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Baron-Cohen 在 1995 年提出心盲理论,在 1997 年提出共情-系统化理论(E-S 理论),2009 年该理论火了起来,你可以在知乎找到大量介绍相关工作的文章。
我认为这涉及关于高功能自闭症的不准确传闻,与 Simon Baron-Cohen 的理论及其传播有关。
Baron-Cohen 在 1995 年提出心盲理论,在 1997 年提出共情-系统化理论(E-S 理论),2009 年该理论火了起来,你可以在知乎找到大量介绍相关工作的文章。
Baron-Cohen 的工作主要关注高功能自闭症个体,其可推广性受到怀疑。许多学者认为他的理论倚仗主观认识胜过实验数据,还让人误解性别差异、自闭症患者与数学爱好者的重合度等。传播相关信息的媒体和个人经常丢失定语和细节,以讹传讹、搞出一些夸张的结论。
Baron-Cohen 本人同意他的多项工作尚未被复现,并表示他“对这些假设持开放态度,直到有足够的数据对其进行评估为止”。
在心盲理论指导下,人们可以从一岁半的婴儿身上诊断出自闭症特征并加以对策,但这也意味着许多模棱两可的数据和误诊。 E-S理论认为,自闭症个体的共情能力低于常人,难以理解或无法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因此不能在社会交往中做出常人预期的反应;与此同时,自闭症个体的系统化能力不低于常人,带来了常人看来的“兴趣狭窄、行为古怪、偏科、不懂变通”。和其他在世界范围内爆红的科学理论类似,E-S 理论经常被歪曲到创立者自己都认不出来的地步。
Baron-Cohen 将“真理”定义为“百分之百符合预期的事件与数据”,这是用在他的理论模型里的,不能拿出去推广。 按照他的模型,系统化的功能是预测“符合预期的事件”和“数据中的模式”——这是人脑的基本功能之一。自闭症个体的思维方式就是“寻求真理”(比常人更集中于寻找模式、更依赖已经找到的模式),因此他们在实际上是一团混沌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感到无所适从。适当的引导可以让自闭症个体在高度专业的学术领域取得成就。2001 年,Baron-Cohen 和同事发表了孤独症谱系商数测试,在对五十多万人进行的测试中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与职业差异,世界范围内对理工科男性的某些刻板印象就是这样模因化的。在测试中取得 32 分以上的分数表示“临床上显著的自闭症特征”,但作者警告过“该测试并非旨在进行诊断,任何获得高分并感到困扰的人应寻求专业医疗建议,而不是自己得出任何结论”。
按照他的理论开展的研究通常显示 自闭症男性的系统化和共情是此消彼长的,而自闭症女性不是这样 ,男女自闭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有差异。Baron-Cohen 由此推断“怀孕期间较高水平的雄激素可能导致男性婴儿未来的自闭症”,这在 2015 年和 2019 年得到实验支持。
来源:智慧芯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