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指出,要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把“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理念贯穿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治理全过程各环节,突出群众所愿即城市所向,以“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为牵引,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城市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指出,要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把“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理念贯穿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治理全过程各环节,突出群众所愿即城市所向,以“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为牵引,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推动群众生活面貌、城市环境风貌不断展现新气象。
近年来,重庆在居民十五分钟慢行可达的范围内,合理布局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社区服务设施,围绕为民、便民、安民,推出社区治理、生活性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终身教育、就业创业等七大类社区服务,增强社区综合服务体的服务黏度,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目前,全市11251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实现全覆盖。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如何从“建好”迈向“用好”?近日,记者走进党群服务中心,看这些“小阵地”怎样释放出基层治理的“大能量”。
“阵地不能空着,要让人愿意来、经常来”
在重庆(沙坪坝)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沙坪坝区委社会工作部为骑手送去解暑饮品及防暑物资。受访者供图
走进位于沙坪坝区土湾街道模范村社区的重庆(沙坪坝)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大厅中间,两道“红岩阶梯”格外醒目,阶梯间放置了书籍,成了开放的阅读区,一个小女孩正安静地坐在阶梯上看书。
中心毗邻三峡广场核心商圈和嘉陵湾创客带,区域常住人口6万余人,有网约配送站点4个、快递站点2个、快充站3个,活跃着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超6000人,是名副其实的新就业群体“聚集区”,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工作与生活温暖的平衡点。
重庆(沙坪坝)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外观。 受访者供图
最让小哥们称道的,是二楼的“袋鼠宝贝之家”和“渝里乡商和顺议事”阵地。
上午10时,暑期托管班传来阵阵童声,“袋鼠宝贝之家”里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做手工。7岁的彭皓辰父母都是骑手,他说:“这里有人陪我玩,我喜欢手工课!”早上妈妈骑车送他来,下午5点半再来把他接回家。
二楼室外,一棵挂着二维码的树吸引记者目光,走近一瞧,原来扫码就能征集人民建议,树的一旁则是“渝里乡商和顺议事”阵地。
外卖骑手周云川对此深有感触。不久前,这里召开了一场新就业群体“友好阵地”建设协商恳谈会,社区、物业、骑手、平台、街道等代表坐在树下,各抒己见。
周云川提出土湾街道金沙北苑小区的“友好驿站”离小区较远,给他们的休息带来不便。很快,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金沙北苑“友好驿站”就在小区门口重新打造起来,一个集成式的小憩院呈现在骑手们面前。
服务功能深入人心,政治引领与基层治理的效能同样显著。作为一名流动党员,周云川在中心报到后找到了组织,他经常来这里参加骑手培训,内容涵盖交通安全、跑单技能、保险讲解等,同时自己也会分享经验,提醒同行们注意安全。
周云川还成立了一个“骑手友好群”,邀请骑手们加入,大家利用走街串巷的优势,将发现的问题线索、安全隐患等随手拍下、及时上报。
沙坪坝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李聪介绍,结合“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中心以“凝聚、放松、补给、润泽、提升、融合”为功能定位,通过“党委领导+政企合作+公益运营+社工服务+站点入驻”的运营模式,赋能阵地“造血”,打造集党建引领、站点办公、子女托管、技能培训、权益保障、心理咨询、公益服务、社群互动等多功能相融合、相叠合的开放阵地、共享空间,既是新就业群体的“充电站”,又是广大群众的“社群之家”。
记者注意到,美团在中心二楼设置了一个站点,小哥们很多时候都是凌晨1点才下班,于是中心特意另开了一道楼梯,方便他们进出。
“阵地不能空着,要让人愿意来、经常来。”李聪说,这里不仅是休息站,更是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的桥梁。
“把一楼空间给群众用,工作人员去二楼办公”
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苑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便民集市。受访者供图
8月25日,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外的院坝热闹不已,每月一次的便民集市又开张了——理发、磨菜刀、配钥匙、义诊义检……居民们簇拥在各摊位前,志愿者带来不同的公益服务,像过节一样。
79岁的张淑清每次都来:“家里走过来两三分钟,特别方便,今天我理了发,精神多了。”53岁的刘强来配了把钥匙:“出门远了不方便,这里真贴心。”
便民集市是龙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特色之一,每年举办12场集市,通过“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了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忙碌群体的生活难题,让居民们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温暖。但中心的“好用”不止于此。
