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临近之际,省民政厅等单位拟于9月初开展2025年海南省“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宣传活动的相关情况以及近年来我省慈善工作成效,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海南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石清理先生
2025年海南省
“中华慈善日”
主题宣传活动
新闻发布会
实录
(2025年8月27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王烨: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海南省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2025年9月5日是“中华慈善日”,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临近之际,省民政厅等单位拟于9月初开展2025年海南省“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宣传活动的相关情况以及近年来我省慈善工作成效,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海南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石清理先生,海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李金跃先生,海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李红梅女士。
首先,先请主发布人、省民政厅的石清理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海南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石清理: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省民政厅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海南慈善发展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各位介绍2025年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相关安排。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学习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全省各地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激发社会公众的慈善热情,汇聚慈善力量。
近年来,省民政厅着眼公益慈善宣传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我们积极转变宣传思路,从“中华慈善日”当日的集中宣传,调整以一个季度为周期的“慈善季”宣传,计划以“汇聚向善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举办一场启动仪式。我们计划在9月1日前后,在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举办2025年“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将邀请省领导、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公益类社会组织参加,展示部分优秀的慈善项目,安排面向爱心企业的感谢仪式,汇报近年来的慈善工作成果,宣传助力推动海南慈善事业发展的先进典型,深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是组织一次慈善夜市。探索“夜间公益+夜市经济”模式,计划在启动仪式当晚,于海口市琼山区双创广场,举办“爱心点亮自贸港”慈善夜市。届时,将有一批公益类社会组织组织项目展示,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交流,并提供健康关怀类、便民服务类、文化体验类、慈善创新类等不同类型的夜市服务,为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引流,进一步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慈善品牌。在此,也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体验。
三是印发一套管理制度。结合今年来开展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行动,我们计划于近期制定并发布包含《海南省基金会换届指引》《海南省慈善组织(含基金会)重大事项报告工作指引》等制度措施,推动全省慈善组织规范化发展。
四是支持一批公益活动。在慈善季范围内,省民政厅将与部分慈善组织联动,借助媒体宣传矩阵,积极宣传一批具有自贸港特色的公益活动。同时开展慈善文化“五进”活动,推进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心与关注,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以上就是2025年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的主要情况。
结合这次活动,我也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海南慈善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民政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坚持“抓培育促发展、强监管促规范”,着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多元化慈善格局,推动海南慈善事业创新发展,社会公信力、影响力全面提升。
一是慈善行业根基持续夯实。海南省慈善组织数量稳步增长,从2022年的132家,增长至151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36家,其中省级22家,市县14家。全省慈善组织(基金会)年末净资产超过17亿元,其中44家慈善组织(基金会)净资产超过500万元。慈善从业人员超1500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数量近400人。2024年,全省慈善组织(基金会)共开展助医、助学、助孤、助残等公益慈善项目604项,年度公益事业支出7.9亿元,受益人数744.91万人,为乡村振兴、应对人口老龄化、抗击自然灾害等贡献了慈善力量。
二是慈善“造血”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税务总局、海南省民政厅认定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4批共35家,资格在有效期内的有42家,极大地调动了社会捐赠积极性。2024年全省接受慈善捐赠总额9.7亿元,较2023年增长近30%。企业捐赠7.42亿元,占比76.58%,个人捐赠2.17亿元,占比22.42%,其他捐赠0.11亿元。2022年至今,全省累计接收捐赠总额达24亿元,累计销售福利彩票21.85亿元,筹集公益金达6.09亿元。
三是项目开展成效惠泽万家。近年来,省民政厅持续抓好社会组织年检年报、信息公开和审计工作,规范慈善项目运作,打造公益品牌,支持上线一批优质项目,提高社会组织从事公益活动的公信力和知晓度。连续举办两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围绕为老服务、关爱儿童、助残服务、社会救助等多个领域,安排种子资金745万元,支持141个优质公益项目落地实施,逐步建立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长效机制,推进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公益服务新格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慈善总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百社联百村·携手共富”行动,发挥社会组织在专业、信息、人才、组织等方面的专长,从产业、智力、文化、公益四方面多维度赋能乡村振兴。全省125家社会组织同209个乡村签订帮扶协议,近100万农民、居民直接受益。
四是基层公益服务积极开展。省民政厅立足提升基层民政服务力量,发布《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建设和管理规范》,推动全省238个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面向群众提供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等多样化公益服务。累计走访民政对象5.9万户,精准建档2.1万个,开展专业个案近1000个,社区活动5200场,发展志愿者2.6万余人,链接社会慈善资源203万元,服务群众达470万人次。印发《海南省推动社区慈善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海南省社区慈善基金发展指引(试行)》,指导各市县设立社区慈善基金53支,筹集慈善资金1100多万元;推进保亭响水镇民政民心小镇建设,积极发动民政力量和民政资源参与帮扶,打造民政改革创新、民生服务示范点,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治理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对慈善事业发展的要求,持续拓宽工作思路,推动慈善业务和社会救助、社会事务、一老一小、地名文化等工作相融合,助力推进海南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王烨:
非常感谢石清理先生的介绍。接下来,进入答记者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在提问前通报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答记者问
三沙卫视记者:
对于本次“剑鱼”台风,海南省慈善总会开展了哪些工作?
