑在更广阔的舞台绽放光彩。他申报的张氏面塑成功入选泰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岱岳融媒讯:在黄前镇第三峪村,手艺人张德友以一双巧手捏塑百态,带着这份源自乡土的技艺走出大山,让张氏面塑在更广阔的舞台绽放光彩。他申报的张氏面塑成功入选泰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走进张德友的工作室,各色面团在案几上排列整齐,或鲜艳浓烈,或素雅温润。只见他取一块面团,指尖翻飞间,揉、搓、捏、压、剪、挑,短短几分钟,一个眉眼灵动的古装人物便初具雏形。张德友介绍,张氏面塑,既保留了传统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角色和飞禽走兽粗犷大气的风格,又融入现代卡通、肖像、漫塑细腻灵动的形象,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老手艺,张德友常年带着作品奔波于各地。从乡村庙会到城市展会,从学校课堂到文化交流活动,到处都能看到他表演的身影。在当地中小学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孩子们围着他学习捏制简单的小动物,欢声笑语间播下了传承的种子。“每次表演,看到大家眼里的好奇和喜爱,我就觉得再累也值。”张德友说。
“非遗不是束之高阁的展品,是活在生活里的文化。”张德友说,他会一直捏下去,让张氏面塑这门手艺,带着乡土的温度和时代的气息,走向更远的未来。
来源:岱岳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