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一位同学,他相貌平平,沉默寡言,混进人群里就再也找不出来了,但却只有你记得有这样一个人,除了你之外,所有人都将他遗忘了。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一位同学,他相貌平平,沉默寡言,混进人群里就再也找不出来了,但却只有你记得有这样一个人,除了你之外,所有人都将他遗忘了。
你记得他的一切喜好,记得他的生日,记得和他一起共度的美好时光,但就是找不出他存在过的证据,他就像是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一样。
又或许,他根本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
2013年4月25日,周四,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以及只存在于我记忆里的那位同学——潘博文。
我写出来的这些事情,可能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包括家里人和朋友。
他们说我因为学习压力受了刺激,甚至怀疑我精神分裂,以至于高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在对现实世界的深深怀疑中度过的。
我是天津塘沽人,从小在海河边长大,当下作为沪漂,在上海某互联网公司搞运维,过着九九五而索然无味的生活。
我高中在塘沽,某以素质教育而闻名的中学,天津高考的竞争并不是太激烈,所以大家高三时没有太大的压力。
那天距离高考还有43天,上午第四节课,是高三最后一节体育课,五一放假后,课表还要再做调整。
我们的体育课是走班上的,每个人可以选择诸如篮球、瑜伽、武术等项目,所以在自己选的项目里,会遇到其他班的同学。
我的项目是羽毛球,老师姓金,他最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他通晓日语和摄影,还是游戏王的铁杆粉丝。
当天,金老师跟我们说了几句道别的话,又录了一段高考加油的视频,就让我们解散自由活动了。
一部分女生选择回教室复习,也有带羽毛球拍的留下来打球的,我也带了羽毛球拍,准备和同班的同学小温来一局。
如果我能回到那天,一定会狠狠的抽自己一顿,然后回教室上自习。
一开始,我们在甬道上打球,没十分钟就觉得太晒,准备找个阴凉地继续打,然后走到了宿舍楼的前面。
宿舍楼和食堂是连在一起的,自从全面走读之后,很久都没有住人了。
十班的小君和潘博文,在宿舍过道的树荫下打得正酣,潘博文是我的初中同学,初中在3班,都是英语课代表,小君就是潘博文介绍给我们认识的。
我们简单聊了几句,然后我和同学小温打,小君和博文继续打,后来小温嫌我手劲太大,换成我和博文打,小君和小温打。
后来博文把羽毛球打歪了,球掉进了宿舍地下室露出地表的换气窗里面,主要是因为买了尤尼克斯的专业用球,一个球就顶我早中的饭费了,我做出了至今懊悔的决定——去捡球。
很多地下室都有这种半露在外面的换气窗,要捡球,首先得进到宿舍楼里去。
我们一开始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但鬼使神差的,那天楼门并没有上锁,平时都是用锁封死的,今天用手一推就开了,里面一股凉风和发霉的味道扑面而来。
潘博文主动提出去捡球,我也一口答应进去,小君比较好事,一块跟了过来,最后留下小温给我们看球拍。
推门进去就是一堵墙,墙上写着住宿规定,落款是2003年。
往左走就是一楼的宿舍,都是老式的木门,虚掩着,尽头是个洗漱间,弥漫着一种类似氨水的味道,楼梯间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
进到楼梯间,里面并不是很黑,正午的阳光正好能照进来,只是往下走的楼梯,横七竖八的堆着课桌椅,看了让人有点发怵。
我跟他俩说,要不然不捡了吧?
