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不止烹出一桌“新鲁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05:26 2

摘要:2025年对于位列“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来说,注定不一般。7月30日至11月,一场由政府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的“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激情开战。大赛首创以城市为单位、以食材或烹饪手法为主题的比赛模式,遍邀全省16市名厨同台竞技。与此同时,作为赛事配套,银联山

齐鲁大地风云起,美食江湖论英雄。

2025年对于位列“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来说,注定不一般。7月30日至11月,一场由政府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的“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激情开战。大赛首创以城市为单位、以食材或烹饪手法为主题的比赛模式,遍邀全省16市名厨同台竞技。与此同时,作为赛事配套,银联山东分公司联合银行发放1000万额度的优惠券及投票激励,美团平台为每个城市建设线上专区,方便用户边观赛、边下单。

截至8月25日,赛程进行到四分之一。1个月的时间里,大赛走过济南、淄博、济宁、东营4市,美食主题也从鱼类、烧烤、虾类,切换到包子。它的传播效果、市场反馈究竟如何?能否打破鲁菜的刻板印象?让其成为“好客山东”的味觉纽带,进而联动文旅经济、提振文旅消费?组委会又有何深意?记者对各方进行采访。

“时代变了,

鲁菜也在变”

“一枚煎包,我包进去一整只梭子蟹、一只海参、一只海捕大虾。因为采用半煎半蒸技艺,薄薄的外皮很有嚼劲,再搭配底部脆皮,一口鲜掉眉毛!”

8月21日晚,东营鸿港夜市,以包子为主题的“包”打天下·美食争霸赛启动,东营主厨张晓伟凭借这道黄河口“独一份”的非遗纸皮煎包,成功挺进8强。

这款“包”是东营市四星级旅游饭店——河口宾馆的招牌菜。今年起,这家老牌饭店将菜品进行创新:把全国时令食材包进煎包里,让当地食客尝到第一口鲜。“云南松茸菌、黄河刀鱼、东营黄须菜等,都会在当季入菜。”张晓伟介绍,食材精选、工艺繁复,让纸皮煎包目前只能专供堂食桌餐,“外卖会影响口感”。

不知从何时起,全国餐饮市场里,打着“麻辣”名头的川渝菜,以野生菌为特色的云贵菜,抑或是注重原汁原味的粤菜品牌越叫越响,鲁菜却似乎“名声在外,存在感不足”。作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真的“没落”了吗?

“鲁菜是全国唯一自发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最早成型的,以清香、鲜嫩、味醇著称。据统计,近年来,省内鲁菜馆数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在北京、天津地区,鲁菜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仲裁委主任、总裁判长,山东省烹饪协会会长张雷坦言,鲁菜是国宴菜、官府菜,菜品高端、价格偏贵,较难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这是亟待解决的困局。

鲁菜的根基是“守正”,但出路在“创新”。如何让“宴席上的鲁菜”回到“百姓的餐桌”?同样在东营赛中,威海主厨刘佳丽带来了一道自己独创的海鲜包,似乎能提供破题思路。

“海鲜包馅里创新加入巴蛸、海肠、虾仁等食材,面皮采用威海特有的半烫面法,用麦穗褶包制而成,吃起来软弹劲道、鲜香味浓。”刘佳丽介绍,自己4年内在全省开了20家包子店,还将骆驼毛和海莴苣等威海传统海菜包子,做成快餐式标准化产品,很受年轻人欢迎。

“时代变了,鲁菜也在变。”张雷长期从事鲁菜烹饪与研究,是中国鲁菜国际推广大使。在他看来,鲁菜突围,不但要守住传统技艺和文化厚度,更要找到市场温度,对准夜经济、外卖、快餐等大众化消费场景,集中力量打造爆款单品。

举办美食争霸赛的用意正在于此。张雷介绍,本次大赛设置的美食主题兼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属性,且倾向轻量化菜品,方便16市差异化打造鲁菜细分品牌。此外,参赛队伍中,除了有一定网络人气的名厨达人,还有美食博主参与评分,并以直播等形式在线推介美食文化故事,为鲁菜“破圈”提供多重助力。

热梗不断

地方赛事走红“社交圈”

以传播定赛制、以梗文化带热度,是“好客山东·美食争霸赛”的突出特点。

记者从大赛组委会了解到,本次比赛在赛制上注重创新性和传播性:每周聚焦一道地方美食,16市按序举办单项赛,各地名厨等组成参赛队伍,代表城市角逐金、银、铜牌,相关菜品则争夺最佳口味、创意、人气三项特色大奖,城市奖牌榜实时更新,确保赛事话题出彩出新。

