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豆战争,四大粮商合伙做空中国,不料兵败如山倒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5 19:18 2

摘要:全球大豆市场的板块从来不是静止。中国上世纪90年代前,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甚至比现在国内吃的都多?那个年代,东北的黑土地,油亮亮的豆子一仓接一仓,老农戴着草帽,麻袋一背,拉到车站,火车一列列发往国外。一时间,国际粮商还得看中国眼色吃饭。这种景象,后来再

全球大豆市场的板块从来不是静止。中国上世纪90年代前,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甚至比现在国内吃的都多?那个年代,东北的黑土地,油亮亮的豆子一仓接一仓,老农戴着草帽,麻袋一背,拉到车站,火车一列列发往国外。一时间,国际粮商还得看中国眼色吃饭。这种景象,后来再也没见过。

拐点发生在1996年。那年国内饲料业突飞猛进,养猪场、养鸡场如雨后春笋。油厂、养殖户全盯上大豆,需求猛涨。自给不够,交易做成了进口。其实谁都没想到,短短几年大豆进出口就此扭转。中国人越来越爱吃肉,连锁反应就是大豆需求爆棚。都说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也不打。有人回忆,东北的农户一觉醒来,就发现豆价压得透不过气来,那会儿根本没想到贸易规则早已变了?

2001年,关税应世贸变革,一下降到3%。美国大豆像闸门突然打开,海量进入中国。关键是,这些大豆价低、品质统一。国内企业算账,人家进口豆子就比本地便宜,油厂也不愿跟本地签长单。如此一来,进口成了“刚需”。中国的大豆主权一点点开始滑落。

绕不过ABCD四巨头的影子。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DC),这些名字藏在全球粮油价格背后。细想,这四家早就熟门熟路:ADM1902年美国伊利诺伊起家,小作坊起步,一路并购到巨无霸。邦吉1818年就在荷兰做粮食出口,南美市场开拓早有布局。嘉吉从1865年家族仓库出发,至今依然家族内部控制,不上市。路易达孚则是物流与贸易高手,起于法国,横跨欧亚海上。所谓商战,这几家玩剩下的套路还真不少。

他们不是只会做粮生意。曾有人统计,这些公司连种子、化肥、加工、物流,一条龙。全世界粮油70%的市场份额由这几家串起来,谁能左右粮食,就能左右国家命脉。中国市场刚开放,ABCD早都埋伏好。2002年,中国科研难得找到优质野生大豆基因,正想把国产大豆提上新高度。结果,美国公司抢先申请了专利。你故事才刚写序章,人家已经拿到结局剧本了。

紧接着敲钟的,是2003年芝加哥期货市场炒作美国大豆减产。风一传,国际大豆价格从3美元一路冲到6美元一蒲式耳。中国榨油企业怕断货赶紧下单,高价买入一年用量,还派人去港口盯着船卸货。秋季到了,美国意外大丰收,价格直接腰斩。国内一车车的高价进口豆装不下,油企亏得干脆关门,几千家小厂子倒闭。怎么就没人提前料到呢?本土产业本来生龙活虎,眼瞅着一夜之间乱了阵脚。

这时四大粮商如狼似虎进场,低价收割国内资产。到2004年底,85%的大豆加工能力成了ABCD囊中物。种子、原料、工厂、出油、销售,几乎全链条被外资掌控。农民豆子卖不掉,油厂转手易主,东北许多小镇的工厂大批停业。

中国大豆危机不仅仅是产能被夺走,更是本土企业一场始料未及的溃败。对农民、对产业链、对整个社会,影响不只一时。四巨头的套路早在国外用烂:在南美收购农田,家庭作坊无力招架,被机械化大农场挤走。阿根廷有农民一夜失业,社会矛盾浮出水面。巴西总统发牢骚,说老百姓饭桌上看不到原来的主食。粮商埋下的种子,总会开出想不到的花。

海地的例子更极端。降关税,美国政府大米倾销过来,农民守着地也没钱赚。粮价暴涨的2008年,海地直接闹饥荒。再回头一看,赚钱最多的,还是这些粮商。明明产业现代化先进,但深究下来,又拿什么安抚本地人的生活?

