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日来的强降雨让美岱召镇沿山各沟渠全部出现洪水,作为下游泄洪区的巧尔气村北卜子滞洪区,堤坝加固工作正与时间赛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汛战役中,一支由人大代表、村“两委”党员、村民自发组建的电三轮车队“横空出世”,成为堤坝上最亮眼的风景线。
连日来的强降雨让美岱召镇沿山各沟渠全部出现洪水,作为下游泄洪区的巧尔气村北卜子滞洪区,堤坝加固工作正与时间赛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汛战役中,一支由人大代表、村“两委”党员、村民自发组建的电三轮车队“横空出世”,成为堤坝上最亮眼的风景线。
从“手足无措”到“闻令而动”
巧尔气村下辖北卜子、后梁两个自然村,防汛压力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两个自然村。“大小挖机、翻斗车这样的中大型机械上不了北卜子和后梁村北的那条小坝。”镇人大代表、村书记霍建国抹了把脸上的汗水,指着堤坝后村道上慢悠悠穿行的电三轮说,“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中老年人,靠人力搬运沙袋根本赶不上进度。咱村几乎家家有电三轮,后货架加固下不就能运沙袋?”半小时后,村广播反复播报召集令,村内各微信群发布群公告,以镇人大代表白改枝牵头的村民们骑着电三轮从村头巷尾赶来,有加装钢筋的货运电三轮,有捆着防滑垫的家用代步车,甚至有人把两轮的小踏板车也骑了来。
车轮滚滚夯实家园安全根基
清晨五点的堤坝边,红、绿、蓝、黑各色的电三轮开始在堤坝上蜿蜒。这支特殊的车队形成了精准的流水线:年轻人驾驶大功率电三轮运送装满的沙袋,妇女们负责将沙土装袋并固定在车箱里,老年人则在终点接应并快速传递给堤坝上的垒筑队伍。据统计,每辆电三轮单次可运送4—6袋沙土,相比人力搬运效率提升近5倍,单日累计运送沙袋突破1000袋,运送超100m³的筑坝土石。他们始终奋战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方,裤脚沾满的泥浆成了特殊的“勋章”。沙袋堆砌的防护墙如外科手术刀般精准地覆盖了大型机械到不了的薄弱环节。夜幕降临时,仍有村民主动要求值夜班,电三轮的车灯在堤坝上闪烁,像一颗颗守护家园的星辰。
风雨同舟,车轮向前。在巧尔气村,这支由电三轮组成的防汛队伍,不仅筑牢了抵御洪水的物理防线,更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堤坝。当洪峰过境时,这些平凡的车轮将继续转动,载着全村人的希望,驶向平安的彼岸。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