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轮到淘宝先慌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7:47 2

摘要:日前,小红书悄悄内测:将底部导航栏的“热门”入口替换为"市集",与首页并立成为一级入口。

01

小红书上线电商入口

闭环3亿月活

小红书还是要挑起电商的担子。

日前,小红书悄悄内测:将底部导航栏的“热门”入口替换为"市集",与首页并立成为一级入口。

何为“市集”,竟敢与首页同桌?

据媒体报道,“市集”类似抖音的商城,其连通的正是小红书的电商生态。

在“市集”页面中,能看到直播、买手橱窗、购物车、订单、新品首发等内容频道;页面下方与抖音商城类似,采用了双列流的商品卡片。

不同的是,小红书的商品卡片并不是以详情页的方式呈现,而是与社区页面类似的商品笔记和带货直播。

由此推测,“市集”诞生的关键,是梳理了平台的购买逻辑,让此前零散分布在社区中的交易场景整合归一。

而“市集”入口会在今年9月全面公测。这意味着小红书配合一级流量入口,大举进军电商领域的事态迫在眉睫。

除了对电商入口的高举高打外,小红书还发布了“百万免佣计划”。

据官方描述,自今年9月起至明年8月底,同一商家的前100万支付交易额仅保留0.6%的技术服务费,基础技术服务费其余部分均免除(需要强调的是,保留的这0.6%是支付渠道的成本)。

与此前针对部分行业佣金返还不同,本次“百万免佣计划”将面向全行业全类目商家,不论你是什么类目,首100万交易额统一0.6%,且该计划无需额外申请,平台会以自动减免的方式呈现。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对激励额度和费率做出了补充声明——

同一主体下的多个店铺,会共享这100万的激励额度;如果商品原来的类目费率本身就低于0.6%,还是按原费率收,超过100万交易额的部分,会恢复原费率。

显然,小红书动真格了。

市集入口解决流量分发问题,免佣计划降低商家参与门槛,两者构成"流量-转化-留存"的完整闭环。

这套组合拳,算是揭露了小红书在电商领域上的野心。而野心的背后,小红书的底气从何而来?

02

估值1800亿

小红书的执念愈发膨胀

今年堪称是小红书爆发的元年。

首先是,“TikTok难民”催生的泼天富贵。

2025年1月13日,小红书新增约310万美国用户,登顶北美应用商店免费榜,而一周前则仅有约为30万。

同一天,小红书公布数据称,2024年小红书电商新入驻商家数同比增长8.1倍,年销过亿商家数增长3.3倍,年销过5000万商家数增长4.6倍。

这场出圈的意外和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平台长期积累的UGC生态爆发力。

在初创时,小红书就锚定了UGC;如今月活冲上3亿大关,小红书仍旧坚持当年的内核:50%流量分给素人,另外50%交给算法。

这份坚守笃定了小红书的价值。

自2013年成立以来,小红书已完成七轮融资,投资方涵盖腾讯、阿里巴巴、淡马锡、真格基金、DST Global、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

每一轮融资,都拔高了小红书的身价。

金沙江创投文件显示,2025年小红书的估值达260亿美元(约1867亿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30%。

资本市场的认可源于其独特的"高净值用户池":

月活用户3亿女性用户占比70%,男性用户占比30%90后用户占比72%超过50%来自一二线城市

很明显,小红书手握大量具备消费潜力的年轻用户。

此时,坐拥巨额流量的小红书意识到平台的电商生态难以闭环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急需一个可以变现的通道。

于是,今年起小红书不再“闭塞”。

618前夕,小红书先后与阿里、京东达成合作。即小红书内的商品链接可直接跳转至淘宝、天猫、京东,闭环了平台种草-购买的链路。

当然,小红书没有将自己的热门品类全部交出去,而是选用了大快消、运动户外、大健康等品类。

尽管官方未公布相应数据,但推测来看,小红书此举是为了带动平台电商业务,以及上线“市集”通道所做的准备。

目前来看,小红书已经做好了完全准备。

03

哪些商家能乘上红利快车?

小红书电商生态的升级,为不同类型商家带来了差异化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精准匹配平台基因的商家而言,“市集” 入口与免佣政策的组合正在释放显著红利;而对不符合社区调性的品类来说,即便获得流量扶持也难以实现持续增长。

这种“适配性差异” 构成了小红书电商生态的基本特征,也为商家入驻提供了清晰的决策参考。

不过官方称,相比之前重视笔记的点击率、完播率,此次“市集”算法中会针对高成交、高复购、高互动的商品,给予相应推荐。

对于内容优势不明显的商家而言,无疑是一巨大利好。

而如果抛去“市集”算法来看,非标准化、强体验属性的商品更易在小红书获得成功。

如服饰领域的 “Clean Fit”“巴恩风” 等细分风格通过场景化穿搭笔记实现精准转化,非标特性也减少了比价行为。

对于商家而言,入驻小红书的决策本质是对“内容基因与商品属性匹配度” 的评估。

那些能通过笔记、直播传递设计理念、使用场景、情感价值的品牌,将持续享受平台红利;而依赖低价、标准化竞争的商家则可能水土不服。

正如小红书COO柯南所言:

买手、主理人等个体已成为小红书电商的关键角色。

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商业逻辑,决定了只有真正理解社区文化的商家才能在 “市集” 中站稳脚跟。

这代表,认清平台特性、发挥内容优势远比盲目跟风更重要。

而对整个行业来说,小红书的探索提供了一个重要样本——

在电商红海竞争中,内容价值或许是最坚实的差异化壁垒,但唯有辅以扎实的基建能力,才能将流量红利转化为持续增长的商业价值。

正如商业世界的底色那般:能走得远的模式,永远是价值与效率的平衡艺术。

来源:老高电商俱乐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