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起号”课程处处是坑,5个月诈骗钱财约2000万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21:04 2

摘要: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静安检察院”)陆续以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负责给短视频快速起号骗局提供“推课”“开课”“售后”等不同服务的64名涉案人员依法提起公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顾家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静安检察院”)陆续以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负责给短视频快速起号骗局提供“推课”“开课”“售后”等不同服务的64名涉案人员依法提起公诉。

“我们是短视频平台官方,现在有扶持创业者的计划,让你的运营账号迅速‘起号’,视频直接上热门”“学费只要2997元,没有任何二次收费,包教会、包收益”……这些都是从犯罪团伙电脑中找到的话术,用于诱导那些计划投身短视频“红海”的潜在受骗群体入局。据悉,该犯罪团伙成功诱使数千名被害人购买了所谓的短视频账号运营课程,并以“成为SVIP会员即赠送影视剪辑工具、获取每日保底收益等”为诱,再次骗取上述被害人交付“会员费”。

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专业”课程内容粗糙敷衍,大多是犯罪团伙从别处剽窃后去除水印或低价购买的课程录像,完成缴费后,事先各种承诺的免费推流、一对一指导、赠送剪辑工具也全成了空头支票。

2024年3月,王先生在网上寻找视频制作教程时被主播所推销的视频剪辑课程吸引。为获取更多、更详细的教程,王先生按照主播指引,扫描了其推荐的企业微信二维码。

通过该二维码,王先生和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自称是短视频平台的官方客服人员,他告诉王先生,平台正在开展“创业者扶持计划”,短视频创业者学习平台官方课程后,可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开展直播带货,轻松就能赚到不菲收入。听到有赚钱的门路,王先生十分心动,便根据客服的推荐指引,进入了一个直播间,观看免费直播课。随后,他听信直播间内客服人员推销,当即扫码支付了人民币2997元的课程费。

然而王先生在经过几天的学习尝试后发现,自己根据课程指导发布的视频根本没有浏览量,更不用说变现赚钱。当他找客服申请退款时,客服不仅百般推脱,还推荐他再支付799元升级会员。

王先生怀疑自己被骗了,在网上搜索相关案例验证这一想法时,竟又遇到了一个假冒的反诈网站,网站“客服”一番花言巧语,以“测试金”为名诱导他支付钱款。钱款转出后,王先生后知后觉发现自己二次被骗,决定报案。

依照王先生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顺藤摸瓜,将假冒官方客服卖网课的诈骗团伙抓获到案。经查,涉案的“课堂”主要由陈某、吴某、姜某等人建立并运营,上述人员还直接参与管理开课或售后团队。

其中,“开课团队”主要负责运营免费直播课的直播间,以虚假保底收益和退款承诺为诱饵,哄骗学员报名支付学费。在学员缴费后,便会要求学员添加“专属老师”“班主任”的联系方式,事实上,此时学员已经被移交给了“售后团队”。

“售后团队”接手后,刚开始会有“专属老师”帮助学员更改短视频平台的背景、定制头像、发送一些所谓的“养号”小技巧等,以博取学员信任。“专属”老师以“赚取保底收益、固定收益、更高收益”等为诱,进一步诱骗学员继续充值成为所谓SVIP用户。

在案证据显示,“开课团队”既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老师,也没有真实教学和实际经营,只有诈骗客服在实际工作,诈骗所得除支出犯罪成本外,均被瓜分。“售后团队”向学员承诺每日固定收益、保底收益等,但均未能实际兑现。一旦学员询问,该团伙会拿出事先准备的固定话术进行拖延,对学员来电不予接听、不与学员语音通话等。若学员提出报警,团队则会视情况退还部分或全部款项,以免“事情闹大”。

承办检察官在审查全案证据材料后发现,姜某不仅负责发送直播课堂后台链接,还与陈某共同负责“课堂”的财务管理。资金流向显示,“售后团队”独占SVIP用户充值金额,“开课团队”则能够瓜分报名费的20%左右,剩余钱款均通过陈某、姜某等人的账户流向前端的“推课团队”。

这些“推课团队”冒充官方客服、直播间老师或助理,还使用某网络平台的官方logo作为头像,或以“官方”字样作为昵称。他们以“免费学习”“高收益变现”“流量推广”为诱饵,热情地给学员发学习资料,或帮着“分析账号问题”,目的就是引导学员收看后端的“免费直播课”,最终购买课程。

经查,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犯罪嫌疑人陈某先后伙同吴某、姜某等人开设数个不同代号的诈骗课堂,并与多个专门“推课团队”合作,采用同种手法销售虚假课程,骗取被害人钱款达1700万余元。此外,2024年2月至4月,陈某还与吴某等人合作,组建“售后团队”,骗取被害人钱款达280万余元。

承办检察官介绍,该案是一起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的非接触式、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电信网络诈骗,诈骗数额已达到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陈某、吴某、姜某等人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其他涉案人员也对诈骗活动起到了帮助作用,应当认定为诈骗罪的共犯,故先后对64名涉案人员提起公诉。

“这个犯罪团伙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总打着合法市场交易的幌子,用‘正规售卖课程’的假象掩盖非法占有的真实目的,让被害人以为自己只是在跟一家正常经营的机构打交道。”承办检察官阮晓宇提醒公众,要警惕“官方扶持”“包赚不赔”类宣传,若对方声称“交钱就能上热门”“七天见收益”“无风险退款”等,极可能是利用大众“急功近利”心理的诈骗陷阱。同时,也提醒广大求职者,尤其是青年群体,找工作时要仔细核查企业资质。若工作中发现公司涉及“售卖虚假课程”“诱导付费”“隐瞒真实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应立即停止参与并向有关部门举报,切勿抱有“赚一笔就走”的侥幸心理,否则不仅会断送个人前途,还将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来源:中青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