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筑梦”显担当——会宁县新兴领域抓党建促发展工作综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5:45 2

摘要:今年以来,会宁县立足“会师圣地”红色资源优势,创新实施“红心领航、新心聚力、暖心互助、爱心志愿、凝心善治”行动,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有效破解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难题,走出了一条“党建+治理”互促共融的新路子。

李奎

今年以来,会宁县立足“会师圣地”红色资源优势,创新实施“红心领航、新心聚力、暖心互助、爱心志愿、凝心善治”行动,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有效破解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难题,走出了一条“党建+治理”互促共融的新路子。

“红心领航”筑牢思想根基。充分发挥“会师圣地”的革命传统优势,将红色教育贯穿于新兴领域党员教育管理全过程,依托会师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流动党课”“车间微课堂”等活动86场次,覆盖新就业群体党员713人次;通过部门联动筛查,全面掌握全县快递员、货车司机、物业从业者等1.2万名新就业群体信息,累计组建党组织75个,选派45名党建指导员开展“包联培育”工作,全力推动“两个覆盖”;开展行业党委副书记及党务专干专题培训,严格落实“两督促”责任,建立线上学习平台6个,组织生活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新心聚力”增强群体认同。新建会宁县区域性党群服务活动中心1个,工会驿站17个、司机之家2个、青年之家3个、妇女微家22个、友好社区38个组成服务矩阵,增设了充电桩、饮水机等设施26处,日均服务量达300余人次;组织开展物业服务、骑手融入、主播发声、“陇原红运”四项行动,组织新兴领域开展主题党日“五个一”行动10场次;建立新就业群体议事协商机制,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成为民生问题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25名快递外卖员被聘为社区流动网格员,推动46个民生难题解决,为基层治理增添了新活力。

“暖心互助”构建服务网络。实施“社工人才培育计划”,围绕老年服务、儿童关爱、矛盾调解等开展“订单式”培训,已培育持证社工186名,322个村(社区)实现“1名社工+N名志愿者”全覆盖;针对全县1.2万名留守老人,社工牵头实施“银龄关爱计划”,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定期探访;针对320名困境儿童,推行“社工+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帮助87名儿童解决入学、生活照料等实际问题;通过社工的专业介入,基层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发现”,累计满足群众“微心愿”3200余个,特殊群体服务满意度达98.5%。

“爱心志愿”打造服务品牌。建立“县委统筹、部门联动、乡镇落实”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成立县志愿者工作站,建立行业部门志愿队20支、新兴领域志愿队10支,注册志愿者突破6.4万人,形成“15分钟志愿服务圈”,全年响应群众需求4800余次;新就业群体累计反馈城市管理问题180余条,协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7件,推动增设社区快递驿站15个、非机动车停车区22处;针对青少年成长需求,开展“红色研学”志愿讲解3200余人次,“会宁红・志愿行”志愿品牌越擦越亮。

“凝心善治”提升治理效能。积极搭建“线上议事厅”和“民情直通车”等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鼓励居民通过手机APP、微信群等方式参与社区事务讨论,提出意见建议;通过“智能手环+网格员探访”双重监护独居老人,累计预警处置意外事件37起;以“会宁融媒”为核心,培育“河畔好声音”“太平小马说三农”等28个乡村直播账号,村民可通过直播留言、连麦等方式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彩礼倡导性标准等村务讨论;居民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力量。

傍晚时分,外卖骑手张师傅走进“新心港湾”,接杯热水,给手机充上电,顺便在“微课堂”上看一段党史视频。“我们有了歇脚地,更有了学习处。”张师傅笑着说。

这样的温暖场景,如今在会宁随处可见。会宁以“会师圣地·五心筑梦”为抓手,让党建工作的温度可感可触,让新兴领域群体有了归属感,让基层治理更有效能,正在书写着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白银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