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珂罗版神还原苏轼书法,连笔锋颤抖都看得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0 05:53 2

摘要:在民国时期的文化版图中,珂罗版印刷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古老的书画艺术延续着新的生命力。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华书局以珂罗版印制的《苏轼书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这一版册虽仅十五面,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后人得以领略苏轼书法与诗文

在民国时期的文化版图中,珂罗版印刷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古老的书画艺术延续着新的生命力。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华书局以珂罗版印制的《苏轼书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这一版册虽仅十五面,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后人得以领略苏轼书法与诗文的双重风采。

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其诗词文章豪迈奔放,书法造诣更是独树一帜。《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的诗文创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冬。彼时,苏轼任杭州通判,因转运司檄文前往常州、润州、苏州、秀州等地赈灾,好友柳子玉同行。途中恰逢大雪,银装素裹的世界激发了二人的诗兴,于是次韵相赠。苏轼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雪夜的景致,更融入了与友人相处的愉悦心境。“诗翁爱酒长如渴,瓶尽欲沽囊已竭。灯青火冷不成眠,一夜捻须吟喜雪”,开篇便勾勒出柳子玉爱酒、吟诗的形象,生动有趣。而“喜”“欢”“笑”“暖”等字的运用,将诗人内心的欢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也让我们看到了苏轼与柳子玉之间真挚的友情。

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二日,当苏轼再次书写《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时,柳子玉已故。苏轼挥毫泼墨,笔端流淌的不仅仅是诗句,更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追忆。此时的苏轼,其书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幅行书作品意态丰腴、笔势恣肆,凸显出他潇洒奔逸、豪迈不羁的性格特点,成为其传世书迹中的精品。

让这份珍贵墨宝得以在民国时期广泛流传的,是珂罗版印刷技术。珂罗版,英文collo - type的音译,又称玻璃版印刷,是照相平版印刷工艺的一种。它于清光绪初年传入我国,自诞生起,便在印制手稿和书画作品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珂罗版印刷全部是人工操作,制版网线极细,能靠不规则皱纹的疏密表现画面的深浅层次,印品无网点、浓淡层次清晰,且专色压印,无颜色偏差,能充分表现书画艺术品的色彩搭配与墨韵彩趣。

中华书局采用珂罗版印刷苏轼的这幅作品,使得原作的神韵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无论是笔画的粗细变化,还是墨色的浓淡干湿,都清晰可辨,让观者仿佛能看到苏轼当年挥笔书写的场景。在那个印刷技术并不如今日发达的时代,珂罗版为书画艺术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它让珍贵的书法作品不再是深藏于少数人手中的秘宝,而是有机会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为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民国十九年中华书局珂罗版《苏轼书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是苏轼艺术成就与民国印刷技艺的完美结合。它让我们跨越时空,感受苏轼诗词与书法的魅力,也让我们认识到珂罗版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视与研究,让其蕴含的艺术光辉永远闪耀。

来源:鸿之书院范洪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