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托举与科普出圈激活创新动能|委员访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7 15:35 2

摘要: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要求,重点抓好《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推动全省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团结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助力“五个强省”建设。会后,多位委员结合自身实践,就构建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与

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要求,重点抓好《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部署推动全省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团结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助力“五个强省”建设。会后,多位委员结合自身实践,就构建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与优化基层科普生态献智献策。

人才托举:构建全周期人才培育体系,筑牢创新根基

“青年科技人才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既要打造政策引力场,更要厚植成长沃土。”洛阳市科协主席赵丽以“河洛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为切口,揭示人才培育的关键逻辑。2022年,洛阳率先在全省启动该工程,形成“1+2+5”特色模式:以工程为核心,配套《实施办法》《实施细则》两项制度,通过“定人选、签合同、中期督导、发资金、做验收”五步闭环管理,实现人才培育从选拔到转化的全流程覆盖。

数据印证成效:四届评选累计托举110个项目,发放经费200万元,两届结项人才中2人晋升正高、10人晋升副高,14个科研项目实现转化,产值突破4.16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工程成功吸引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扎根洛阳,为科研院所与企业注入创新动能。

中原工学院副校长瞿博阳则从宏观视角提出优化路径:面对青年人才储备不足、成果转化率待提升等挑战,需构建“引育用留”协同机制——“引得进”要当好服务“店小二”,解决住房、子女教育等刚需;“留得住”需因材施教,通过实践锻炼提升本领;“用得好”应健全评价机制,赋予科研自主权,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

科普出圈:数字助力,让科学触达最后一公里”

如何破解基层科普“内容缺、渠道断”的困境?航天科普专家蒋鹏飞以“蒋院长讲航天”新媒体矩阵给出数字化解决方案。2024年,其团队将火箭、空间站等硬核知识转化为短视频、直播与课程包,互动数据揭示深层需求:短视频评论区每10条互动就有3条来自中老年群体,直播中32%的提问来自三四线城市及乡村青少年。

基于用户画像,团队创新“云科普”模式:与多地学校合作,将直播投屏至教室,实现“云上看航天、隔屏问院长”;联合河南省电子出版社推出《月球大冒险》等14项航天课程,以“低成本、可复用”模式覆盖全省小学课堂。在航天科普教育基地,“AR模拟登月”等交互产品打造“视频+虚拟空间+沉浸体验”的复合场景,据教师反馈,该模式课后讨论热度与课程复选率较传统纪录片提升40%以上。

数智破局:科技赋能,畅通资源下沉路径

“基层科普资源不均、人才短缺的症结,在于缺乏精准对接的数字化工具。”蒋鹏飞发起的“星云计划”通过数字化报名与志愿系统,每年走进50所乡村及教育薄弱学校,为100名农村学生提供系统化航天课程,辅以季度直播答疑、半年专家到校、年度公益营等服务,实现“需求数据驱动资源分配”的精准供给。

这一理念延伸至人才服务领域:赵丽建议设立“人才政策超市”,通过“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流程;瞿博阳强调依托“科创中国·河南中心”等平台,推动跨领域创新资源对接。正如省科协《实施意见》中所强调的“数智化赋能基层治理”的本质,用技术打破地域壁垒,让科技服务触达基层末梢。

从“河洛人才”的精准培育到航天科普的数智创新,从“人才政策超市”的流程优化到“星云计划”的资源下沉,以“人才引育”“科普惠民”为抓手,把《实施意见》落到实处,以扎实的实践让人才托举见效、科普出圈出彩,为创新动能持续注入强劲活力。

来源:河南科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