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中国阅兵?越南9·2阅兵彩排曝光,外国网友忍不住笑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7 10:36 2

摘要:大家都知道今年9月3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人文社

| 人文社

«——【引言】——»

看了最近越南92大阅兵彩排的视频,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明明知道9月3日是中国大阅兵,偏偏你们还提前一天办。

就这么想抢风头?

究竟什么意图?

越南的神操作

大家都知道今年9月3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中国的阅兵,大家心里都清楚,那是有水平、有看头、有分量的国际大事,媒体提早几个月就争着抢机位,观众盯着倒计时等着看直播。

在中国消息发布不到一日之际,越南方面就说要在9月2日举行盛大阅兵式。

理由是建国80周年。

乍一看光明正大,毕竟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的巴亭广场宣读了独立宣言,这一天是越南的“国庆”。

可稍微了解点的人都知道,越南以前不是每个国庆都搞阅兵,2005年以前,还真见不着什么年年阅兵的传统。

转折点是近二十年的事。

那时中俄阅兵一个比一个有气势,方阵铿锵整齐,画面够震撼。

越南很快察觉到这不仅是军事秀场,更是国家形象工程,于是也学了起来,动作上对着中式正步照葫芦画瓢,从队形到出场程序,几乎是一条模子刻出来的。

今年的操作愈发耐人寻味。

中国定9月3日,越南马上就选定前一日。

这是在明目张胆在影子里试图“借光”。

用个生活里的比喻,这就像是在明星演唱会前夕,隔壁小剧场也突然宣布开场,抢的是人流和关注度。

别管你来看的是不是我演出,先把摄影记者、摄像机和网络流量引过来再说。

彩排一曝光,差距撕开了口子

越南的心思确实到位,可硬实力能不能撑住场面才是真考验。

最近彩排画面出来后,外媒、网友都看到了实况:方阵的整齐度、士兵的仪态和装备的精气神,不太经得起细看。

整齐度这个东西,不是看个别几步漂亮,而是要整个方阵像一块平整的钢板推进。

中国阅兵,队列行进时,士兵脚尖抬到什么高度、落点在哪个位置、摆臂角度是多少,全都有细到毫米的标准。

镜头里就像在放一个超级精准的机械装置。

而越南方阵呢?

脚步参差不齐,姿势求个大概,脖子前伸得多,有的方队动作甚至看出差了一拍的节奏。

单兵素质和长时间的严格磨合训练差异,一眼就看出来了。

装备也是绕不开的一道题。

彩排里的重头货,T—62坦克,这东西是上世纪60年代苏联的老家伙,早在1990年代很多国家就已经退役换代。

防空系统是90年代引进的S—300P,虽然在当时算先进,但放在当下的战场上,威慑力已经和当年的光环没法比。

还有传统高射炮,真要用在现代立体化战争环境里,生存概率堪忧。

至于空军部分,彩排里数来数去,总共就那三十来架飞机:苏—30MK2战斗机,老型号,几架米系列直升机,还有西班牙产的CASA运输机。

看阵容更像是个飞行展示队,而不是能展现国防硬实力的空中力量。

这种画面一旦跟中国的阅兵直播画面对照,就显得格外刺眼。

中国的天安门广场上,东风—26高高立在方队里,隐身的歼—20战机划破长空,99A主战坦克整齐列阵,每一件装备都是自主研发、国产制造背后的技术积淀。

外媒看到的不是单纯的装备数量,而是中国已经完整拥有从设计、制造到作战体系运用的全产业链能力,这个世界上也就中国能这么干。

越南的急与实

为什么越南要“冒风险”在中国重大阅兵前一天秀肌肉?

