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得心梗的人越来越多?医生提醒:1种习惯尽量少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5:21 1

摘要: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超3.3亿,其中冠心病人群超1100万。更离谱的是,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双双上升,年轻群体占比翻倍。

每次在急诊室看到心梗病人被推上来,心里都沉了一下。

不是因为稀奇,而是因为太常见。尤其这几年,心梗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不少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突然就倒在了电脑前、健身房,甚至是饭桌上。

你以为心梗是“老年病”?现在连00后都不安全了。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超3.3亿,其中冠心病人群超1100万。更离谱的是,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双双上升,年轻群体占比翻倍。

心梗正悄悄变成一种“日常病”。

很多人都想知道,怎么突然就心梗了?大部分人不是突然,而是“悄悄”——身体早就给过信号,只是被你当成了胃胀气或“熬夜累的”。

而真正让心梗越来越多的元凶,不是高油高盐,不是烟酒不忌,而是——久坐。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但现实比你想象的还要“坐以待毙”。

从前,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哪怕不是干重活,也得在地里走上一天。现在的生活节奏变了,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8小时,回家窝沙发上刷手机又是3小时。低头、躺平、外卖、气炸锅、奶茶,构成了现代人的日常。久坐,成了身体最沉默的杀手。

你以为自己年轻、没症状就没事?错。久坐带来的危害,就像温水煮青蛙——从血脂开始悄悄升高,动脉壁慢慢变厚变硬,一点点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当某天某个斑块突然破裂,那就是心梗的“引爆点”。

有意思的是,心梗没有统一“剧本”。有的人胸口像压了块石头,有的人只是左肩酸,有人是牙疼,甚至还有人只是突然出汗一下,一查就是心梗。最可怕的,是那种“无症状心梗”,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心脏出事了,自己却完全没感觉,直接猝死。

很多患者都说:“医生我真的没怎么吃油腻的,也不抽烟啊。”但你一问,每天坐多久?“早上9点坐到下午6点,晚上回家再坐着看剧。”这已经不是生活方式,这是慢性自杀。

久坐本身并不是“罪魁”,但它是心梗的“催化剂”。它让血流速度变慢,促进血栓形成;让脂肪代谢紊乱,血脂升高;让心脏负担加重,血压波动。更别提它还和胰岛素抵抗肥胖焦虑紧密相关,每一个都是心梗的“好兄弟”。

别以为站起来走两步、下楼买杯咖啡就能抵消久坐的伤害。有研究指出,即便每天锻炼1小时,若其他时间都坐着,心血管风险依然高出普通人30%以上。你以为自己“健身房撸铁”,其实只是“白练”。

我们国家的传统里,讲究“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黄帝内经》早就有记载:“动则不衰,静则常疾。”古人没有现代医学,但对身体的观察却细致入微。现在回头看,很多生活方式病,其实老祖宗早就提醒过。

心梗不是只和饮食有关,它跟生活节奏、心理压力、睡眠质量,包括你对身体的“漠视感”都有关系。很多心梗患者,发病前的一两周会有一些“非典型症状”,比如突然疲惫、睡不好、胃口变差、焦虑易怒,但没人把这当回事。直到那一刻来临,才追悔莫及。

还有一个值得吐槽的点:不少人习惯性服用某些“保健品”自以为防心梗,比如鱼油辅酶Q10红曲米,但真正有效的是啥?是规律作息、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管理情绪。药物和保健品,永远是“锦上添花”,不是“起死回生”。

心梗越来越多,跟文化也有关系。亚洲人普遍对“隐忍”有执念,总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很多人不愿意体检,不愿意看医生,怕查出问题,怕麻烦。直到心脏抗议,才发现“没时间体检,最后只能抽时间住院”。

有时候觉得,信息越发达,反而让人越麻木。新闻天天报道某某猝死,朋友圈转发心梗预防小贴士,结果真正改变生活方式的人却少得可怜。人总是相信“那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直到它真的来了。

年轻人心梗激增,还有一点必须提,那就是压力。现在的职场,卷得像变形金刚。996还算温柔,007都开始流行。长期精神紧绷、焦虑失眠、情绪抑郁,本身就会诱发心梗。心脏不是钢铁侠,它就是一块肉,承压太久,终究会“炸”。

尤其是一些人,熬夜+暴饮暴食+情绪波动+久坐=完美心梗公式。有个30岁的小伙子,连续一周加班到凌晨两点,结果某天凌晨胸口一闷,直接送进ICU,冠脉堵了95%。你说他年轻吗?是的,但血管不年轻了。

有时候心梗不是突然发生,而是身体早就发出了信号,只是你忽视了。比如走路突然吃力、爬楼时胸闷、晚上平躺时胸口不舒服、手臂偶尔酸痛,这些都可能是心脏在“发微信”。只是你看也不看就划走了。

改变生活方式,不是让你一夜之间变成“健康达人”。哪怕每天站起来活动5分钟、走楼梯代替电梯、少点一杯奶茶、早点睡一小时,都是生命的加分项。你要做的,不是“彻底改变”,而是“慢慢修正”,让身体重新回到它该有的节奏。

别再盲目相信“年轻就是资本”。现在的心梗,根本不看年龄。你坐着不动的每一天,都是在悄悄递交“心梗申请书”。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何成奇,王建安.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01):5-10.

[2]陈红,李春燕.久坐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7):2071-2076.

[3]李娜,刘志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其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10):1023-1028.

来源:科普健康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