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晓飞,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45班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代表学院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数控铣工学生组全省第1名、全国第18名,2008年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现为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八三厂高级技师/工程师。常晓飞于2012年获得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加
常晓飞,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45班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代表学院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数控铣工学生组全省第1名、全国第18名,2008年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现为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八三厂高级技师/工程师。常晓飞于2012年获得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加工中心第二名,并荣获“北京市工业高级技术能手”“海淀区杰出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4年参加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职工组数控铣工第一名,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20年国家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华绝技展演,常晓飞的数控微雕绝技获评“最受欢迎的中华十大绝技”。
数控微雕,是运用数控技术进行精密加工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常用于我国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需要高超的数控技术水平。具体来说,就是用比头发丝还细0.05毫米的刻刀刀头,在直径0.15毫米的金属丝上刻字,这相当于用绣花针给蚂蚁腿缝合,字体内容要用高倍显微镜才能看清,这样的超高技艺,是常晓飞运用数控加工技术所完成。目前,国内能达到如此精度的工匠寥寥无几。在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这项考验“眼力”和“手力”的技术,在近200项参赛作品中获得了“最受欢迎的中华十大绝技”。
常晓飞曾说:“要想将产品加工到极致,材料本身的特性、选择刀具的强度、大小,以及机床本身的特性,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些因素缺一不可。我们所加工的这些零件,是用在我们武器装备上的。如果哪个精度它超差了之后,它有可能带来是整个产品发射的失利或者是导致我们部队士兵的人身安全,所以说我必须要把这个零件做到最好,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国家的利益。”
“数控微雕”是加工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如果把数控加工的工作比作爬山,那么常晓飞则是在夜里攀登悬崖峭壁,必须谨小慎微、摸索前行。这些年来,常晓飞参与了国家导弹和宇航产品的复杂关键零部件,以及新型卫星零部件的制造任务。这些零件关系着导弹能否精准制导、增加目标的命中概率,对于产品的最终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练就炉火纯青的数控加工技术,常晓飞不断挑战技艺的极限。
常晓飞:“我们内行人都知道,尤其是深孔加工领域就是,刀具和打孔深度它的比值大于5倍径就属于难加工孔了,我们现在打的孔它的厚度和我们所用的刀具它的长径比,达到了18倍的一个水平,所以说它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1988年出生的常晓飞,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老成持重,做事严谨、一丝不苟,这让他刚一踏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83厂,就成为了大国工匠曹彦生的徒弟。
常晓飞的师傅曹彦生曾说:“虽然说他是1988年,但是我觉得他这种心态的稳定,就比我还要稳,进厂不到一个多月,他基本上就可以独立完成生产任务了。”
做事沉稳、追求极致,凭借着这股子韧劲,常晓飞的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他带头攻关了很多技术难题,成为那批新人里最早能独挑大梁的工匠,单位也总是把最复杂、要求最高的任务交给他。 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常晓飞锤炼出一身过硬的本领,攻克了多个复杂产品零部件加工难题。也正是凭借这身过硬的本领,让他收获了不少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竞赛职工组第一名……现在,不少人见了常晓飞都喊他“常大师”。
2016年,马景来、曹彦生、常晓飞、曹彦文四代师徒薪火相传的报国故事,在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引发了广泛讨论和热议,这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常晓飞,了解什么是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
在常晓飞看来,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种态度,是每个人在对待自己工作中的一种执着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不管是普通零件也好,重要零件也好,每一个零件都会做到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希望我经手的零件或产品,能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领域发挥它的最大效能。”
2024年12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举办。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嘉宾参会,配套活动精彩纷呈,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影响力之强,刷新办会纪录。大国工匠常晓飞作为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代表受邀现场参与巡展环节。参展前,常晓飞专程返校参与学院“大国工匠说”系列宣传视频拍摄,讲述自己技能成才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职业信心,并在拍摄期间结合自己专业所学对技能大赛参赛师生进行赛前辅导。
与学生交流时,常晓飞曾动情讲到:“我是在职业教育的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在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期间就有幸参加了多次数控技能大赛,可以说我人生的很多机会就发端于职业教育,也受益于职业教育,因此我特别希望广大职教学子能在新时代下把握机遇,通过不断和自己较劲,勤学苦练,自觉投身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和我一样收获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
编辑:勾文玥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