这是国内外多重因素相互交织所致的原因

对内,越南经济眼下的压力不小。

2024年的经济增速下滑,出口一度受全球需求疲软和供应链变动的冲击,外资企业利润下滑,一些加工厂不得不裁员甚至关停,年轻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在这种氛围里,民众信心容易动摇,社会舆论会变得敏感。

这时一场气势宏大的阅兵,是能快速提振情绪的办法。

军乐声、坦克轰鸣声和士兵整齐的步伐,可以在短时间内制造一种国家团结、力量依旧的氛围,让公众注意力暂时转移。

对外,是新领导班子的形象塑造任务。

越南今年出现高层人事更迭,国家主席苏林与总理范明政皆处于“立威期”。

在东南亚这样多边互动频繁的地缘环境里,一场大型阅兵不只是对内的政治秀,还是对外的外交语言。

它传递的信息是:越南有军队、有能力,不是软柿子,同样可以维护自身在南海及周边的利益。

从外交算计来说,越南还想利用中美博弈为自己争取空间。

过去两年,美国、印度、日本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与越南的接触,而越南对中国市场和技术的依存依旧很高。

阅兵排在中国前一天,一方面可以借国际舆论对中国阅兵的高关注度蹭曝光,另一方面也表达一种“我们和大国并肩登台”的姿态。

借力但也受制

有意思的是,越南并不是完全要跟中国硬对抗。

4月的“南北统一50周年”纪念阅兵上,越南就差点在无人机表演环节出岔子,那场与韩国团队合作的灯光秀飞着飞着队形错乱,现场差点陷入冷场。

最后是中方的技术团队连夜支援才完成既定图案,化解了尴尬。

这件事在越南媒体上引起不少讨论,也直接促成了之后与中国签署无人机技术合作备忘录。

为保证9月2日这场阅兵的压轴环节顺利,越南干脆斥资采购了国产无人机系统。

这件事其实亮出了一个现实,在不少关键技术环节上,越南愿意对中国“低头”,因为要面子更要效果。

阅兵上的体面不能砸,更不能在全球镜头前闹笑话。

两条赛道的对照

台面上的事实明晰可察,中越如今的军事实力全然不在同一层级。

30年前,中越差距没有今天这么大,那时候双方都还处在装备机械化阶段。

中国的军队在信息化、数字化的道路上起步较晚,但二十多年几乎是用跨越式的速度赶上并超越一大批国家。

今天的中国不仅走过了机械化、完成了信息化,还在探索智能化体系作战。

越南则更多停留在老装备维持、少量引进填补的阶段。

现代战争对体系有着全面的要求: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需协同作战,同时要实现实时的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

联合打击的精度和反应速度,这些靠的不是单一某款装备先进就能实现的,而是整个军工产业链、人才体系、作战理念的成熟度。

中国能在阅兵中把这些展现出来,是体系能力的自信,越南更多还是象征意义上的展示。

差距就像是一场比赛里,一个选手是职业运动员,装备专业、训练科学,另一个选手虽然也拼劲满满,但跑道检测、体能储备和装备都差一大截。

即便起跑姿势一样,跑出来的气势和速度也完全不同。

外界的眼光与建议

外媒在看这件事的时候,既有调侃也有分析。

有评论干脆指出,越南没必要费力去“抢风头”,与其在表面场面上下功夫,不如把有限的资源投到真正的现代化建设上。

也有声音提醒越南,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继续迷恋“区域小霸主”的称号是一种风险,把自己绑到非现实的对抗目标上,会消耗更多战略空间。

于中国而言,这样的“前一天秀”根本毫无压力。

越南的地缘位置、经济体量和军事实力决定了它很难在短期内对中国的安全构成根本威胁。

反而是在经贸、基础设施、技术合作等领域,中越之间的共同利益比分歧大得多。

如果越南放下攀比情绪,专心利用中国的市场、投资和技术提升自身硬实力,获益远比短期的国际曝光多。

回到现实

对越南人来说,那是他们一年中极为庄重的日子,也是国家形象的一次公开亮相。

槛在那里,不是一次彩排、一场阅兵能跨过去的。

想在国际舞台上站得更稳,不光要会挑时间,更得有真本事撑腰。

越南的算盘打得很勤,但棋盘上的局势,决定权未必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对于观众来说,看热闹也好,看实力也罢,这场“前后脚”的阅兵戏码,又一次提醒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实力,才是最硬的通行证。

形式可以借、时间可以卡,但底子是怎么都抄不来的。

参考资料:新京报——9月3日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

杭州日报——越南国庆80周年阅兵空中彩排,“眼镜王蛇”苏-30MK2战机等31架军机飞越广场

来源:科技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