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想结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0:45 2

摘要:深入剖析这句话,它的意思是:那些至今没有结婚的人(包括所谓“一直没碰上合适的”“没有遇到懂我的人”),潜意识里其实压根就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一旦潜意识里真正做好了准备,意识层面看到的所有阻碍都会消失。所以,“想结婚的都能结婚”——真的是这样吗?反过来看,这话虽

*本文节选自曲鹞奇老师的往期直播,编辑邹邹

关于恐婚这个话题,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线下,关于它的争执一直很大,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引用两位心理学家的话,话可能有点极端、有点糙,但“话糙理不糙”。

第一句话是:“想结婚的都能结得上婚。”

深入剖析这句话,它的意思是:那些至今没有结婚的人(包括所谓“一直没碰上合适的”“没有遇到懂我的人”),潜意识里其实压根就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一旦潜意识里真正做好了准备,意识层面看到的所有阻碍都会消失。所以,“想结婚的都能结婚”——真的是这样吗?反过来看,这话虽然糙,但似乎有点道理。

第二句话可能更极端,仅供大家参考:

“安全感足够高,跟谁都能过。”

学过心理学的人可能听过,我忘了是谁说的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找结婚对象,表面上是找外在的那个人,实际上更多是找自己内心那个理想化的影子。我内心缺的东西,总想从外界抓回来。也就是说,内心越丰盈、越不缺,他结婚的概率是更大还是更小?不用想,因为他可能真的是奔着“爱”去的,压根不是通过婚姻让对方给自己什么。相反,内心欠缺的东西越多,就越会把“安全感不足”“你要给我安全感”“你要多容忍我、多迁就我”等需求投射到对方身上。现实中,当他缺的太多、找不到一个能完全互补的人时,婚姻可能就被“剩”下了。当然,并非所有晚婚、恐婚都出于这个原因,只是这两个原因占比相对较大。

第三个问题是:恐婚(包括不婚主义、晚婚主义)是心理问题吗?

不是。这都什么年代了?在北上广这种大城市,这还算个问题吗?这只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你觉得找个人一起过日子、生个孩子,就这么过;你觉得这辈子一个人也能很精彩,也可以这么活;甚至你找了一个人,两个人相互精彩地过,不要孩子也行。我们没有权利评判别人的选择。重申:这不是心理问题,只是自由选择、一种风格而已。

但从我的工作角度来看,这个群体有一定聚集性:不敢说百分之百,但至少有50%到60%的恐婚、晚婚者,多半在童年与异性父母的关系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女孩跟爸爸关系没处理好,长大后出现类似情况;男孩跟妈妈这一块有问题,长大后在结婚方面出现困扰。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跟父母关系没问题,但父母之间的关系有问题,孩子天天耳濡目染,心里就会觉得“原来婚姻是这么糟糕的体验”,于是干脆单着。这些都可能是造成恐婚、晚婚的部分原因。

来源:蔚代风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