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过”到“停留”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农文旅融合留住远方客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9:35 2

摘要: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这个曾经被游客当作中转站的地方,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旅行者心向往之的目的地。变化的背后,是一场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引擎的乡村振兴实践。在马莲渠乡大十号村,一幅融合剪纸非遗、四季采摘、中式婚礼与特色民宿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云朵嘎查民宿作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这个曾经被游客当作中转站的地方,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旅行者心向往之的目的地。变化的背后,是一场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引擎的乡村振兴实践。

在马莲渠乡大十号村,一幅融合剪纸非遗、四季采摘、中式婚礼与特色民宿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云朵嘎查民宿作为该村文旅明珠,将蒙古族风情与现代休闲巧妙结合,打造出星空房、独栋小院等多类主题客房。村中非遗剪纸工坊吸引游客亲手体验“纸上镂空艺术”,中式礼堂复刻传统婚俗仪式,成为不少新人婚拍首选地。四季采摘大棚则让游客在不同时节都能感受田园野趣,番茄、百合等农作物就地转化为旅游商品,延伸了农业产业链。这些项目不仅活化利用了村内闲置资源,也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实现增收致富。

在白海子镇李老虎村,巴尔湾牧场民宿依托草原风情和沉浸式体验,成为微度假热门目的地。由村闲置房屋改造而成的15间主题客房,融合蒙古族元素与现代设计,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项目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超7000人次,旅游旺季入住率达90%以上。夜幕降临时,草坪上燃起熊熊篝火,游客们手拉手载歌载舞,绚烂的烟花秀点亮草原夜空,成为难忘的夏日记忆。

在马莲渠乡师家村,油菜花海与青山相映成趣,林荫间的露营地炊烟袅袅,文旅融合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村民赵艳将自家土地改造成露营场地,在规整场地的同时,保留了原生树木。“咱们搞旅游,不能破坏这么好的环境,得让游客来这儿能安安静静享受自然。”赵艳说。如今,她的露营地凭着这份“闹中取静”的特色,成了不少游客的打卡地。与此同时,“沐隐”民宿凭借差异化定位,还原乡村本真生活,精准契合都市人群对质朴生活的向往。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支持下,该民宿已从最初的几间农家院,升级为拥有20间精品客房、可容纳50人入住的特色民宿,配套特色乡土餐饮、网红打卡点和儿童游乐区。

展开剩余43%

白海子镇六苏木村的蒙地乐有机种植基地正展现出农旅融合的别样风采。160亩现代化大棚内,修长饱满的有机荷兰瓜挂满藤蔓,每天产出一万多公斤新鲜果蔬,发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这里不仅是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更成为市民体验田园乐趣的热门目的地。游客们穿梭在田垄之间,亲手采摘新鲜蔬菜,在劳作中了解有机种植,亲近自然。“我们现在同步发展了采摘项目,还计划完善亲子采摘、家庭体验区,结合研学教育,让农业的‘本味’与旅游的‘趣味’深度融合。”基地负责人王贺介绍道。

除了沉浸式体验,集宁区还通过农业品牌建设延伸文旅消费链条。内蒙古兰格格乳业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成功获得“蒙”字标认证,内蒙古蒙根山油脂有限公司、内蒙古原味吉蛋农振养殖有限公司、集宁区白海基层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获得“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授权。这些优质农畜产品成为游客们愿意带走的“集宁味道”,实现了从“一次路过”到“长期回购”的转变,成为游客带得走的“集宁记忆”。

从闲置资源到特色资产,从过境地到目的地,集宁区通过民宿提质、品牌赋能、业态融合,正走出一条以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扎实路径。如今,在集宁区的近郊大地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不断铺展,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正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实现从“守着好资源”到“发展好产业”的跨越,让乡村不仅被看见,更被停留、被体验、被记住。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