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肠息肉并不是稀奇的事,尤其是在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并不低。根据《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统计,45岁以上人群中,肠息肉检出率约为26.4%,其中腺瘤性息肉比例占到了75%以上。
肠道健康这几年越来越被重视了,尤其是随着体检普及,不少人查出个“肠息肉”,瞬间就紧张得不行。
先不说有多严重,光是“癌前病变”这几个字就够让人慌的。然后就开始各种忌口、各种节食,恨不得连一块肥肉都不沾边。
但问题来了,真的是一点肥肉都不能吃?答案没那么绝对,但有些东西确实不能碰,尤其是那些和癌变关系密切的食物,一定得提高警惕。
肠息肉并不是稀奇的事,尤其是在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并不低。根据《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统计,45岁以上人群中,肠息肉检出率约为26.4%,其中腺瘤性息肉比例占到了75%以上。
而腺瘤性息肉,正是发展成肠癌的“温床”。并不是说一查出就癌变,而是说它本身就具备了恶变的潜力,关键在于控制。
这种情况下,吃什么、怎么吃,就变得非常重要。饮食在肠道环境的塑造中起到核心作用。好的饮食可以抑制息肉进展,不良饮食则可能“推一把”,让病变加速。
所以,并不是“肥肉”一定不能吃,而是有些食物组合和吃法确实对肠道不友好,长期下去对息肉刺激很大。
下面这4类食物,就是息肉患者要格外注意的重点,如果能避免,对降低癌变风险非常关键。
第一类需要严控的,是加工肉制品,包括腊肠、香肠、培根、火腿、午餐肉等。
这类食物虽然方便又美味,但对肠道的“毒性”很高。不是因为它们油,而是因为里面添加了大量亚硝酸盐、防腐剂、烟熏物质、盐分和反式脂肪酸等。这些成分本身对肠黏膜就是刺激物,长期摄入,会对肠上皮造成慢性损伤,诱发炎症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在2015年就将加工肉类列为一类致癌物,并明确指出其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最为明确。
研究显示,每天摄入超过50克加工肉制品,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8%。如果本身就有息肉存在,那么这种风险就会在基础上“叠加”。
这类食物还有一个问题在于:它往往是高盐、高脂、高蛋白的集中体现。肠道在处理这种复合食物时会释放大量胆汁酸,而这些代谢物与肠道菌群作用后,会生成二级胆汁酸、亚硝胺等物质,对肠上皮细胞具有促癌作用。
所以,不是说这类食品不能吃,而是能不吃就不吃。如果实在想吃,也必须控制在每周一次、每次不超过30克的基础上,不能当日常零食吃。
第二类风险较高的,是高温烹饪的红肉,尤其是煎、烤、炸等方式加工的牛羊猪肉。
很多人说,既然加工肉不能吃,那我自己买新鲜的肉煎一下总可以吧?但问题也出在“煎”和“烤”这两个字上。
红肉在高温下处理时,会产生大量杂环胺(HCA)和多环芳香烃(PAH),这两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被证实具有明确的致癌性。
2022年一项发表于《Cancer Epidemiology》期刊的大型队列研究显示,长期偏好高温烹饪红肉者,肠道息肉癌变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23.7%,其中以每日摄入煎牛排、烤猪肉、炸羊排者最为明显。
另外,高温油炸会让食物表面形成硬壳,食物纤维被破坏,蛋白质结构变异,导致肠道消化压力增加,进而引起局部微炎症反应,而这种长期慢性炎症,正是息肉发展的温床。
因此,如果要吃红肉,建议选择水煮、炖、焖、蒸等方式,温度控制在180℃以下为宜。同时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一起吃,可以减少致癌物在肠道停留时间。
第三类需要极力避免的,是含糖量高、营养密度低的甜食和精制碳水。
不少人觉得甜点、蛋糕、饮料这种东西“怎么会跟肠道癌变扯上关系”?实际上,摄入大量糖分不仅会引发血糖波动和胰岛素抵抗,还会显著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从而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和局部免疫环境。
2023年《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的一项分析指出,高糖饮食会导致益生菌减少,促炎菌增多,粘膜屏障薄弱,进而形成“肠漏”状态,为致癌物和毒素打开通道。而这种微生态紊乱被认为是肠道癌前病变的“催化剂”。
此外,甜品、饮料中大量的果葡糖浆、人工甜味剂、防腐剂等成分本身也对肠道上皮细胞有一定毒性作用。尤其是在肠息肉已经存在的情况下,这种环境会加速细胞变异、DNA修复受阻,增加癌变概率。
更关键的是,这类食物往往营养价值极低,吃进去的只是“空能量”,既不饱腹,还让人越吃越想吃,导致总能量摄入超标,体重增加、胰岛素水平升高、IGF-1通路被激活,而这几个因素又都被证实和结直肠癌风险显著相关。
所以,能不吃甜食就别吃,实在想吃也要选低GI的天然食物,比如全麦、低糖水果、燕麦糊等来替代。饮料也别碰,喝白开水、绿茶才是正道。
第四类食物是重油重盐腌制类食品,尤其是泡菜、咸菜、酱菜这类长期腌制品。
不少人喜欢吃个饭配点咸菜,觉得开胃下饭,但其实这种东西对肠道黏膜刺激非常大。长期吃这些高盐、含亚硝酸盐的食物,会显著增加肠道慢性炎症和癌变风险。
一项涵盖亚洲9个国家的前瞻性研究中显示,日均摄入超过20克腌制食品者,其结直肠癌风险比摄入低于5克者高出32%。而在已有肠息肉的人群中,这种影响更为剧烈。
腌制食品中除了高盐,还有很多传统工艺里产生的霉菌毒素、亚硝胺类物质,这些都被列为明确的肠癌相关致癌物。同时,长期摄入高盐饮食会导致肠道脱水、便秘,加重毒素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也会促进局部炎症。
所以,这类食物必须减少,不建议天天吃,更不要顿顿当主菜。如果偶尔吃,也要配合大量蔬菜、水果、膳食纤维,帮助肠道代谢清除不良物质。
总的来说,肠息肉不是绝症,但它是个“信号弹”,提醒身体的肠道环境已经出现问题。饮食不只是吃得饱,更重要的是吃得对。
尤其是在已经有息肉的基础上,任何一点点“错误饮食”,都有可能在无形中推动它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吃饭这事真的不能凑合。上面这四类食物——加工肉、高温红肉、甜食饮料、重盐腌制品,是息肉患者最该避开的。不是完全不能碰,而是得记住:偶尔为之不怕,天天当饭吃就坏事了。
养好肠道,从嘴开始,吃得清淡、吃得规律、吃得有节制,才是真正的防癌之道。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来源:潮鞋客Ail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