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始皇帝,在七国的范围内实现了: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货币、统一了衡器、统一了车辙、统一了制度、统一了法律、统一了领土。今日之中国,虽然继承捍卫发展了秦始皇帝的伟业,但是在以下这些方面还没有实现统一:没有统一文字、没有统一语言、没有统一民族、没有统一领土。本文着重
中国智库2人论坛
秦始皇帝开创的中华民族大一统宏伟大业至今尚待完全实现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三统一”即统一文字、统一语言、统一民族
马格宁思
2025年8月26日
秦始皇帝,在七国的范围内实现了: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货币、统一了衡器、统一了车辙、统一了制度、统一了法律、统一了领土。今日之中国,虽然继承捍卫发展了秦始皇帝的伟业,但是在以下这些方面还没有实现统一:没有统一文字、没有统一语言、没有统一民族、没有统一领土。本文着重阐述文字、语言、民族的问题。
一、中国当前的语言、文字和民族等问题
1、关于语言问题。例1、讲一个小视频故事:贾玲等众多影视明星,制作了一个视频节目,让参与者用广东话/粤语转述一句话,这句话是“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旗 ”,请用粤语朗读,并且转述给下一个人,结果“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旗” 这句话,用粤语发音是“过过过嘎哟过过过嘎嘚过尅”(拟音类似),发声像母鸡下蛋以后咯咯的叫声。这个小视频是想制作一个笑话,但是从这个笑话中可以看出,中国东西南北语言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以至于,全中国其他的地方的人,根本无法通过“过过过嘎哟过过过嘎嘚过尅”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即使将这句话用中文写出来,中国人也根本看不懂这段中文的含义。例2、上海话,又称沪语,也是一种方言,吴侬软语,挺好听的,然而上海话除了沪杭等当地人外,其他人也是听不懂的。但是,现在上海的第3代、第4代,基本都不说上海话了,都说标准的普通话。因为他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一直都接受的普通话教育。甚至在家里,也不与父母和祖父母们说上海话。上海是中国的大都市,是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制造中心、产业中心、航运中心、教育中心、时尚中心等。上海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说不同方言的人交往交流,最好的方式就是中国普通话,无语言障碍的沟通和交流。试想,如果上海人说着“过过过嘎哟过过过嘎嘚过尅”,这样的“鸟语”,如何与全国各地的人沟通交往。因此,全国人民要向上海人民学习,全民都说普通话,都说中国话。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通过口语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目前,在中国的不少地方,不说普通话,不讲普通话,只讲方言。
2、关于文字问题。目前,中国有五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等自治区,还实行“双语制”:双语教学,双语学校,双语办公,双语办文,双语办事,双语牌匾等。强调突出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风俗习惯等特色。
3、关于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自始至终贯彻在中国的各个历史阶段。当前中国政府官方公布,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从当前形势看,各民族团结形势大好。但是,藏族、疆独等,民族分裂势力依然暗流涌动。台独、港独等依然存在,特别是台独分裂势力顽固嚣张。特别需要高度警惕的,还有狭隘的“汉独主义”,或者他们自称"皇汉主义",他们排斥、诋毁其他民族,认为元朝、清朝不是中国的朝代、其人也不是中国人。他们的思想根源,来自于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革命党早期主张的错误狭隘纲领,其含义是:以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为界,在长城之外的东北、内蒙古、外蒙古、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域,都属于鞑虏之地,只有长城以内才是中华,非汉人都是鞑虏之人。后来,孙中山在革命形势和实际中,改正了这个错误的纲领。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诏书》中,添加的关键语句是“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一修改奠定了民国继承清朝领土与多民族统一的法律基础,民国对清朝疆域的合法继承权。避免了中华民族的分裂,中国疆域的分裂。中华民国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旗,则分别代表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由此可见,袁世凯,在复辟帝制上是有大过的;但是,在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中国领土疆域完整上是有大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则继承了中华民国的疆域和民族,划分制定了中国现在的56个民族。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三统一”即统一文字、统一语言、统一民族
1、建议一:取消中国现在的“56个民族”,将全中国的“56个民族”,统一命名为一个民族:即“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消除民族隔阂,民族矛盾、民族歧视。