“大赛既塑造了鲁菜年轻化新形象,又为各地打造、强化城市IP创造了机会。”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表示,当前,全国范围内的“文旅之争”已从简单的流量竞争转向了对品质与内涵的深耕。本次比赛有望通过城市之间的竞争,展示山东美食文化,发掘鲁菜更深层的价值,提升在全国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济南单项赛入场仪式上,当这句经典台词响起,荷花环绕间,章丘大葱、济南把子肉、九转大肠等知名美食IP粉墨登场,引爆现场氛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饮食蕴含一方文化。带动山东各地鲁菜文化传播,是美食争霸赛最直观的效果。”美食争霸赛组委会专家,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陈国忠介绍,本次大赛不同于传统烹饪赛事,现场设置了舞台区、展销区等区域,既有民俗文化表演,又有非遗美食、文创产品展销,显示出较强的文化吸引力,打破了以往美食大赛参观人数的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玩梗”凭借其趣味与社交功能,成为地方赛事走红全网的流量密码。以今年5月举办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即“苏超”)为例,其成为现象级体育事件,不仅源于足球竞技本身,更得益于赛场内外层出不穷的网络热梗。这一点在本次美食争霸赛中亦有体现。

数据表明,许多参赛菜品在吸引味蕾的同时,还具备出圈潜质。截至8月8日,赛事衍生出“健身自律的学霸鱼”“淄味飘香”“日照飨当当”等20多个词条,登上抖音、微博、小红书同城热搜TOP10。8月25日中午,“山东人做包子没有天花板吗”话题登上微博同城TOP3。

“这类带有地域特色的热梗,以幽默解构美食文化,让网友在玩梗互动中形成了紧密的文化联结,催化‘味蕾游’网络热度,让‘好客山东’从味蕾火到社交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延链扩链

变“流量”为“留量”

7月30日晚,济南“鱼”跃龙门单项赛初赛,一道“糖醋黄金鲤”出场即惊艳。26斤重的鲤鱼酥脆鳞衣裹满琥珀糖衣,酱汁酸甜,最终独揽最佳口味、创意、人气三个单项奖。

“这道‘糖醋黄金鲤’是从传统鲁菜名菜糖醋鲤鱼的基础上提升而来,也是我们的热门菜,年销售量稳定在268万条。”山东凯瑞集团董事长助理、市场营销总监侯明敬介绍,比赛期间,很多游客拿着景区门票到门店享受这道菜的半价优惠,“折后约65元,很实惠”。

因地制宜推出促消费政策,是每座东道主城市都不约而同选择的“引客之道”。记者了解到,赛时,各市推出重点景区、星级饭店、特色民宿等差异化优惠政策,并联合美团、云闪付等头部平台发放红包、满减券福利,强化全场景“味蕾引力”。

济南赛期间,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动优质文旅资源,推出“yu你有约免票”“凭鱼打卡”“鱼宴套餐”等特色优惠活动。这一举措当即撬动了强劲的文旅消费活力——美团数据显示,比赛期间,济南市美食搜索量同比增长8.9%,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6%,其中文商旅(餐饮、住宿、旅游品类)交易额达2.3亿;订单量同比增长5.8%,其中文商旅交易额达447万;达成交易的商户数同比增长8.1%,文商旅高频活跃商户数达3.9万。

赛事只是一时的。“狂欢”过后,当地能否留住人气、延续热度,将短期热点发展成长效品牌?以淄博单项赛举办地博山区北门里美食城为样本,记者观察到,如今仍有许多“赛事遗产”润泽着这里。

“为期4天的单项赛为我们吸引来近5万名市民游客,带来130万元销售额。比赛结束后,我们又‘无缝衔接’了淄博2025青岛啤酒节活动,成功将赛时首次入驻的百余个展销摊位,留下了4成以上。其中,福山村旱酥鱼、嘎咕煎包灌汤包、博山柴窑面包等淄博小众特色美食,很受外地游客欢迎。”北门里美食城工作人员王文硕说。

数据显示,淄博赛结束后第二天(8月11日)至8月25日,北门里美食城客流量较赛前有明显提升,日客流量约1000人次。“之前,4000平米的露天烧烤区每天只有100多个客人,差距非常明显。”王文硕说。

记者从银联山东分公司获悉,从全省来看,7月30日至8月15日,济南、淄博、济宁同步开展的文旅促消费活动参与商户总计超过3000户,共计发放优惠补贴129万元,核销补贴73万元,直接带动交易笔数2.87万笔,消费金额602.86万元。

“美食是塑造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永恒主题。从时间上来看,本次大赛覆盖暑期、中秋、国庆及秋季旅游旺季,能持续拉动文旅消费。”陈国忠也提到,山东还需进一步强化精准营销和产业要素融合,推动由“出游欲望”向“出游行为”的转化。比如,聚焦半岛地区的海鲜资源,整合青、烟、威、日4地优势综合产品,增强游客空间上产品选择的连续性。

来源:下弦YT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