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完80个万达广场后又添24亿执行债务,71岁王健林被逼到绝路边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20:11 1

摘要:债务的“雪球”其实早在2017年便开始悄然滚动。彼时,为缓解资金压力,王健林无奈将文旅城和酒店出售给融创和富力,本以为能借此获得喘息之机。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资产变现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利息膨胀的脚步。三次对赌上市均铩羽而归,每一次失败都让万达背负上更高的杠杆,

71岁的王健林又一次深陷被追债的泥沼,24亿的执行债务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人们不禁发问:这一次,他是否真的已被逼入绝境?

债务的“雪球”其实早在2017年便开始悄然滚动。彼时,为缓解资金压力,王健林无奈将文旅城和酒店出售给融创和富力,本以为能借此获得喘息之机。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资产变现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利息膨胀的脚步。三次对赌上市均铩羽而归,每一次失败都让万达背负上更高的杠杆,债务如潮水般不断涌来。2018年需偿还410亿债务,2023年要还360亿,到了2024年又新增460亿债务。这些数字层层叠加,像一道道沉重的枷锁,让万达在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为了偿还债务,王健林不得不忍痛割爱,陆续卖掉近80座万达广场。这些核心资产如同万达这棵大树的枝干,一点点被剥离,最终只剩下光秃秃的主干。而买家们也敏锐地察觉到万达的困境,在交易中拼命压价,王健林在谈判桌上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只能无奈接受。曾经,他豪情万丈地说“先定一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可如今,一个亿对于万达来说,不过是利息的零头而已,曾经的豪言壮语在现实的债务压力下显得如此苍白。

更严峻的是市场信心的崩塌。市场对万达的估值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过去,人们看重万达的土地储备;后来,关注点转移到租金收入;而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万达能否避免违约。珠海万达商管上市受阻,这无疑是对万达的致命一击,彻底切断了万达最后的融资通道。失去控股权的那天,王健林独自在办公室里坐到凌晨三点,灯光亮着,人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那一刻,他或许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无奈,曾经站在行业巅峰的他,如今却面临如此困境。

横向对比整个房地产行业,同样采取高周转模式的房企大多已陷入困境。泰禾的黄其森被留置,碧桂园进行海外债务重组,万科则背负着8700亿的外债。行业普遍面临的危机让“自救”变得异常艰难。银行抽贷、债券停发、预售资金被严格监管,王健林并非唯一的受害者,但作为曾经的风云人物,他的每一次挫折都格外引人注目。

很多人将万达的问题归咎于“盲目多元化”,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多元化本身并无过错,错的是时间差。在国内地产行业还处于盈利阶段时,王健林用高毛利的业务补贴海外文旅项目,这本是一种错峰经营的策略。然而,2017年的去杠杆政策打乱了这一节奏,高息债集中到期,万达的现金流模型瞬间失效。与其说这是战略失败,不如说是金融周期发生了剧变。

那么,王健林还有没有翻身的机会呢?答案或许藏在租金现金流里。剔除已售的万达广场,目前万达商管仍管理着400多个项目。如果租金回报率能够稳定在7%,那么年租金收入约为300亿。扣除运营成本和税费后,净现金流约为180亿。按照6%的贴现率粗略计算,这些资产的估值约为3000亿。减去有息负债2400亿,万达的净资产还有600亿,理论上可以覆盖剩余的执行债务。但问题在于流动性,租金是慢慢回笼的,而债务却像一把快刀,随时可能落下。法院不会等待租金慢慢到账,所以万达必须找到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的办法。

唯一的出路或许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将租金这种慢钱进行证券化。REITs、类REITs、Pre - REITs等金融工具或许能够解万达的燃眉之急。但战略投资者也不傻,他们会要求折价、对赌、兜底等条件。这意味着王健林要再次让渡股权,甚至可能失去董事会席位。71岁的他,是否愿意放下老板的身段,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呢?更深层次的难题在于市场对万达信用的重新定价。过去十年,王健林每次遇到危机都靠“赌更大”的方式翻盘,但这一次,政策不再允许地产商无限加杠杆,信用溢价被永久抬高,融资成本高于租金回报。这意味着即使万达的资产不被贱卖,也会被高额的利息吞噬。留给王健林的时间窗口非常狭窄,只有租金增速超过利息增速这一条缝隙。

外部环境同样不容乐观。消费复苏缓慢,品牌租户纷纷缩减租赁面积,租金上涨乏力。商业地产行业已经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竞争的核心变成了精细化管理能力。万达过去依靠规模红利掩盖了管理上的短板,如今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空置率、租金单价、运营成本等指标,每一项都关系到万达的生死存亡。而华润、龙湖、新城等竞争对手也在争夺同一批租户,一旦价格战打响,万达本就脆弱的现金流将更加岌岌可危。

目前,万达面前只剩下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继续出售资产,直到卖掉最后一个万达广场,用剩余的价值偿还债务。但这样做的结局是万达品牌消失,王健林退休。第二条路是断臂求生,将商管平台整体出售给险资或国家队,自己保留轻资产运营权,换取一次性资金回笼。但代价是放弃控股权,从老板变成“打工皇帝”。无论选择哪条路,那个曾经的中国首富都将不复存在。

不过,笔者更倾向于认为王健林会选择第二条路。理由很简单,他仍然每周工作六天,亲自巡店。一个人如果真的想退休,不会在71岁高龄还凌晨三点看报表。他对万达广场的感情,远远超过了对金钱的追求。那是他亲手打造的商业王国,每一块砖都倾注了他的心血。让别人来掌控这个王国,总比看着它崩塌要好。

被逼到绝路边缘的人,并不一定会坠落深渊。有时候,边缘恰恰是重生的起点。王健林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只要租金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入账户,他就还有谈判的筹码。24亿的执行令虽然让人痛苦,但还不足以致命。真正决定万达命运的,是下一份银团贷款的利率。如果利率高于8%,万达的故事可能会走向悲剧;如果利率低于5%,王健林或许还能再次上演王者归来的戏码。市场在等待这份公告,王健林也在等待,我们所有人都站在悬念的门口,听着时间的秒针滴答作响。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波斯顿的枯藤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