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暴利时代结束了!从“开张吃三年”到“直播间里卷价格”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7:30 2

摘要:走进一家装修古朴的玉器店,灯光打得恰到好处,老板一边泡着功夫茶,一边悠悠地给你讲着各种听不懂的术语.老坑料”、“羊脂级”、“天地同寿”。一块巴掌大的牌子,拿货价可能一两千,转手就能标价五万、十万。

还记得十年前,我们是怎么买玉的吗?

2012年和田玉市场调查

走进一家装修古朴的玉器店,灯光打得恰到好处,老板一边泡着功夫茶,一边悠悠地给你讲着各种听不懂的术语.老坑料”、“羊脂级”、“天地同寿”。一块巴掌大的牌子,拿货价可能一两千,转手就能标价五万、十万。

2012年和田玉市场调查

你一边听得云里雾里,一边又觉得这东西“水深、珍贵”,最后咬咬牙,怀着对“传家宝”的憧憬,掏了钱。

那个“开张吃三年”的故事,我们很多人,或许都曾是故事里的某个角色。

但今天,这个故事真的讲不下去了。不是市场没钱了,也不是新疆挖不出好料了,而是因为—— 我们这些玩玉的人,手机一亮,什么都明白了。

三堵“高墙”的倒塌,让信息不再是“秘方”

过去,和田玉的暴利,是建立在三堵普通人难以逾越的“高墙”之上的。

地域之墙

好玉在新疆、在苏州,隔着千山万水,源头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个传说。

知识之墙

什么是好工?什么是好料?什么是山料、籽料?全凭商家一张嘴。他们掌握着定义权和话语权。

价格之墙

这块玉到底值多少?没人知道。没有公开的参考系,老板说它值五万,似乎就是五万。

这三堵墙,为商家创造了一个不透明的“信息茧房”,他们赚的,正是这份“信息差”的钱。

摧毁暴利的,是小小的手机屏幕

变化是怎么发生的?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

首先,是直播打破了“地域之墙”。

你根本不用出远门。划开手机,屏幕那头就是新疆的维族老乡,守在和田的玉龙喀什河边,刚捡上来的籽料还带着河水的温度。

另一头,是苏州的工艺大师,正在工作室里精雕细琢。源头市场,被直播镜头拉到了你的眼前,价格再也没有神秘感可言。

其次,是内容平台打破了“知识之墙”。

如今,在平台上,有多少玉石圈的大V、资深玩家在做科普?从皮色、肉质到工艺、真伪,各种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你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心里自然有了一杆秤。

老板再想用几个术语就把你绕进去,可就难了。

最后,是电商竞争打破了“价格之墙”。

当一个商家,在直播间里把价格打下来的时候,其他商家为了生存,必然会跟进。从河南石佛寺到广东揭阳,再到线上各个平台,竞争进入“白刃战”。“货比三家”在今天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谁家的品质好,谁家的价格实在,一目了然。

结果就是,和田玉的价格越来越趋向于它的真实价值:“料子成本 + 工艺价值 + 合理利润”。

想靠信息差翻几十倍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坏事吗?恰恰相反,对于真正爱玉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对买家而言

门槛大大降低。我们可以用更合理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玉石,收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传家”的成本也变低了。

对市场而言

良币驱逐劣币。那些只靠忽悠、炒作的商家会被淘汰,而真正懂玉、尊重工艺、诚信经营的商家会脱颖而出,整个行业会更加健康。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和田玉失去了收藏价值。真正顶级的、稀缺的精品,价格依然坚挺甚至会更高,因为它承载的是稀缺的资源和顶级的艺术。

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玩家而言,一个更加透明、更加理性的和田玉市场,已经到来。

来源:农人乐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