海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李红梅: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为应对“剑鱼”台风,我会启动了《海南省慈善总会自然灾害应急机制》,部署支援抗风救灾的相关工作。前两天,有部分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致电我会,表达了向受灾地区捐赠一批款物的意愿,据不完全统计,捐赠款物价值为11万余元。为了将捐赠款物直达三亚、陵水、乐东等受灾地区,我会及时联系当地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通过收集需求、整合资源,为捐赠方与受灾地区搭建沟通桥梁。下一步,我会将持续跟踪捐赠款物的去向,持续监督捐赠款物使用情况,确保爱心落到实处。
海南日报记者:
请问此次“中华慈善日”启动仪式和慈善夜市,有什么特色亮点?
石清理: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当晚活动主要包含启动仪式和慈善晚会两部分内容。启动仪式上,主要展示近年来海南慈善事业的发展成绩,介绍第十三届“中华慈善奖”海南地区候选人,展现社会力量支持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以及去年“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以来,部分慈善项目取得的进展。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受慈善项目捐助的童声合唱团参加演出,借此对参与我省慈善事业的部分爱心企业表达谢意,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支持海南慈善事业发展。慈善晚会主要由慈善组织承办,以极具地方特色的歌舞形式,感谢广大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支持。
在“爱心点亮自贸港”慈善夜市上,我们共设置了22个展位,除了宣传一批慈善项目,提供义诊、义剪、义卖、义展等公益服务外,还设置了政策解答、知识竞答、游戏互动、文化传播、非遗展示等环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海南特区报记者:
请问海南省慈善总会,在实施海南幸福家园工程中有哪些重要举措?
李红梅: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自2023年启动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以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民政厅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不断实践探索,积极与我省各乡镇、各级村(社区)发动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参与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南自贸港特色的基层慈善发展之路。截至2025年7月,海南共有51个乡镇、村(社区)实施了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设立了51支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冠名基金,累计筹款1130.02万元。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重点介绍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的具体实践。
(一)坚持政治引领,高位推动
一是以试点“开路”,精准发力。 2023年,我们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建立“海南慈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示范点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每一个示范点拨付10万元的配捐资金,用于鼓励和支持示范点开展创建工作。此外,为了激励全省各个乡镇、村(社区)实施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我们拿出400万元进行配捐,最高可获得3万元的配捐款项。二是联通互动,形成“合力”。我们联合省民政厅、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实施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方案》以及省民政厅印发了《海南社区慈善基金发展指引(试行)》等文件,为海南幸福家园工程实施提供了“政策工具箱”。
(二)坚持试点引领,以点带面
一是让“单试点”连成“示范带”。 8月8日,2025年海南省基层慈善工作暨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文昌市召开,这是继去年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召开首次现场推进会后的第二次召开此类会议。两次现场推进会我们总结经验,分别就慈善资源整合机制构建、项目本土化实施路径、村级组织内生动力激发、社区公益基金创新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全省幸福家园工程的系统推进提供了实践样本和理论支撑。此外,在海南全省市县、省直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省委书记冯飞对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让“好经验”变成“硬机制”。在两次现场推进会上我们总结推广“五个一”模式,推动海南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即创建一个慈善工作站,筑牢基层慈善阵地;设立一支冠名基金,夯实慈善资金基础;实施一批慈善项目,对接村(社区)发展需求;建立一个慈善公约,凝聚居民自治共识;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激活基层慈善服务力量。“五个一”模式为我省幸福家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硬机制”。
(三)坚持全面筹募,锚定目标。
