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民宗委联合举办2025年广西“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系列主题活动。8月17日至8月24日,来自广西14个设区市的30名各族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民宗委联合举办2025年广西“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系列主题活动。8月17日至8月24日,来自广西14个设区市的30名各族青少年奔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启为期8天的“南国北疆·携手筑梦”民族团结同心营研学交流活动。
溯源历史脉络 ,坚定文化自信
走进内蒙古博物院,丰富的历史陈列和珍贵文物映入眼帘,从红山文化到游牧文明,从多民族交融到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丰富的馆藏让营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特征,了解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进一步增强了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科技赋能创新 ,厚植探索精神
在内蒙古科技馆,营员们通过神舟飞船模拟舱、人工智能体验、新能源探索等互动展项,亲身感受科技魅力,激发科学兴趣。在内蒙古博物院“飞天神舟”展厅,通过航天实物展品和沉浸式体验,营员们深入学习“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了解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探月,从航天员训练到空间站建设,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精神深深感染着青少年们,立志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
伊利健康谷智能制造基地拥有全球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线,营员们目睹了从原奶采集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通过数字化管控系统,营员们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传统乳业转型升级,感受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体验非遗技艺,激活传统工艺
非遗体验环节中,营员们亲手绘制内蒙古非遗技艺羊毛毡烫画,用热熔笔在羊毛毡上勾勒出精美的民族图案。这一过程不仅让营员们感受到蒙古族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更体会到非遗技艺背后蕴含的文化智慧和民族精神。通过亲手制作,营员们认识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了振兴传统工艺的青年担当。
践行生态理念 ,共建美丽中国
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营员们开启了一场探索北疆生态奥秘的旅程。系统了解了内蒙古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生态展区,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标本和逼真的生态场景复原,仿佛置身于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呼伦贝尔草原和阿拉善沙漠之中,近距离观察驯鹿、野驴、蓑羽鹤等珍稀动物,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在蒙草生态园,营员们实地考察了草种研究、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项目,亲手参与种植实验,深入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营员们在敕勒川草原开展草原植被观测、土壤采样等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天苍苍,野茫茫”的自然壮美,深刻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沉浸式体验,营员们不仅增长了生态知识,更增强了守护美丽家园的责任意识。
筑牢红色根基,传承奋斗精神
怀着敬仰之情营员们来到乌兰夫纪念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在参观学习中,营员们接受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升华。
石榴籽一家亲,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在“石榴籽一家亲”2025年广西—内蒙古少年儿童手拉手交流实践活动中,桂蒙两地60余名各族少先队员同上民族团结主题队课,共同展示才艺,共同制作广西非遗手工艺品,互赠象征友谊的礼物,开展了“一对一”结对交流,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两地青少年在交往中增进了解,在交流中加深认同,在交融中凝聚共识,这种跨越地域的友谊,正是民族团结最生动的注脚。
此次各族青少年同心营活动通过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实践,不仅搭建了桂蒙青少年友谊的桥梁,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看到壮锦上面的太阳花图案和蒙古袍上的祥云纹,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藏在文化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内蒙古青少年一起制作线角包,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小小的线角包是我们友谊的见证。”营员们纷纷表示,要将所见所闻转化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践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广西民宗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