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清县官杜凤治的日记里,藏着个让他又敬又恨的上司 ——两广总督瑞麟。这人能保他官帽,也能让他送礼送到心疼,翻开他百万字的日记,满纸都是官场的无奈。
晚清县官杜凤治的日记里,藏着个让他又敬又恨的上司 —— 两广总督瑞麟。这人能保他官帽,也能让他送礼送到心疼,翻开他百万字的日记,满纸都是官场的无奈。
关注过我之前文章的读者,对杜凤治该已不陌生。这位在广东做了十余年州县官的老吏,留下的日记没半点官样文章,净是审案子、送人情的琐碎日常。偏偏是这些私密记录,成了研究晚清官场最珍贵的史料 —— 毕竟,哪有官修史书会老老实实写 “给上司送了多少礼” 呢?
历史学家邱捷说过,这部日记 “是观察晚清县官心态的绝佳窗口”。今天就透过这窗口,聊聊对杜凤治仕途影响最大的瑞麟。
瑞麟能在两广总督位上待那么多年,靠的是两点:他是满人(满洲正蓝旗),又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早年跟着镇压太平天国,后来还在总理衙门待过,懂满汉平衡,更懂怎么在官场混得稳。
而杜凤治从广宁知县一路做到罗定知州,几乎全在瑞麟手下。两人的交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晚清上下级那点事儿。
一
杜凤治对瑞麟,是打心底里感激的。
他刚到广东当知县时,不过是个七品小官,瑞麟却格外留意。有回他感冒请假,销假后去见总督,这位封疆大吏居然主动问:“病好了?” 就这一句寻常问候,让杜凤治记了好多年,日记里写:“中堂于此等处最讲究。”
更难得的是瑞麟不摆谱。按规矩,知县见总督得站着回话,瑞麟却常让他 “上炕坐”,有时候还留他一起吃饭。杜凤治在日记里直夸:“历任督抚中,瑞中堂最是平易,实乃吾等下属最为易侍之上司。”
关键时刻,瑞麟还真能帮上忙。同治年间,杜凤治在南海当知县,处理士绅纠纷时得罪了地方势力,差点被扳倒。瑞麟没听流言,反倒在奏折里替他说话,夸他 “办事勤能”。杜凤治在日记里感慨:“若无中堂相保,吾之乌纱帽早不知落于何处矣,感戴之情,难言其尽。”
后来瑞麟病重,他探望后还在日记中忧戚写道:“值此中堂抱恙,祈愿上苍庇佑,使中堂速速痊愈。如此,粤省官场方能安稳,少些波谲云诡之风波,实乃粤地之幸事也 。”
二
可这位 “好上司” 的另一面,又让杜凤治头疼得厉害 —— 瑞麟贪财,是官场公开的秘密。
同治十一年瑞麟生日,杜凤治送了 “足金寿星一尊(重十二两)、上等绸缎八匹、人参两盒”,折算白银三千两,相当于他半年的俸禄。日记里写:“寿礼三千两,割肉之痛。然上司生辰,礼不可缺,虽不舍,亦只得送之,奈何!”
更让人窝火的是瑞麟身边的人。每次去总督府办事,门房、亲信都得打点。杜凤治在日记里吐槽:“欲谒总督,门丁索费甚苛,银少竟不通传,纵有要事在身,亦难入内面陈。官场陋习,于此可见一斑。”
他还在日记里记过更离谱的:“新到任之同知,明言需缴万金,由总督妾室经手,方得实缺。” 巡抚张兆栋私下跟他说 “瑞中堂家里,连买个丫鬟都要算进‘公费’”,这话也被他原原本本写了下来。
有回学政章鋆刚到广东,私下接待时就偷偷告诉杜凤治:“京里都传遍了,瑞大人索贿的名声比他的官声还响。”
吐槽归吐槽,礼还得送。在南海当知县那三年,杜凤治给瑞麟及其亲信的 “孝敬”,加起来超过两万两。他在日记里叹气:“为官一任,半为百姓理事,半为上司筹谋,殊为无奈。”
三
瑞麟处理公务的风格,在杜凤治笔下简直是两面派。
对内,他狠得下心。晚清广东审判盗案实行 “就地正法”,本就容易冤枉人,瑞麟却主张 “从重从快”,说 “既有供词,即可杀之”。他手下郑绍忠等人清乡时滥杀无辜,竟还得到他鼓励。杜凤治在日记里骂:“瑞麟有瘫痪子,日咒其父速死,人谓其纵容滥杀之报。”
可面对洋人,他又软得没骨头。同治八年,广州沙面洋人强占民地扩建商馆,百姓聚集抗议,本是占理的事,瑞麟却连夜派巡捕驱散民众,还主动照会领事 “愿协调地价,勿起冲突”。杜凤治在日记里气骂:“百姓被逐,哭骂震天,中堂闻之,只命‘莫惹洋人生气’,真乃畏鬼如虎!”
还有一回,英国领事为商船关税的小事照会瑞麟,语气傲慢,瑞麟不仅马上接见,还对无理要求一一应承。杜凤治在日记里愤懑写道:“无如中堂既肯轻见若辈,又不肯与之作难,为若辈看透,结习已成。不但两县不好作,即将来继中堂者亦必掣肘,养痈已久,稍立风骨必决裂也!”
四
同治十三年(1874 年),瑞麟去世了。可他留下的官场生态,一点没变。
杜凤治的好运也没持续多久。光绪五年(1879 年),新任两广总督刘坤一以 “年老昏聩” 为由撤了他的职,最终只能告老还乡。
如今翻开杜凤治的日记,从初见瑞麟时的拘谨,到送礼时的肉痛,再到听闻瑞麟病重时的复杂,字里行间都是一个晚清官员在泥潭里挣扎的样子。
那些关于瑞麟的记载,哪只是两个人的恩怨?分明是晚清官场 “上级靠下属供奉、下属靠上级提拔” 的缩影。
日记最后几页,还留着他晚年重读旧文时的批注。在 “瑞中堂最是平易” 那句旁,他用褪色的墨笔写了个 “唉” 字,再无多言。
要是换成你,遇到瑞麟这样的上司 —— 能帮你,但要你 “出血”;对内强硬,对外软弱 —— 你会像杜凤治一样忍,还是有别的选择?
来源:六得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