小君跟我说,来都来了,他比较瘦,身子轻便,直接翻了过去,我就跟着绕过去,顺便给博文拉了把手。
我们仨沿着没有护栏的水泥楼梯一直往下走,堆的东西多,大概花了一刻钟。
下到一半,是个水泥平台,具体有什么,我也忘得差不多了,就记得地下一层还有往下的路,但是被好几个锁封上了。
外围是个大厅,有个敞开的小门,连着走廊,门的尽头有亮光。
我们准备往前走,潘博文突然说,他的钥匙掉在楼梯上了,要回去拿。
我发觉有亮光,应该是地下室朝阳的一面,就和小君进了小门,小君有点害怕,我跟他说,我带了手机,给他看在地下室还有信号。
我因为是门萨社的社长,现在已经没有这个社了,去年暑假的时候来过学校,有门卫处的电话,而且二姑父是武队的战友,实在被困住了,还能打电话叫人,大不了领两张罚单。
我们学校,带手机被发现是一张,抽烟三张,积累三张罚单,就要回家反省一天,五张进档案的处分,要高考了,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小君跟我进去了,我当时也不知道门里面是什么情况,光在前头,但就是没有方向感了,想退后也没有办法,反正这里不是我们掉球的地方。
我们转向了,这里跟地下停车场一样空旷,我当时也不是恐惧,就感觉热血上涌,跟小君说,朝着光跑。
我们不知道怎么跑过去的,尽头是楼梯,我记得我们看到亮光后,就连滚带爬的往上跑。
我们从学校后门对着的那所小学里出来了,回到室外的那一刻,我和小君什么都顾不上了,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旁边是一群小学生正在出校门,现在应该是中午放学的时间,我们就顺着人流出了门,连午饭都没顾得上买,直接从后门回了学校。
进班看见小温,他说看我和小君不出来,就直接把我的拍子带回班了。
我问他,潘博文的球拍呢,李宁的也挺贵。
他一脸疑惑的问,潘博文是谁?
我说,就是跟咱们一起打球的那个十班的呀。
然后争执了一会,他一口咬定,自己不认识潘博文,也没看见什么李宁的球拍。
之后,我去十班找潘博文,结果迎面碰上了小君,他脸色通红,一脸激动的跟我说了一大堆,特别大声,就跟嗷嗷叫一样,搞得楼道里的人都看着我们。
我说,到底怎么了?
他冲我吼道,潘博文消失了!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说,他不会是在里面摔着了吧?
小君当时眼泪都出来了,说他们都不认得潘博文了,说他是神经病。
然后年级组长正好路过,以为我们俩吵架了,过来和事,十班里不断有人出来说,小君受刺激了,可能是中暑了。
我问路过的一个女生,潘博文在哪,她跟我说,小君中午回来,就一直说一个叫潘博文的人,可十班根本没有这个人,不知道搞什么鬼。
我听完赶紧下楼,去宿舍楼那里,结果宿舍楼的门和往常一样加了把锁,我当时就软在那里了,头嗡的一下,这时上课铃响了。
下午第一节是化学,老师讲的什么我也忘了,当时我一句话都没听进去。
第一节课下课之后,我马上去找了金老师,结果在十班那一栏,根本就没有潘博文的名字,我问他潘博文是谁,他也是一脸蒙。
我不想描述那个下午我是怎么度过的,只是小温坚持一下午都没有理我,晚自习的时候,听班主任说,十班有个人高考压力过大、说胡话,被家长接走了,顺便讲了个冷笑话,说是让我们减减压。
说了没两句,就又开始边讲题边扯了起来,一直扯到了十天前湖人对战勇士的比赛。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本来想看手机登QQ,却发现手机莫名没电了,按照常理来说,任何手机的续航都没那么差。
回到家,我破天荒的开了一次电脑,结果发现小君被踢出年级群的信息,他貌似发了一百多条关于潘博文的信息,也回了我99+。
我颤抖着搜索了潘博文,没有这个好友,当时我几乎要晕了。
我姐看到我开电脑,说她要用,我就拿着手机充电去了,开机之后,时间显示的是1970年1月1日,11点52分。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画面,不过连上WiFi之后,时间就恢复正常了,QQ超时重登,无记录。
相册大部分内容都损坏了,除了贴吧保存的图片,我不知道我怎么度过那个时刻的,之后这部手机就一直无法使用相机、闹钟和指南针,报修之后,门店说是陀螺仪坏了,镜头没事。
我高考后重新刷了机,之后相机倒是能用了。
之后无论是跟同学聊天,还是以前的朋友们,他们依然对潘博文毫无印象,这个人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除了我和小君之外,所有人都认为他不存在。
我还记得他的学号,但再看到花名册的时候,他们班整个学号都往前移了一位,我在晚饭的时候把这事说了,结果得来的是一句:你没发烧吧?
