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3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成都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承办的“AI探秘未来 科技点亮梦想”2025年蓉城小科学家研学营(第五期)在中国光学学会成都科普基地顺利举行。50名“蓉城小科学家”们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与科学实践,深入感受
8月23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成都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成都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承办的“AI探秘未来 科技点亮梦想”2025年蓉城小科学家研学营(第五期)在中国光学学会成都科普基地顺利举行。50名“蓉城小科学家”们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与科学实践,深入感受光与电的科技魅力。
01
时空穿梭,零距离“解构光电”
在光电互动体验馆中,同学们踏上了一场贯通古今的“时光之旅”。从古代光学的初步探索到现代激光技术的辉煌成就,导师借助全息投影与多种交互设备,生动重现了人类认识与运用光与电的重要历史时刻,将光电技术发展中的重大突破场景一一呈现,使原本抽象的科学演进历程转化为一段可触摸、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
“我印象最深的是‘微粒说’和‘波动说’那场长达数百年的争论。科学家们一步步探索,最终确立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原来光既是一种波,也是一种粒子。这个认识过程特别打动我,也让我觉得,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像他们那样,始终保持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一中学校高二二班的刘靖贤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随后在“墨子实验室”区域,同学们依次进入密闭的小孔成像实验箱。当昏暗的箱壁上逐渐清晰呈现出倒立的影像时,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来自锦江嘉祥外国语学校初二八班的李尚宸在体验后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小孔成像呈现出的竟然是倒立的像,这一现象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光果然是沿直线传播的!过去在课本上看到这个知识,总觉得有点抽象难懂,但今天亲眼见到它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一下子变得特别直观。这让我对小孔成像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在光电科技馆互动体验区,同学们通过“人机对决”亲证光电技术的精妙应用。“人机乒乓球大战”中,高速视觉传感器如光电之眼,以每秒千帧捕捉球体轨迹,学生挥拍瞬间,红外激光阵列已预判落点;“人机对弈”盘暗藏光学识别系统,棋子移动时反射的光谱变化被实时转化为数字指令;Switch遥感游戏则依托红外定位技术,学生挥舞手柄的动作被光束精准捕获,转化为屏幕角色的腾跃翻转。
02
脑洞大开,“玩”出未来之光
下午的“光电实验”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分为六人一组共同制作“自动抬杆系统”与“激光围栏安全屋”,通过精密组装,孩子们亲历从原理到成品的完整创造过程。
“‘激光安全屋’的核心装置其实是一个光敏电阻: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激光能够照在光敏电阻上,但当有人触碰时,激光被切断,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从而引发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成都高新区顺江学校初二四班的廖艺禾在认真学习后分享了她的收获,“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充分体会到了光电的魅力,以及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这让我明白,不能死学知识,要把学习到的知识融到生活和学习中。”
来源:成都科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