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大爷心脏骤停去世,医生遗憾指出:长期吃安眠药犯了4个禁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4:16 2

摘要:她说的“那药”,其实是苯二氮䓬类安眠药,一种看起来“温和”的处方药,很多人以为和普通感冒药差不多。但这类药物一旦长期使用,后果远比失眠严重得多。

凌晨三点,急诊室的灯没熄。

63岁的老李被抬进来时,心跳已经停了。他的老伴哭得几乎站不住,但我们早就明白,这种时候,哭声救不了命。

心肺复苏、电击除颤、肾上腺素……我们用了所有手段,还是没能把他拉回来。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而悲剧的导火索,居然是安眠药

老李的女儿哽咽着说:“他睡觉不好,十几年了都靠那药。”

她说的“那药”,其实是苯二氮䓬类安眠药,一种看起来“温和”的处方药,很多人以为和普通感冒药差不多。但这类药物一旦长期使用,后果远比失眠严重得多。

失眠不是病,但乱吃药真要命。

问题不在药本身,而在于用了不该用的方式、时间和剂量。

老李的死亡,其实是长期错误用药的积累性爆雷。他犯了4个最致命的安眠药使用禁忌,却浑然不觉。

安眠药不是维生素,不是你天天吃就能天天稳定。

很多人一开始吃安眠药,是为了应对短期压力,比如退休焦虑、更年期波动、家务缠身。但一吃就停不下来了,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像开了挂,一颗不够,两颗才管用,最后从2毫克吃到10毫克还没反应。

这就跟喝酒一样,刚开始一瓶啤酒脸红,后来两瓶不醉,最后三瓶都没感觉,实际肝早就撑不住了。

老李吃安眠药吃了十几年,身体早就对药物产生高度耐药性和依赖性,到了晚上不吃就全身发麻、心慌、盗汗、焦躁,像戒毒一样。苯二氮䓬类药物和毒品一样,都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滥用之后,戒断比你想象的还要痛苦。

这点太多人犯了。尤其是中老年人,晚上饭后一杯小酒,再来一颗安眠药,美其名曰“助眠”。其实这就是在给自己的心肺系统下毒。酒精本身就能抑制中枢神经,和安眠药叠加后,抑制作用成倍加强,可能直接让你在睡梦中呼吸骤停

听起来像电视剧情节?但现实比电视剧冷酷得多。

老李有“喝点小酒”的习惯,他觉得睡前来点红酒能养生,殊不知,这样的“养生”是在给死亡铺路。我们查到他最后一次服用的是地西泮,药效还没代谢完,就被红酒顶了一脚。

安眠药不是对所有人都安全的,尤其是心脏有问题的人。

老李有冠心病房颤,还装了一个支架。这类人群的大忌,就是服用会影响心律和血压的药物。而安眠药,特别是一些强效型的,会让血压骤降、心率减慢,直接引起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

很多人以为心脏病发作就是胸口疼,其实老人发作时,最常见的表现是突然昏倒,没预兆,没喊痛,就像电源突然被拔了。

心脏本来就跳得不稳,再被镇静类药物一压,直接就熄火了。

很多失眠患者会在网上听信各种所谓“无副作用”的替代疗法——什么褪黑素、五味子、中药丸、助眠喷雾。然后突然把安眠药停了。

错,太错了。

长期服用安眠药之后,大脑已经形成依赖性神经通路,一旦突然停药,会引起严重的戒断反应,包括焦虑、幻觉、癫痫发作,甚至猝死。正确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替代过渡。

老李在去世前两天刚换了一种新药,是邻居介绍的,说“效果更好、没副作用”。我们查了,是一种非处方的草本助眠片,成分复杂,和他原本的药物起了相互作用。结果就是,药效叠加,直接诱发了心脏电活动紊乱。

说白了,安眠药不是保健品,它是需要精密调整与监控的处方药。

不只是老李。现在越来越多人失眠,睡不着、睡不好、醒得早、梦太多,几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城市的灯火不灭,手机的蓝光不息,焦虑像病毒一样在人群中扩散。很多人一开始是为了对抗焦虑,结果却被药物困住了。

很多人明明知道药物有副作用,但还是自我安慰说“医生开的应该没事”。

医生开的,是按短期、轻度症状设计的,不是让你吃一辈子的。就像你感冒吃抗生素,不可能天天吃吧?安眠药也是一样,急救可用,长期使用必须评估和替代

我们其实一直在寻找替代方案,比如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目前国际上最推荐的非药物治疗失眠的方法。通过调整睡眠习惯、认知思维、行为模式,来逐步改善睡眠质量。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不愿意花时间做认知干预,反而更习惯于“一颗药解决一切”。

那颗药,终究不是解药,是催命符。

有人问,医生,你们为什么总是反对安眠药?不是反对,是希望大家用得明白、吃得安全、停得科学

安眠药不是洪水猛兽,但它也绝不是万能钥匙。吃得对,是睡眠的帮手;吃错了,是生命的敌人。

失眠只是表象,背后的焦虑、压力、慢病、生活习惯才是真正的元凶。

我们要治的,从来不是“睡不着”本身,而是那个在深夜里翻来覆去、满脑子都是“明天怎么办”的你。

很多农村老年人其实也有失眠,但他们不吃药。为什么?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体有节律,心里没负担。反倒是城市里的人,越富越失眠,越忙越睡不着,越焦虑越依赖药物。

这不是药的问题,是整个生活方式出了问题。

古人讲“夜卧早起,无乖乎时”,意思是顺应自然节律,才能身体健康。现代人非要夜里三点还在刷短视频,然后抱怨“我怎么失眠了”,说真的,是你把自己作进去了。

安眠药救不了生活紊乱。你需要的不是一颗药,而是彻底的生活重启——饮食规律、运动适量、情绪管理、睡眠节律,这些才是根本。

别再让安眠药成为睡不着的唯一解药。

别再让睡眠问题拖垮你的心血管系统。

别再让悲剧发生在你身边的老李身上。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玉珍,王雪梅.苯二氮䓬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4,24(03):451-456.

[2]张淑琴,赵伟东.失眠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10):985-989.

[3]陈建国,刘晓芳.苯二氮䓬类药物依赖及其戒断期症状处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36(06):412-417.

来源:纵横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