后来周末被亲姐拉去医科大心理科看医生,我还能清楚的记得,那天是一位姓杨的医生接待的我,最后他让家里别放在心上,说我就是高考压力大。
我之后的反应倒也极其平淡,只是不敢往十班门口凑了,十班的班主任也找过我一次,告诉我,小君的情绪很不稳定,不要贸然跟他接近,小君闹腾到二模也消停了。
高考,以为自己能上南大的我,理综雪崩,物理没及格,凭着120多的语文和140多的数学,去了西南的一所211大学。
小温去了北京学土木,小君从211的水平掉落到了天津理工,大二的时候就失联了,只是偶尔在朋友圈发发代购。
听周围的人说,他被送去土澳深造了,老师们都当他是高考之前心态炸裂的反例,自此之后,每届高考之前,都要开放松解压的年级会。
潘博文如果还存在的话,应该至少是九校联盟的水平吧?
我记得潘博文的小学,新港四小,初中是在塘沽二中,他的生日是1996年8月18日,甚至他家的住处,新港街道的某个老社区。
他约好高考之后跟我玩的游戏,他喜欢徐良的歌,是泰达队的球迷,但我就是证明不了他的存在。
后来,我发现了更多细思极恐的地方。
我记得2013年2月份,星游记2开播,被誉为国产动画的高峰,因为要高考了没有追,但现在只有一个2017年的风暴法米拉。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天大和南大就在津南有校区,结果一查,却是近几年搬迁的。
我记得天津地铁9号线中间的几站,分别是塘沽、车站北路、远洋城、中心庄、钢管公司,而不是塘沽、胡家园、中西村、钢管公司。
我记得我看过一部科幻恐怖类型的电影,叫什么闪电,好评度很高,主角叫陈帆,他的妻子叫戴琳,是王传君和邓家佳参演的,结果在网上查了一下,并没有这部影片。
我不是网络写手,就是一个码农,没必要在这里,用我为数不多的双休长篇大论,编一个故事来哗众取宠。
更何况,我已经两年没有踏足天津了,没必要写恐怖小说,吓唬一群素不相识的人。
我也一度怀疑过,自己是得了癔症,或者是偏执类的精神疾病,上大学和工作的这几年,我也约了不少的心理医生。
最后得出来的结论,都是心理压力大,我有段时间,真的希望我被诊断出什么来,但事与愿违。
我和潘博文的关系真的特别好,初中班主任姓刘,教数学,我们俩都是徐老师的英语课代表,特别感激徐老师出色的教学能力。
初三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是我先送潘博文去公交站等车,然后再回家。
潘博文家住在北仑里,中考之后的暑假,我去过他家,虽然记不清门牌号了,但是依稀记得,有一块新港路大队的路牌和十分高的电线杆,记得他家是一室一厅,细节我忘记了。
他的父亲应该在国企,母亲在中原百货卖化妆品,因为送了我姐一套迪奥的彩妆,所以记得特别清楚。
潘博文比较喜欢玩游戏,从胡侦探传说到老滚五,我们玩了个遍。
初二的时候,我还送过他一张米米卡,当年赛尔号有个叫哈姆雷特的精灵,就是他拿我的号过的。
高中的时候,他比较低调,依稀还记得,他没进学生会,足球赛貌似参加过,不过具体的信息也记不住了。
高一的时候,有一回,潘博文在政治课上写数学,让老师给发现了,还被拎出去数落了一顿,他跟我吐槽,所以现在还记得很深。
他物理也不错,经常学老师用方言说话,还借了我一本物竞用书,物竞用书的落款还有他的名字,如果我能回天津,翻箱倒柜,也要把这本书找出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的清明节那天,我和潘博文一起去泰达足球场,看了一场泰达对战墨尔本胜利队的比赛,最后是1比1平。
那天和小君出来之后,也发生了不少诡异的事情。
我记得当时三轮复习,数学有选修4杠2,讲的是矩阵,还有选修4杠6,讲的数论。
4杠6的拉格朗日插值法,我怎么也弄不清楚,数学老师还跟我说,人傻一辈子的事,你用不要的二项式除多项式就行。
结果高考时发现,没有数论选择和矩阵大题,还以为今年分布列换矩阵的套路变了。
结果我通过各种渠道得出一个结论,2013年,只有江苏和上海学4杠2,4杠6是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学的!
