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主任坦言:患者若无这7异常,或不用担心患尿毒症,别担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03:42 2

摘要:尿毒症这三个字,一听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说白了,是肾脏彻底“罢工”了,连命都可能保不住。但真到那个阶段,其实早已不是一夜之间的事。

尿毒症这三个字,一听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说白了,是肾脏彻底“罢工”了,连命都可能保不住。但真到那个阶段,其实早已不是一夜之间的事。

肾病,是个慢性消磨的过程,它不吼不叫,却一点点把人往深渊推。但肾内科的老主任说得明白:如果你没有下面这7种异常,大概率就不用整天担心尿毒症,能放宽心。

别自己吓自己,但也别对身体掉以轻心。

第一关:泡沫尿,肾病最早的“信号弹”

不是所有的泡沫尿都等于肾病,但持续出现大量泡沫尿,就值得警惕了。尤其是清晨第一泡,没吃高蛋白食物,也没剧烈运动,却泡沫多得像啤酒盖——这不是水龙头的问题,而是蛋白从尿里“漏”出来了。

蛋白尿,在医学上叫作“尿蛋白”,是肾小球滤过屏障出问题的结果。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应该乖乖地留在血液里,进不去尿液。如果肾小球“筛网”破了洞,蛋白就会流失。这时候肾脏已经处在“负重运行”,再不管,就可能沿着慢性肾病五期,一路奔向尿毒症。

建议:有泡沫尿别光拍张图发朋友群,去医院查个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别在意几十块,查清楚比什么都踏实。

第二关:夜尿多,身体的“隐声报警器”

三四十岁的人,一晚上起夜三次,天没亮人就困得不行,别说白天上班,连生活质量都崩了。这时候,很多人以为是前列腺问题或喝水太多,其实可能是肾脏调节水盐能力下降了。

夜尿增多,是肾小管功能下降的信号。正常人夜间尿量不该超过全天的四分之一,一旦超过,说明肾脏对水分的浓缩能力在变差。长期如此,说明肾脏正在慢慢“退化”。

建议:夜尿超过2次,连续出现超过两周,建议查尿比重+肌酐清除率,这比憋尿数次数靠谱多了。

第三关:水肿,肾功能受损的“脸面工程”

眼皮肿、脚踝肿、手指按个坑弹不回来,别一口咬定是熬夜或者盐吃多了。尤其是早上眼皮肿,晚上腿脚肿——这是一种典型的“肾源性水肿”分布。

肾脏负责排水排钠,如果功能下降,水和钠就滞留在身体里,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浮肿。低白蛋白血症也会加重水肿,这时候,肾脏已经不再是轻微受伤,而是进入了“慢性肾病中期”阶段。

建议:浮肿超过一周,去查血清白蛋白+肾功能三项,别靠热水泡脚对付,治标不治本。

第四关:贫血,肾脏“工厂”停工的信号

有些人总觉得累、头晕、脸色差,一查血红蛋白,低得吓人,医生却告诉你:不是缺铁,是肾的问题。

肾脏不仅是“过滤器”,也是“造血催化厂”,分泌一种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激素,刺激骨髓造血。如果肾功能下降,这种激素减少,红细胞数量跟着下降,再怎么补铁都没用。长期贫血,就像车没油一样,哪儿都跑不动。

建议:发现血红蛋白低但铁储存正常,必须查下促红细胞生成素+肾小球滤过率,别一味吃补血药。

第五关:高血压,肾病的“影子”

你以为是吃咸了,工作压力大,其实可能是肾脏在悄悄“加压”。肾脏和血压是互相影响的:高血压会损伤肾脏,而肾功能下降又会让血压更难控制。

特别是那种吃三种降压药还压不住的高血压,多是“肾源性高血压”。这时候再不找源头,光靠吃药是没用的。

建议:血压控制不佳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建议查肾动脉超声+肾素-醛固酮系统,甩锅给遗传没用,得把病根揪出来。

第六关:肌酐升高,肾功能“红灯亮起”

肌酐,是肾功能最直接的代谢指标之一。很多人看到报告单上肌酐升了几分,就吓得不行。只升一点点,不代表马上尿毒症,但如果连续超过3个月都偏高,那肾功能确实已经在“下坡路”。

肌酐升高说明肾脏清除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尤其是肌酐升高+尿蛋白阳性,这是最危险的组合,离尿毒症已经不远。

建议:别只看肌酐这一个数,得结合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尿蛋白定量综合判断,别被一个数字吓,也别拿“我年轻”当挡箭牌。

第七关:食欲差、恶心、口臭,身体快撑不住了

这不是简单的消化问题,而是尿毒症前期的典型表现。肾脏排毒功能下降,代谢产物堆积在血液里,刺激胃肠道,影响味觉,甚至让人口中有尿味。这时,肌酐可能已经超过500,身体每个系统都在“超负荷”。

很多人到这个阶段才来医院,被查出尿毒症,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期。你能想象吗?有些人一年内从感冒一样的疲惫感,直接走到透析床上。

建议:出现持续性恶心+消瘦+尿味口臭,立刻查肾功能全套+电解质+血气分析,这不是小病,是身体在求救。

如果你没有这7种异常,真的可以先安心一点

肾病虽然不吵不闹,但从不会一声不响地把人拖进尿毒症。它有迹可循,有迹可查。只要你没有持续泡沫尿、夜尿多、水肿、贫血、高血压难控、肌酐持续升高、恶心口臭等7个异常表现,就说明肾功能基本稳定,离尿毒症还有一段距离。

稳定不等于可以忽视。肾脏是个“好好先生”,从不轻易抱怨,但一旦它决定“辞职”,可是谁都拦不住。说到底,我们不是在防尿毒症,而是在维护一个沉默器官的尊严。它不求你天天检查,但求你别等它“罢工”了才想起重视。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张建业.慢性肾病患者早期诊断指标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3):215-219.
[2]陈玉梅.慢性肾病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37(6):445-449.
[3]李志强.尿毒症前期症状识别与干预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23,23(2):89-93.

来源:何医生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