中国没认栽,2005年应对得算果断。四大粮商又在人为炒作小麦和玉米减产,国际市场被情绪推动,价格从3美元涨到10美元。中储粮紧急调动国有粮库,挨个省份分配。政策动作很“土”,天天拉卡车往市场抛粮。结果,国内粮价就是稳住,不跟国际瞎跑。粮商手里的高价粮养在仓库,销不出去,资金链断到只能自咬苦果。

靠政策和储备打破四大粮商封锁。谁说传统手段不顶用?表面看很土,实际里子扎实。中国农民得以喘息、油厂没有全军覆没,关键的大豆链条一度保了下来。虽然进口依赖高,但强行稳住了产业元气。本土企业不仅彻底躲过一劫,甚至在被外资并购后,有些又慢慢买回股份,重拾信心。

全球市场一直波动。2008年金融危机,粮价又乱。四大粮商权力减弱,国内巨头开始天平几分。像中粮(COFCO)等国企不再只是本地买卖,在2014到2017年间收购了荷兰Nidera和香港Noble,直接杀入全球赛道。COFCO跃为全球第五大粮商,手握南美到亚洲的全线业务。就这么几年,全球粮油格局一夜改写。四巨头谁也没想过,有天在中国会被本地国企“拍在了沙滩上”?

COFCO再不是配角,库存硬撑,遍布全国的仓库建起来。进口依赖虽在,但储备足够,危机爆发时守得住底线。其实有点奇怪,明明中国大豆自给率并没有明显恢复,只是供应链变得更稳。国际舆论说这是“市场歪曲”,可本土老百姓的餐桌稳了比什么都实在。

四大粮商在巴西和阿根廷的饿虎下山,起初也很顺。从一块块农场收割,每年大豆出口以千万吨计。可失业、粮食安全问题又轮流爆发。美其名曰“全球粮食分工”,其实更多是大资本优先算账,小农和社会韧性却容易被甩下。事情弄得不挺魔幻?

美国自身也遭遇尴尬。贸易战打响,中美两国对掐。中国干脆大规模进口巴西、阿根廷大豆,美国市场掉价,许多农场主连本都亏。四巨头做中间人还凑合,可美国板块业绩直接滑坡。没成想,全球化下谁都有天塌的时候。

再看四大粮商的惯用手法,贸易那一套其实远没那么简单。他们长期主导芝加哥期货,平日靠一则天气新闻吹风即可带动价格。03年中国榨油企业上当签下长约,这回是芝加哥捣的鬼。一根指头推倒多米诺,中国市场大面积遭殃。油价崩了,油厂倒闭,库存拍价甩卖。怎么说,信号传递机制本身就有问题,靠市场自发调节,这么多年一点长进都没有?

反过来讲,事情没那么绝对。中国压价托市也会形成保护,农民看到价格信号消失,或许少种几亩。长久看并非100%利好。但对付外部投机,短时间平抑市场,成果确实扎实。COFCO和中储粮从十多年前学到的救急本事,哪家企业能学得来?

2005年的大规模储备投放,把四大粮商的膨胀按了下去。这些跨国公司当年收购国内工厂布局,ADM在山东、邦吉在广东、嘉吉在河南、路易达孚沿江走廊建仓库。2004年底能控制85%产能,到2007年后本土企业逐步抬头,进口豆定价不再被牵鼻子走。外资收购渐失势,审批卡得紧。本来全球产业链割据,美国人不愿放松控制,如今中国绕开四巨头,直接和南美农场主贸易,实际效果还挺好。

欧盟也曾调查过ABCD对市场操纵疑云。70%贸易被几家企业控制,肯定问题多。全球南方国家哀叹饭桌不稳,其实和主权、市场规矩挂钩。很多细节并非清清楚楚,这样一来控诉就有些缺乏完整证据。

中国大豆产业脱困后,本土企业鼓足干劲,东北大豆面积连年增长,补贴变多。COFCO以营收计,甚至有业务赶超了ADM。ABCD坐不住,内部收购整合频频。比如邦吉被维特拉吃下,ADM业绩下滑。没错,历史轮回,粮食大王们也有翻船的那天。

到全球市场格局这张图上,你会发现中国话语权多年未曾像今天这样突出。大豆进口虽然依然巨大,但国内储备、产业链布局、企业并购都形成了屏障。谁敢说这就不是“新秩序”?

粮食之争从来不只是粮本身。四大粮商代表着老路:垄断、并购、资本优先。中国选择了政策、储备、产业链调整与本土联动。两套打法,你说哪个更对?其实也没那么绝对,有些并非非黑即白。油厂还在进口豆子,农民也盼望种地赚钱。矛盾一直在,只不过权力分布变了,利益格局不会固化太久。

现在的市场看着像平静,实际风暴随时可能再来。中美之间磕磕碰碰,哪个国家先打降价,四大粮商还会下来趟浑水?政策随时调整,市场总难定论。

国产大豆短期内也许回不了全自足,但本土储备、企业反制还是管用的。中国餐桌上锅里有粮,外部资本再玩大风浪,也未必能像过去那样轻松割韭菜。

这番反转和博弈并未终结。谁胜谁败其实也说不准。全球大豆棋局,今天或许才算另起一行。

来源:吃瓜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