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阳光洒在温县赵堡镇南保封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院子里,10岁的留守儿童小雨(化名)早早等在了门口。虽然今天的“亲青课堂”还没开始,但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志愿者老师了。随着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到来,这个暑假,全市140余个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变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大本营
清晨的阳光洒在温县赵堡镇南保封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院子里,10岁的留守儿童小雨(化名)早早等在了门口。虽然今天的“亲青课堂”还没开始,但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志愿者老师了。随着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到来,这个暑假,全市140余个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变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大本营”,“亲青课堂”托起了农村娃的多彩暑假。
党建引领聚合力
服务阵地全覆盖
“我们村有20个留守儿童,往年暑假都是家长们最头疼的时候。”南保封村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不一样了,有了‘亲青课堂’,孩子们也有了好去处。”
“党群相约 亲青课堂”是由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联合发起的暑期关爱行动,组织广大返乡学生志愿者在暑假期间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自护教育、思想引领、心理辅导等开展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已经覆盖全市143个行政村。
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市委组织部、团市委专门下发工作方案,要求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摸清有需求有意愿的农村少年儿童数量,发动服务功能完备的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应开尽开”。团市委则牵头组建了由370余名返乡大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经过培训后分配到各个服务点。
课程设置接地气
特色活动受欢迎
在武陟县西陶镇东白水村,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尖翻飞成趣。孩子们围坐长桌,从对折描线到剪刀落下,伴着“咔嚓”声,一只只活灵活现的蝴蝶、一朵朵盛开的窗花跃然桌面。志愿者把传统纹样里的吉祥寓意讲成故事,让孩子们在“剪”中触摸非遗的温度,在纸上剪出对家乡的热爱。
在中站区许衡街道西冯封村,志愿者们开设一系列兴趣培养课程。在绘画课上,孩子们用毛笔一笔一划端写中国字,书法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武术课上,孩子们跟随教练,一招一式,学习中国功夫。
除了这些特色课程外,各党群服务点还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课业辅导、安全教育、心理疏导等常规课程。赵堡镇大黄庄村志愿者郝欣怡说:“假期课程安排很注重实用性,比如,防拐骗教育,还特意编排了情景剧,加深孩子们的印象。”
安全管理不松懈
家长孩子都放心
孩子们来上课,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为了解除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每个“亲青课堂”都配备了应急药箱,墙上醒目位置张贴着《安全管理制度》。“我们要求志愿者每天签到,轮流值班,确保孩子们安全。”团市委工作人员说。
此外,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也要到教室巡查,服务中心有监控,还有专人负责接送孩子。“亲青课堂”还建立了家长联络群,及时沟通孩子的情况。
双向成长收获多
志愿服务暖人心
“暑假与其在家躺着吹空调刷手机,不如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志愿者周恒宇告诉记者。对志愿者来说,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还是收获。活动结束后,他们都将获得团市委颁发的服务证书。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不熟悉,很多农村孩子比较害羞,接触的时间久了孩子们也越来越开朗活泼,这种感觉让人很欣慰。”志愿者李静华说。而孩子们的变化更让家长们惊喜。“孩子现在回家会主动做家务了,还说要向志愿者哥哥姐姐学习,努力考上好的大学。”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据悉,今年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服务农村儿童1700余人次。团市委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全市团组织将暑期关爱活动与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收到了“1+1>2”的良好效果。
记者 韦 冰
本文来自【焦作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