走进大厅,昔日的长柜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打造的开放式“百通岗”综合服务台,该服务台联动社区网格员,可办理民生、社保、环境等68项服务,屏幕滚动显示办理事项,居民一看就懂。
除办公区域“大变身”外,大厅内还划分了自助服务区、休闲等待区等功能区域。居民办事期间,可以在这些区域休息看报、喝茶交流,很是惬意。
“我们把一楼空间还给群众,工作人员集中去二楼办公。”龙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封泽华介绍,二楼同样丰富,舞蹈厅、党员活动室、儿童区、阅读角、书法室等,每个区域都规划得宜。
记者了解到,龙苑社区是巴南区公租房治理示范点,常住人口约2.2万人,需求多元、矛盾复杂,部分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度低。
今年4月,社区顺应“最多跑一次”改革,启动了新一轮党群服务中心的改造提升,将中心的服务窗口移到了入口处,用开放式、家常式的受理窗口代替传统式柜台,并通过设置“百通岗”,实现“一人通办”全科服务。
封泽华说,改造后的场地,85%的区域面向居民开放,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日均来访人流量翻倍。同时,覆盖全年龄段的老年书画课、青年创业沙龙、亲子手工课等同步开展,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住在龙苑社区4组团的老党员杨思涛84岁了,仍时常参与社区巡逻。他发现小区座椅少,天黑后光线不好,就向社区反映。几天后,25个休闲座椅、两套石桌子以及两盏路灯安装到位。
“作为党员,就是要为大家服好务。”杨思涛告诉记者,从央企退休后,他到社区党支部报到,“现在每月都能过组织生活,我们还经常走出去,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住在这里好幸福。”
“以阵地换服务,一次全新的探索”
位于重庆(江北)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里的知新室,律师为外卖小哥提供法律服务。受访者供图
近日,顺丰同城配送员袁胜利送单后匆匆赶往重庆(江北)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正在举办“伙伴接待日”活动。
知新室内,市政协委员李麒麟在接待来访群众。袁胜利在门口坐着一边喝着饮料一边等待,几分钟后,袁胜利进入知新室,与李麒麟交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细节。“我觉得方式还可以再灵活一点,骑手时间不固定,不一定要聚一批人再开展活动,可以把项目发出来,骑手自己找时间去参与。”
今年4月,位于江北嘴中央商务区黄金地段的重庆(江北)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营,中心通过“阵地换服务”模式引入重庆江北幸福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幸福加)无偿提供运营服务,同时运营收益反哺中心维护和新就业群体服务。
重庆(江北)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外观。受访者供图
江北区委社会工作部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入驻知新室,并明确每周五为“伙伴接待日”,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以及辖区居民提供“面对面”接访服务。
社工联络中心是该党群服务中心的核心功能板块之一,作为党群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幸福加理事长的李麒麟,自然成为知新室的常驻代表。
每次“伙伴接待日”结束后,李麒麟都会仔细梳理一天的记录情况,将问题建议整理后反映给区委社会工作部,对于群众多次反映的高频问题则通过社情民意信息形式报送。
截至目前,“伙伴接待日”已开展16次,累计接待新就业群体60余人次。
除了知新室,中心还设置有多功能活动室、生活服务中心、休闲露台、淋浴间等,配备了洗衣机、冰箱、微波炉、换电柜等设施设备,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学习教育、沐浴洗衣、电动车换电、餐食加热等20余种服务。
“这里就像我们的‘娘家’!”快递员吴从友笑着说,下午三点,他常来休息,工装免费洗,淋浴间能用,每周一早上还能领免费的红糖馒头、白糕等。
然而,这里曾是江北嘴实验学校架空层,被贴上了“闲置空间”的标签。
面对以往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城市中心用地难、建设筹资难、功能集结难等问题,中心创造性搭建“三维支撑”:空间破壁,政校联动盘活价值亿元级黄金地段,破解“城市中心无阵地”困局;资源破界,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动12个部门、学校、国企、非公企业及社会组织建立共建机制,社会投入资金占比达43%,饿了么站点、换电箱等设施嵌入服务场景;功能破茧,集成党群活动、生活服务等7大功能,引入公安、人社、医保等自助服务终端,日均服务新就业群体100人次。
“以阵地换服务,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李麒麟称,以往社会组织提供社工咨询、辅导、培训等传统服务项目过于依赖财政资金,他们正在探索通过“公益+经营”方式运营党群服务中心,推出的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广受居民喜爱。
党群服务中心
要满足人之所需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刘梓桐
党群服务中心建好只是第一步,用好才是关键。
沙坪坝的议事阵地和宝贝之家,让新就业群体有了歇脚处、托儿所;江北的知新室,将服务对象转向新就业群体,用贴心的关怀推动小哥们完成了从“服务者”到“被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巴南的便民集市和“百通岗”,则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服务。
这三个中心的共同点,是真正满足人之所需:新就业群体需要休息、充电、子女托管;老年人需要便民服务、社交空间;社区居民需要办事便捷、活动丰富。
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探索出了可持续的运营机制——引入社工组织、发展公益经济、推动共享共建,让中心不仅有人气,更有生命力。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轨道交通等城市建设上,更体现在这些离百姓最近的小阵地上。它们或许不大,却如毛细血管般连着千家万户,传递着城市的暖意与态度。
从“建好”到“用好”,重庆的这些党群服务中心,正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