也就是说,不可能是我记错了,因为我后来编程也用插值法,可我又是从哪里学的呢?
潘博文身材偏瘦,戴眼镜,皮肤比较白,在我的记忆里沉淀了那么多年,连对他的印象都模糊了,你们可以说我是编的,可是我虚构这个人的意义何在呢?
如果我的文笔好到能去起点写文,我直接瞎编一个华夏国汉东省,起个龙傲天的名字,直接在天涯贴吧开连载不就行了?
如果我在这里无中生友,必须得先架构一个不能矛盾的世界观体系,然后为了不露馅,继续添加细节。
我要是编的,何苦把具体的地理信息,数学知识点,甚至是直男不太懂的化妆品,都介绍一遍?
潘博文是我的朋友,我写出来什么,都会让我感觉我是在消费他,有的时候,不知道是恐惧,还是无奈了。
高考到现在,我不止一次陷入了对自己的深深怀疑,写出来就当是树洞了。
潘博文事件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众说纷纭。
有人说,潘博文被外星人抓走了,有人说,潘博文掉进了时空裂缝;还有人说,其实消失的不是潘博文,而是作者和小君,是他们来到了这个没有潘博文的平行世界。
但是更多的人则认为,这就是为了炒作,胡编乱造的故事。
不过不同于以往的造谣,这篇文章里清晰的描述了事发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关系,甚至细致到了人物的生日和爱好。
而且也有好事者根据原文提供的一些信息,进行了查证。
比如2013年4月25日,确实是星期四,同年高考在6月7日,当时距离高考确实还有43天。
又比如文中提到的2011年清明节那天,他与潘博文一起去了泰达足球场,看了一场泰达对战墨尔本胜利队的球赛,结果确实是1比1平,分毫不差。
虽然有心理学研究者表明,文章中出现的大量清晰真实的细节描述,不过是作者为了佐证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而已,不过还有一种声音认为,人在遇到不同寻常的事,或是在极度恐惧的状态下,记忆就是特别深刻的,比如亲人意外离世,看到恐怖诡异的事物等等。
其实,想要调查清楚这个事情的真伪,也不是特别难,只需要找到当时与作者同年级的十班同学,调查是否有一个发疯休学,后来大二时去了澳洲的同学就可以了。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得建立在作者当时提供的班级,是真实的情况下,也不能排除他为了保护同学的隐私,故意提供了错误的信息,误导大家,毕竟他当时已经因为潘博文的消失,受到过一次重大的打击。
不过后来,B站上还真有一位博主去到了塘沽那所高中,采访了老师和同学,并实地考察了那里的环境,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一位姓孙的老师表示,自己曾教过2013届,他也问过当时十班的同学,有同学表示,他们那一届确实有学生在高三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没去学校,但是并非所谓的休学,而是因为住院了。
虽然他承认,原文中那栋废弃的宿舍楼,确实有个地窗,但是却又表示,2015年之前,那栋楼是有学生住的。
但奇怪的是,博主和同学们实地考察时,却并没有在那栋宿舍楼,找到半露在外面的换气窗。
并且有同学称,虽然孙老师说,那里2015年之前有学生住,但是一位姓金的老师,却曾在他们高一的时候告诉他们,那里非典之后就不用了。
原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最近有一位网友却说,自己在贴吧的塘沽二中吧,也就是作者和潘博文初中就读的学校,发现了一个寻找潘博文的帖子,发表于2013年7月13日。
要知道,贴吧的发帖日期是无法修改的,原本以为是个假消息,但是没想到我在贴吧上一搜,还真的搜到了这个帖子。
此事一出,让这件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了,如果这真的是作者编的一个故事,那他未免也太深谋远虑了吧,这几乎将我们所有人都算计在了里面。
虽然最后该帖的发布者出面澄清了此事,并且删除了原文:他给出的解释是,自己确诊了双向情感障碍,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正是病情最严重的时候。
所以说,潘博文是自己幻想中的伙伴,并非真实存在。
不过也有很多人对这一说法并不买账,似乎更像是作者迫于舆论压力,给故事勉强书写了一个潦草的结局。
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我更愿意相信,平行世界真的存在。
那么,屏幕前的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来源:科学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