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十一点接女儿回家,虽已夜深,四周却依旧灯火通明 —— 路灯、商铺的 LED 招牌、门窗透出的灯光,还有往来车辆的车灯交织在一起,几乎找不到半处阴暗的角落。
今夜无星:从城市光污染想起的旧时光
深夜十一点接女儿回家,虽已夜深,四周却依旧灯火通明 —— 路灯、商铺的 LED 招牌、门窗透出的灯光,还有往来车辆的车灯交织在一起,几乎找不到半处阴暗的角落。
“爸爸你看,月牙儿!” 女儿突然指向天空,一弯细月悬在昏黄的天幕上。我抬头环顾,连一颗星星都没寻见。这时一道光点缓缓划过夜空,女儿笑着喊:“快许愿,是流星!” 我忍不住笑了:“那是飞机,你听,有轰鸣声呢!” 女儿叹着气抱怨:“城市的光污染,把星星都藏起来了。” 她不知道,她的父亲曾拥有过一整片清晰的银河,藏在那个没有电灯的童年里。
童年的银河:没电夜晚的星空馈赠
思绪瞬间飘回小时候 —— 那时的夜晚,我们常躺在院子里的平板车上数星星,不仅认得出北斗星的形状,连月亮上的环形山图案都能看得真切。
若没有月亮,那时的夜才是真的 “伸手不见五指”。小学三年级以前,我家从没通上电,夜晚的光明全靠煤油灯支撑。
煤油灯里的夏夜:饭桌旁的光与暖
夏天的太阳落得晚,即便到了晚上十点多吃晚饭,天也没完全黑。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桌边吃饭,根本用不着点灯。
要是赶上满月,月光洒在地上,把夜晚染成柔和的灰蓝色,大人们借着月光就能接着干白天没做完的零活,我们这些孩子则在院子里追跑打闹,玩得不亦乐乎。
只有进屋准备睡觉时,才需要点一会儿煤油灯。这时的煤油灯会放在堂屋中央的八仙桌上,玻璃罩里透出的橘色灯光,刚好能铺满大半个桌面。父亲总坐在靠近灯光的位置看报纸,母亲则在桌子另一头缝补衣物,我们几个孩子要么围着桌边翻小人书,要么凑在一起玩小游戏。
我最爱盯着煤油灯里跳动的火焰看 —— 玻璃罩的上方,总会吸引来一群飞虫,有的胆子大,竟直接往玻璃罩的上口冲。只见火星一闪,“嗞” 的一声轻响,煤油的味道里就混进了类似烧头发的糊味。一整晚下来,总有几只飞虫会消失在这团橘色火焰里。
寒冬里的双重暖:火炉与煤油灯的共生
新疆的冬天来得早,刚过国庆节就开始变冷,下过雪后,傍晚六点不到天就黑透了。
堂屋里摆着一个铁皮火炉,还连着一面铁皮火墙,火炉一整天都烧得旺,炉门被烤得通红。父母不在屋时,我和姐姐们总喜欢不点灯,围坐在火炉旁 —— 炉火映红了我们的脸,炉子上的水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往炉膛里塞几个土豆,等着一会儿就能吃上喷香的烤土豆。
晚饭时,煤油灯依旧放在八仙桌中央,一家人围着灯影吃饭。母亲总把灯往我们这边推,怕我们看不清夹菜,她自己的半边脸却落在阴影里,头发上沾着的面粉,在灯光下像撒了一层细霜。
灯下日常:作业、针线与影子游戏
夜晚写作业,煤油灯还是放在八仙桌中央。我们围在桌子四周,灯光却只能照亮半张纸,写着写着,手的影子就把字迹盖住了。母亲坐在旁边纳鞋底,银针穿过厚布的 “嘶啦” 声,和煤油灯芯偶尔发出的 “噼啪” 声,在安静的夜里交织在一起。
那时的作业不多,很快就能写完。之后我们就围在桌边玩影子游戏,对着墙面用手比出狗、鸟、兔子的形状,让这些 “影子小动物” 互相打斗,玩得不亦乐乎。
煤油灯能照亮的范围其实很小,通常只够覆盖八仙桌这一片区域。房间的角落是沉沉的黑暗,柜子、房梁都隐在黑影里,只能看出模糊的轮廓,光明与黑暗的界限格外分明。而围坐在桌边的人,影子会被灯光投到墙面和地面上,拉得特别大。
收音机与煤油灯:夜晚的声音与光
到了广播剧播出的时间,父亲会准时拿出家里那台 “春雷” 牌晶体管收音机,拉出长长的天线,调好频道后放在桌面上。我们立刻就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精彩的剧情里。节目间隙,屋里只剩下煤油灯轻轻的 “滋滋” 声。
有时信号不好,父亲就捧着收音机在屋里挪来挪去,寻找清晰的信号。伴随着收音机里滋滋啦啦的杂音,煤油灯的光也跟着晃动,在墙面投下忽明忽暗的影子。
马灯伴夜路:黑夜里的胆战与细碎声响
出门时偶尔会用手电筒,但那时电池金贵,舍不得常用。如果要在屋外待很久,就会用一种特殊的煤油灯 —— 不是屋里那种带玻璃罩的,而是更大些、玻璃罩外还裹着铁丝网的提手煤油灯,我们都叫它 “马灯”,既能防风又能防雨。
有时我得独自提着马灯去院子外上厕所,马灯把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映在身后的地上,随着我走路的节奏一晃一晃。那时的夜晚是真的万籁俱寂,除了自己的脚步声,只有风吹过白杨树的沙沙声、草丛里蛐蛐的叫声,偶尔还会从树林深处传来一两声猫头鹰的 “咕咕” 声。我总觉得身后跟着东西,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都会被放大,只好加快脚步,连头都不敢回,连自己晃动的影子都觉得吓人。
再也换不回的奢侈:墨黑夜空下的银河
那时我家住在树林深处,屋外是彻头彻尾的墨黑。可也正因为这无边的黑暗,才托得起那片浩瀚璀璨的星空 —— 银河的轮廓清晰可见,星星密集得像撒了一把碎钻。
夏夜躺在院子里的平板车上,什么都不做,就静静地看星星,便是我童年最奢侈的享受。而这份奢侈,是如今城市里再多的灯光,也换不回的。
互动话题
文中的马灯、晶体管收音机、铁皮火炉,哪样老物件曾出现在你的童年?它陪你度过过哪些夜晚?
来源:小齐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