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日本、朝鲜、越南的国名都是中国给的?还有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3:30 2

摘要: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很多都不同程度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有些国家曾经直接使用汉字,韩国、越南就是这样。这些国家的传统服饰风格也大多取自于中国。日本、越南、朝鲜这仨国家的名字就是中国皇帝给取的。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很多都不同程度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比如有些国家曾经直接使用汉字,韩国、越南就是这样。这些国家的传统服饰风格也大多取自于中国。日本、越南、朝鲜这仨国家的名字就是中国皇帝给取的。

这几个国家的命名,背后都有着深刻、长远的地缘考量。

一、朝鲜

“朝鲜”和“高丽”是朝鲜半岛历史的政权名称,而高丽和曾经雄踞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高句丽更是一字之差,都与中国渊源极深,反映了东北亚的地缘历史脉络。

起初朝鲜半岛上是没有“朝鲜”这一叫法的,直到汉武帝设立四郡后,乐浪郡成为了这里的代称。在历经魏晋南北朝时,高句丽的突然崛起,不仅涵盖了如今辽宁、吉林大部,还将整个朝鲜半岛大部纳入其中,并将这一烙印刻在了朝鲜半岛之上。比如在辽宁省博物馆存放着一件著名的“丸都纪功碑”,就能体现当时高句丽对整个朝鲜半岛影响力。

丸都纪功碑

后来随着唐朝灭掉了高句丽,朝鲜半岛陷入了三韩并立的局面,最终高丽王朝获得了这里的统治。

高句丽

好景不长,到明朝初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以“朝鲜”、“和宁”(李成桂诞生之地)上奏明朝裁定新国名,朱元璋选择以中原为视角,取“朝日鲜明之地”定名“朝鲜”,之后朝鲜王朝以中国藩属延续500余年到近代,今半岛北部的朝鲜既依次为名。

不过朝鲜半岛上的朝鲜、韩国,用的英文名称(korea)却是高丽的含义,但同样摆脱不了汉文化的影响。

二、日本

最早时期日本是没有国家名字的,因为他们都是无数部落组成的,不是一个统一国家。

汉光武帝时,有从日本来的使者朝拜,光武帝见日本人个子不高,长的也土里土气,便赐国名为“倭奴国”,简称“倭国”。并赐"汉倭奴国王"金印,开启中倭官方交往,一直延续至隋朝,整体上是册封与被册封关系。

这枚汉委奴国王金印,现在倒成了日本的国宝。

《汉书·地理志》这样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汉倭奴国王"金印

隋唐时期,倭国的实力有所增强,便在与隋朝的国书中表达“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体现了日本对待中原王朝的态度变化和野心,以及对自身再定位。

武则天时期,倭国遣使请求“日本”即日出之国的名号,被武则天所采纳,至此“日本”在东亚体系里面才名正言顺

而日本的英文名称“japan”,同样来自汉语“日本”的音译,是由中国东南沿海口音传至东南亚,再被欧洲人使用的。

隋朝时期的东亚(图/百科)

三、越南

越南不同于朝鲜和日本的一点在于,它的中北部地区长期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从秦汉时期,越南一带都是以交趾郡来命名的,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和后来的宋军在此接连败北,最终脱离了中国的直接管辖。

由于在唐朝时期越南属于安南都护府,所以后来越南独立后也叫“安南国”,并且一路向南征伐,从吴哥王朝(柬埔寨)手中获得了湄公河三角洲区域,逐渐形成了如今越南的版图。

明朝初年,明军曾一度实控了安南国北部,后来被迫撤退,到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时(1802~1945),为了寻得庇护,它们立马向清称臣,主张将国号改为“南越”,清嘉庆帝认为历史上的“南越”涵括了广东、广西等地区,予以否决

“其所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一节,断不可行,南越之名,所包甚广,今广东、广西地界也在其内。阮福映边缴小夷,此时即全有安南,也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

可见这位素来以平庸著称的嘉庆皇帝目光也是相当毒辣,直接发现了越南的陷阱。

于是,嘉庆皇帝灵机一动,将南越二字进行颠倒,改作“越南”,表示是南越之南。这个国号沿用至现代,其越南语发音则成为英语的“Vietnam”,事实上与汉语发音接近。

汉初南越国位置(后被汉武帝统一,图/网络)

除此之外,琉球名称同样是朱元璋赐予和美化,“以地居海中,形如虬龙,赐名‘琉球’,二字都是王字旁,暗示藩属地位,之后琉球成为其官方及对外名称。

朝鲜、日本、越南的名称意义,都是明显的中原王朝视角下的地区定位,其合法性需要中国确认,体现着东亚宗藩体系下的地缘逻辑。

来源:东东讲述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