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驼背、膝盖疼?别只当老毛病!中老年人警惕这个 “隐形杀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7 17:02 1

摘要:“以为背直不起来是年纪大了,摔一跤才知道是骨质疏松。”68 岁的张阿姨的经历,道出了很多中老年人的误区。这个被称为 “沉默的骨骼杀手” 的疾病,正威胁着我国 2.8 亿中老年人的健康。

“以为背直不起来是年纪大了,摔一跤才知道是骨质疏松。”68 岁的张阿姨的经历,道出了很多中老年人的误区。这个被称为 “沉默的骨骼杀手” 的疾病,正威胁着我国 2.8 亿中老年人的健康。

据《中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4 年版)》显示,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达 20.7%,女性(32.1%)远高于男性(6.9%);6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升至 32.0%,每 3 个老人就有 1 人患病。更危险的是,超 80% 患者直到骨折才确诊,一旦骨折,致残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

中老年人常把以下症状当 “正常衰老”,实则是骨质疏松预警,出现后需及时查骨密度:

1. 身高变矮、弯腰驼背

若身高比 5 年前矮 3 厘米以上,或逐渐驼背,可能是脊柱椎体因骨量流失被压变形。初期仅轻微弯腰,久了会明显驼背,还伴背部酸痛。

2. 关节隐痛、酸痛

膝关节、腰背部的隐痛或酸痛,久坐久站后加重、休息缓解,夜间或清晨有僵硬感,未必是风湿或关节炎,可能是骨质疏松所致,与关节炎的 “红肿热痛” 不同。

3. 走路不稳、易摔跤

骨骼变脆会影响平衡,老人常感觉 “脚下没根”,平坦路面也易绊倒。一旦摔跤,手腕、髋部或腰椎易骨折,恢复难度大。

4. 牙齿松动、脱落

牙槽骨是牙齿的 “地基”,全身骨质疏松会导致牙槽骨变脆萎缩,使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若牙齿变稀疏、咬硬物无力,建议同步检查骨密度。

5. 呼吸变浅、易气短

严重骨质疏松会致脊柱变形、胸廓变窄,限制肺部扩张,使肺活量下降。老人爬楼喘气、活动气短,可能不只是肺功能差,还与胸廓变形有关。

骨质疏松高发,除年龄因素,还与中老年人的认知误区、生活习惯相关,这 3 个雷区要避开:

1. “补钙 = 多吃钙片”

人体对钙的吸收有限,50 岁以上人群每日推荐钙摄入量 1000-1200 毫克,过量补钙易致便秘、肾结石,还影响其他矿物质吸收。且补钙需搭配维生素 D,很多老人因日照不足缺维生素 D,单吃钙片难吸收。

2. “怕摔跤就少动”

不少老人因怕骨折减少活动,甚至卧床,实则会加速骨量流失。骨骼需适度负重刺激才能保持强度,快走、打太极等温和运动可促进骨细胞生成,长期不动会陷入 “越不动越脆” 的恶性循环。

3. “喝骨头汤能补钙”

科学研究显示,1000 毫升骨头汤钙含量仅 2-4 毫克,而 200 毫升牛奶含钙约 200 毫克,相当于 50 碗骨头汤的钙量。且骨头汤脂肪含量高,长期喝易致血脂升高、加重关节负担。

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关键在坚持科学生活方式,做好这 4 点即可:

1. 吃对 “护骨餐”

每天喝 300 毫升牛奶或酸奶(乳糖不耐受者选无乳糖款或豆制品),每周吃 2-3 次鱼虾、芝麻酱,每天吃 500 克西兰花、油菜等含钙及维生素 K 的蔬菜。同时每天晒 20-30 分钟太阳(避开暴晒时段),促维生素 D 合成,日照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补维生素 D。

2. 适度做 “护骨运动”

选择快走(每天 30 分钟,速度以能说话不喘气为宜)、打太极、靠墙静蹲(每次 1-2 分钟,每天 3-5 组)等温和负重运动,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减少摔跤风险。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期弯腰动作。

3. 改掉 “伤骨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加速骨量流失,每日饮酒不超 2 两白酒;少喝浓茶、咖啡,避免影响钙吸收;长期服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加强骨骼保护。

4. 定期查骨密度

50 岁以上人群,尤其是女性绝经后、男性 70 岁以上,建议每年做一次双能 X 线骨密度检查。骨量偏低者可通过饮食、运动改善,确诊骨质疏松后需遵医嘱治疗,避免骨折。

骨质疏松虽可怕,但早发现、早干预就能控制病情。中老年人别把骨骼不适当 “老毛病” 忍忍,及时检查、科学护骨,才能拥有健康骨骼,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4 年版)[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4,17(1):1-28.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骨骼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3)[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32):3997-4004.

[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 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215-228.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2022)[R]. Geneva:WHO Press,2022:45-58.

来源:修竹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