一是借力互联网,激发“大众慈善”新动能。 我们高度重视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及久久公益节活动,精心组织、全面部署,开展动员培训会、协调会并制定活动方案。第一时间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海南慈善幸福家园”项目,针对我省部分市县慈善总会和社会组织无公募资质、税前扣除资格以及无法单独进行网络筹募等问题,通过“幸福家园”项目发起“一起捐”,动员各市县慈善总会和其他单位在“一起捐”队伍里创建二级队伍。两届数字公益节线上累计筹款1430.60万元。二是发动社会力量,凝聚“桑梓情怀”向心力。文昌市潭牛镇人民政府联合海南省慈善总会、文昌市慈善总会,昌江黎族自治县慈善总会联合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人民政府、南罗村发出募捐倡议,动员乡贤、本地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献出爱心,分别募集164.75万元和10.75万元善款,主要用于修建当地基础设施、开展体育及文化活动、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慈善事业在促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桑梓情怀”与公益事业的良性互动。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四个深化”,绘就海南幸福家园工程新图景。一是深化全域覆盖,打造特色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省85%以上的村(社区)参与到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建设中,着力打造具有海南自由贸易港特色的慈善品牌项目;二是深化宣传创新,凝聚全民合力。宣传海南慈善幸福家园优秀慈善公益项目和好做法、好经验,扩大社会影响力,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深化机制赋能,筑牢善治根基。对项目善款的筹募和使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全过程公开透明、规范合法,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检查监督。四是深化政社协同,共筑振兴格局。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联动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
请问我省近些年发展社区慈善,取得了什么成果?
石清理: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海南社区慈善的关注!近些年,海南省民政厅持续推进社区慈善,优化慈善组织结构布局,实现市县枢纽型慈善组织全覆盖,持续实施海南慈善“幸福家园”工程,扶持发展社区慈善组织,形成覆盖广泛的全省社区慈善组织网络。指导各市县民政局、慈善组织按照《海南省社区慈善基金发展指引(试行)》要求,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加强对社区慈善基金的监督管理,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动员驻社区单位、外出经商群众、爱心居民等自愿向社区慈善基金捐赠资金,解决社区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促进社区慈善事业发展。
截至2025年7月,全省慈善组织(含基金会)共设立社区慈善基金53个,筹集善款超过1100万元,累计开展慈善项目百余个,覆盖海口、三亚、澄迈、陵水、临高等11个市县,为社区提供扶贫济困、救助助残、改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服务,使许多问题在社区层面,以慈善、自治、互助的方式得以解决。全省社区社会组织数量由2021年9300多家发展到现在1.3万家,基本涵盖文体、服务、自治、平安、习俗等类别,丰富了群众文化和精神建设,助力社区、乡村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介绍完毕,谢谢!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请问海南省红十字会在地中海贫血患者生殖干预和医疗救助方面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
海南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李金跃: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非常感谢大家对省红十字会地中海贫血救助工作的关注。地中海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血液疾病,海南是我国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每一个重症地贫儿的家庭都意味着将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和终身照护压力,许多家庭因病致贫、返贫。作为政府的人道助手,省红十字会一直高度重视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救助工作,积极参与“四位一体”的救助体系,设立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海南省红十字会设立了“重症地贫患儿专项救助基金”,旨在为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截至2025年7月,该基金累计筹资670余万元,已救助124名重症地贫患儿。这些患儿通过干细胞移植,从根本上治愈了疾病,显著提升了生存质量,避免了因长期输血和药物治疗带来的痛苦。
地中海贫血防治重在防,从源头减少地贫患儿出生。2023年7月,海南省红十字会与海南德雅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了“海南省阳光宝贝基金”,专门用于为携带地贫基因的高风险夫妇,提供相当数量的免费生殖医学和胚胎移植前的诊断干预救助。该基金通过社会募捐支持,截至目前,累计筹资408.5万元,为54对高风险夫妇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取卵手术,为25对高风险夫妇完成了第二阶段移植手术。目前已有10名健康的宝宝出生。这一项目不仅帮助了携带地贫基因的高风险夫妇家庭实现了生育健康宝宝的愿望,也为海南地区的地贫防治工作提供了新路径。
这两个基金的设立,减轻了地贫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有效缓解了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避免了因病致贫、返贫的情况发生。特别是海南省阳光宝贝基金,通过干预携带地贫基因的高风险夫妇生育,从源头减少了重症地贫患儿的出生。
我就介绍到这,谢谢!
王烨: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