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成绩挂科只是表象,真正让留学生退学的杀手是心理压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4:30 2

摘要:很多家长一开始以为,孩子只是学习方法不对,或者课程太难。可当我真正和学生聊过之后才发现,问题往往比想象中复杂。成绩只是表象,真正让他们陷入困境的,是心理压力。

留学路上的隐形挑战:成绩背后,其实是“心理压力”的较量

过去一年,我接触的咨询案例里,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趋势:
成绩差、挂科、甚至退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很多家长一开始以为,孩子只是学习方法不对,或者课程太难。可当我真正和学生聊过之后才发现,问题往往比想象中复杂。
成绩只是表象,真正让他们陷入困境的,是心理压力。

一、为什么越来越多留学生卡在毕业路上?

这几年,加拿大和澳洲的留学人数持续上升。人数多了,案例自然也多,但我发现一个共性:
延迟毕业、退学、学不懂的学生比例显著增加

常见原因大概有三类:

课程难度高
比如 Calculus II(高等数学II)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Algorithms(算法),这些课程本身就是“硬核”。
很多学生前两学期还能勉强跟上,但到了中后期,难度逐渐叠加,就彻底跟不上了。心理压力过大
不少学生告诉我,他们并不是完全学不会,而是精神紧绷,坐在图书馆里一整天,却翻不开书。
有人失眠,有人焦虑,甚至有人出现抑郁迹象。恶性循环
GPA下降 → 被学校 Academic Probation(留校察看) → 心理压力更大 → 更难专注 → 持续挂科。
最后,不少学生选择逃避,要么休学,要么退学。

二、学生倾诉背后的真实困境

上周,我接到一位学生的电话。他的第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老师,我不是完全不懂,就是根本没心思去看。”
我让他慢慢讲清楚。

他读的是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大二的时候,Data Structures(数据结构) 和 **Operating Systems(操作系统)**接连挂掉。那之后,他开始逃课,游戏打得越来越多,父母还以为他一切顺利。直到最近,学校发来退学通知,才彻底暴露问题。

另一位学生是家长带来的。孩子已经读到大四,按理说去年就该毕业。但因为几门必修课没过,一直拖着。
家长着急,但孩子的态度是:“再试一次吧,说不定这次能过。”结果,连续两年都没过关。
这种情况,家长往往最痛苦:既不能硬逼孩子,又担心继续拖下去耽误时间。

三、我给出的解决方案

遇到这类问题,我一般会从几个方向给建议:

1. 申诉(Appeal & Retake)

如果学生确实有心理或健康问题,可以尝试申请 Academic Appeal。
提供医生证明或心理咨询记录,有机会获得一次复读或课程豁免。
但缺点是,这类申诉不一定成功,而且需要时间和充分的材料支持。

2. 转学(University Transfer)

对于已经完成部分学分的学生,可以考虑把学分转到要求更灵活的大学。
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更注重课程衔接和学生完成度,不会过分卡死 GPA。
这样既能保留已有成果,又能换一个节奏更合适的环境。

3. 跨本申请硕士(Master’s without Same Major)

这是我近几年做得最多的方案,也是我个人最推荐的。
优势很明显:

时间成本低:1-2年完成,比继续拖本科节省 2-3 年。选择更多:像教育(Education)、传媒(Media Studies)、旅游管理(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等专业,对本科背景要求不高。性价比高:最终学历是硕士,不仅能避免本科阶段的反复拉扯,还能为未来的就业增加竞争力。

有一位学生,本科 GPA 只有 2.1,本来也以为没希望了。后来走了跨本硕士通道,成功申请到英国的教育学硕士。两年后毕业,顺利进入一所国际学校工作,远比继续在本科阶段挣扎来得划算。

四、我的提醒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再努力一下,就能熬过去”。但作为过来人和顾问,我必须提醒一句:
心理压力和低 GPA,往往不是一两门课的问题,而是长期拖延造成的恶性循环。

如果发现孩子已经连续挂科、延毕,甚至退学,不要再盲目等待。
越早规划,选择越多;一旦拖到最后,时间和机会都不等人。

无论是申诉、转学,还是跨本硕士,关键都是 尽早评估,及时调整方向

来源:海外杰尼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