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河岸已缀满晶莹露珠,阳光穿透稀疏的芦苇荡,细碎的光点跳跃在挂着水痕的蛛网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之色白,故谓之白露。”露凝为霜,正是孟秋向仲秋郑重递过的时节名片。
白露时节,藏在农谚里的冬之玄机
清晨的河岸已缀满晶莹露珠,阳光穿透稀疏的芦苇荡,细碎的光点跳跃在挂着水痕的蛛网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之色白,故谓之白露。”露凝为霜,正是孟秋向仲秋郑重递过的时节名片。
田垄间,沉甸甸的谷穗披上了鎏金外袍。棉田里,攒动的人影裹着头巾俯身摘拾绽开的洁白云朵。这画面正是农谚“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描绘的丰饶图景。白露催人忙,秋收秋播的锣鼓在田野密集擂响。
然而农人的忙碌里,总掺着一份对天时的谨慎揣度。古老的经验沉淀出一则预示冬日冷暖的谚语:“白露在头,三九穿单衣;白露在尾,三九冻死牛”——这并非无稽之谈。老祖宗在漫长岁月的细致观察里,敏锐捕捉到节气交替中的微妙联系。
按农历计,“在头”指白露发生于月初,“在尾”则为月末。若白露“在头”,被视为冷空气提早造访的信号。寒流先锋提前出动,如提前演练过一般,待到真正的寒冬“三九”来临,酷烈反倒悄悄收敛锋芒,严冬似乎也变得温柔起来。而若白露姗姗来迟落入月尾,则暗示寒流整体“迟到”,这份迟滞似乎积聚了巨大威力,将能量集中喷发在最冷的三九天,冻土三尺,牛棚生寒,正是谚语里描述的“冻死牛”的极端严寒景象。
今年白露具体现身于公历9月7日16时51分。翻看黄历,对应的农历却是七月十六。既非月头锋芒初露,亦非月尾暗藏寒威,恰恰居于月中。村里的老人们对此却绽开笑颜:“白露落中堂,瑞雪覆粮仓!”在他们眼中,白露居于月中,预示着一年寒来暑往的步调恰到好处。
没有提前的急躁,也无滞后的拖沓,时序如弦张弛有度。这意味着秋后雨水适中,不会涝了田地,也不会旱了墒情。寒冬的风雪亦将如约而至,一层厚似一层的积雪便如覆在田野上的圣洁绒被,默默护佑着沉睡的冬麦。这层覆盖下的土地,蕴藏着春天醒来、麦浪翻滚、五谷丰登的无尽生机。
节气如同农人心尖的罗盘。藏在“白露在中”谚语里的,既非冬日烈焰难御的预言,也非酷寒难捱的警示。它传递的是一份来自土地的沉静期许:只要时序安稳,顺应四时耕耘,大地必将以丰美的粮仓回馈勤劳与守望——无论雨雪风霜,皆是自然的恩赏。这浸润古老智慧的声音,依旧稳稳穿行在稻菽翻浪的田垅间,诉说着与天地时序的和解之道。
免责声明:
图文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来源:凤鸣九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