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天,我们穿梭于形形色色的公共场所,它们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疾病传播的潜在风险点。
每天,我们穿梭于形形色色的公共场所,它们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疾病传播的潜在风险点。
图源:网络
公共场所是根据公共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需要,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公共建筑设施,供公众进行学习、工作、休息、文体、娱乐、参观、旅游、交流、交际、购物、美容等活动之用。根据公共场所常见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住宿与交际场所:
包括宾馆、旅店、招待所;
②洗浴与美容场所:
包括公共浴室、理发馆、美容院;
③文化娱乐场所:
包括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④体育与游乐场所:
包括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⑤文化交流场所:
包括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⑥购物场所:
包括商场(店)、书店;
⑦就诊与交通场所:
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场所隐藏着
哪些健康危害因素?
公共场所空气污染:
人员密集的商场、影剧院、地铁等场所,若通风不足,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让人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同时,人群呼吸产生的飞沫、吸烟残留的烟雾、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和苯等有害气体,以及室外进入的PM2.5等颗粒物,会混合在空气中。长期吸入这类污染空气,可能引发呼吸道刺激、咳嗽,甚至加重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
图源:网络
公共场所水污染:
● 浴池水和泳池水若消毒不达标,容易滋生细菌、真菌和病毒,接触后可能引发皮肤癣、中耳炎及一些介水传染病的传播。
● 高层建筑(如酒店)的二次供水设施(如水箱)若清洁不当,可能被微生物或杂质污染,导致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引发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
集中空调系统的回风管道、送风管道、主管道过滤网等部位,容易堆积灰尘、真菌和细菌。当空调运行时,这些污染物会随着气流扩散到室内各处。不仅可能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反应,还可能传播病原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集中爆发,对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威胁更大。此外,空调冷却水和冷凝水若长期不清理,可能成为军团菌的滋生地,军团菌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肺炎等严重感染。
图源:网络
公共用品用具污染:
公共场所的毛巾、床单、被套等纺织用品,若清洗消毒不彻底,可能残留汗液、皮屑及病菌,引发皮肤感染或交叉传染。美容用具不洁交叉污染可引起头癣、化脓性球菌感染、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操作不慎造成的创面可能通过交叉污染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此外,电梯按钮、门把手、公共座椅等高频接触的设施,表面易附着大量细菌和病毒,接触后若不及时清洁双手,病菌可能通过口鼻进入人体,引发感冒、腹泻等疾病。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手部卫生不能忘:
在公共场所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物品后,要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搓洗双手至少20秒,仔细揉搓手心、手背、指缝、指甲缝等部位;若不方便洗手,也可以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应急,但要注意免洗洗手液不能替代流水洗手。
2.口罩佩戴要规范:
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地铁、医院、商场,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传播。可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佩戴时要确保口罩贴合面部,遮住口鼻和下巴,不要露出缝隙。
3.社交距离保持好:
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减少近距离接触。无论是排队、交谈还是乘坐交通工具,都要注意与周围人保持适当距离,避免飞沫和接触传播。
4.饮食卫生要注意:
在公共场所就餐,优先选择卫生条件好、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厅;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避免用手直接抓取食物,减少病菌入口的机会。
公共场所的卫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
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公共环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来源:请来一杯桃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