2、建议二:重新统一命名、定义现在的语言、文字、拼音等,将“汉字”命名定义为“中华民族字”,也称“中国文”、“中国字”,或称“中华文”、“中华字”,或称“中文”、“华文”。将“汉语”命名定义为“中华民族语”,也称“中国语”、“中国话”,或称“中华语”、“中华话”,或称“华语”、“华话”。将“汉语拼音”命名定义为“中华民族语拼音”,也称“中国拼音”,或称“中华拼音”,或称“中文拼音”、“华文拼音”。以此类推,在所以领域,统一按照上述原则进行重新命名定义。
3、建议三:取消在户籍档案、户口本、身份证、履历表、登记表、注册表、档案表……“民族”一栏,一律改写为“中华民族”,或者删除“民族”一栏,一律不必填写原来的“56个民族”。全中国人民同为一个民族“中华民族”。
4、建议四:撤销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内蒙古省、新疆省、西藏省、广西省、宁夏省。同时撤销下属的各个自治州、盟、旗、县、乡等。取消原自治区的双文双语办文办公。一律改为“中华民族文”、“中华民族语”。
5、建议五:全中国强力推广“普通话”。所谓的“普通话”就是:中国话,就是中华话,就是中华民族话。
6、建议六:取消原来“56个民族”时期,一些民族享有与其他民族不一样的一切特权,一切优待。全体中华民族一律平等。例如、高考加分、分校分语教学、排斥其他民族的养成习惯等。对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边疆地区,中央政府可用其他形式和名义予以补助。
7、建议七:全中国统一文字、统一语言、统一民族等后,不强行改变原来的风俗、习惯、服饰等。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字、语言、民族必须统一。
8、建议八:用“中国”名义、含义、定义,溯源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统一追溯命名中国历史的朝代:例如、中国之夏朝、中国之商朝…中国之秦朝、中国之汉朝…中国之唐朝…中国之宋朝…中国之元朝、中国之明朝、中国之清朝等。用“中华民族”统一追溯命名大中华地域的所有民族:例如、 匈奴、鲜卑、回纥、回鹘、契丹、党项、女真……这些民族去哪里啦?一个回答:全部都融入到“中华民族”之中了。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融合之中,在融合中繁衍生息、在融合中传宗接代、在融合中生生不息、在融合中发展壮大,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9、建议九:运用互联网、区块链、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智能激光照排、智能复印打印、纳米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将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满文、朝鲜文、伊斯兰文、其他民族文等,典籍、书籍、经书、档案、公文、史料、文献、资料等,做好以下三项工作:第一、收集整理,妥善保管纸质文字材料。对于珍贵文献材料,可原文出版、保存、纪念、珍藏。第二、将所有有价值的文字材料,进行数字化、电子化、电脑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使其便于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脑及其它阅读器上,查询、阅读、研究,欣赏、储存、储藏。第三、将其重要文献,翻译成“中华民族文字”,也称为“中文”,可以无障碍阅读。以此完成,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化传统的传承保护珍藏。
10、建议十:国家分别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法》,并分别制定《实施细则》,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三、全中国统一文字、统一语言、统一民族等的重大意义
1、文字、语言、民族的统一,真正实现了完成了秦始皇帝中华民族大一统宏伟大业: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语言、统一了货币、统一了衡器、统一了车辙、统一了制度、统一了法律、统一了文化、统一了历史、统一了民族等,为最终实现领土的统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和物质的基础。
2、文字、语言、民族的统一,彻底铲除了民族分裂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外国敌对势力等,利用民族矛盾、民族差异、民族利益、民族地域、民族贫富、民族风俗、民族历史……作为手段挑拨离间、煽风点火,分裂中华民族,分裂中国的土壤和图谋。
3、文字、语言、民族的统一,消除了语言、文字、民族的隔阂、排斥、障碍等,为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交友、相互融合相互通婚等,提供了前提条件,提供了思想、精神、物质、文化等的准备和保障。
4、文字、语言、民族的统一,为实现全中华民族的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信仰、统一决心,以及全国统一的经济大市场等,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5、文字、语言、民族的统一,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特高压电网等高科技时代条件下,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在全国的大范围内,缩小经济差距、文化差距、贫富差距、地域差距等,
6、文字、语言、民族的统一,极大的、空前的,增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全中国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力,形成巨大的势不可挡的民族和国家力量。
来源:马格宁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