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对我们好感度降低,背后有什么历史逻辑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09:50 2

摘要:上世纪80年代,大约有70%的日本人对中国抱有亲近感,可到了2012年,对中国抱有好感的日本人就只剩下了20%,2020年,这项数据更是跌落到10%左右。

说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日本人对我们的好感度正不断降低。

这种奇怪的社会调查,并不是“战忽局”或一些公知们搞出来的,而是日本媒体那边每隔几年就要列出来一份“亲近感”调查报告,让人想不关注都难。

上世纪80年代,大约有70%的日本人对中国抱有亲近感,可到了2012年,对中国抱有好感的日本人就只剩下了20%,2020年,这项数据更是跌落到10%左右。

与之相对的,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还算“良好”,有2016年跌落至只有两成的,也有去年对日恢复免签后出现的小幅度回升,整体上有好有坏,主要还是看日本当时有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举动。

“好感度”这种东西看似虚无缥缈,但放在如今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之下,随便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成为搅动风云变幻的那颗石子。

2024年8月19日,在日本广播协会的一档直播节目中,一名中国籍雇员在把日语报道翻译成中文新闻稿时,顺口将“尖阁诸岛”说成“钓鱼岛”,还说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由于这段话的播出时长约20秒,即便日本方面想用直播延迟手段来补救也已经晚了,导致“钓鱼岛是中国领土”这句话被原原本本地直播出来,顿时在日本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些日本人认为,这位中国籍雇员工作很不负责任,违反职业操守,但也有相对理性的日本人觉得,他身为中国人维护了国家立场,非常值得理解和尊重。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日本媒体要特意聘请中国籍雇员,把日本新闻翻译成中文播出。这是因为日本很多媒体长期以来,就是充当着日本右翼势力的“传声筒”,把很多中国新闻和国际新闻“添油加醋”地报道给他们的民众。

比如中国这些年因为开发了北斗系统,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发射几颗卫星上去,本来这种事根本不算什么,结果到了日本媒体口中就变成了“执行不明任务”,或者是“中国发射某某卫星,目的尚未查明”。

这种含糊其辞的言论就很容易导致日本民众瞎猜,毕竟日本自己也没定位系统,根本理解不了中国为啥要发射这么多卫星上去。

还有像什么中国某平台开发了线上支付系统,到了日本媒体口中就变成了“中国假钱泛滥,不得不开发线上支付”。

诸如此类的“添油加醋”报道还有很多,那位涉事的中国籍雇员据说已经40多岁,在日本工作了22年,可见日本媒体从很早就开始有意散播这种不正确言论,洗脑日本民众。

这件事闹大了以后,中国籍雇员被日本广播协会解雇,不过好在没被公开身份,一周后在国内社交平台上发文报了平安,称“人在中国”。

事后,日本方面又扒出了不少这位仁兄的“光辉事迹”,除了说“钓鱼岛是中国的”之外,还在不少报道里“夹带私货”,说不要忘记南京大屠杀,不要忘记731部队等。

据他所说,日本媒体不仅在这种历史事件上有意淡化和篡改历史,而且对中国的现实发展情况也瞒报了很多,让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10年前,甚至是15年前。

也难怪去年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涉华民意调查中,大部分日本人对中国都没什么好感,甚至部分日本编辑都是这样。

《环球时报》报道,他们的驻日记者在出版一本介绍中国当下流行语的书籍时,和日本当地的出版社进行沟通,结果发现这些经常和书本打交道的“知识工作者”对中国不能说毫不了解,最起码也是一窍不通。

就比如最近一段时间,日本应该又到一年一度报道“原子弹纪念日”的时候了。可日本媒体并不会特意讲明,为什么美国要给他们送原子弹,而不送给别人,只是侧重说日本底层民众有多苦、多难,在二战过程中没饭吃、没衣服穿之类的,就导致日本民众潜移默化地认为他们才是二战的受害者,对真实历史形成了扭曲的观念,自然对中国也不会抱有多大的善意。

其实我们把日本右翼做的这些事情结合起来看就不难发现,不管是日本民众对中国好感度逐年下降,还是日本篡改教材,以及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等,这些本质上都是在否认侵略历史,洗脑日本民众,让他们对中国以及世界格局产生错误认知。往小了说是没有正视历史,往大了说就是民族社会主义。

之所以日本右翼要这么极力地掩盖历史,背后其实还有不少历史因素。

和二战时德国鼓吹“日耳曼人是最优秀的人种”类似,日本从古至今就给他们的民众洗脑,让他们效忠天皇,为天皇效力。

根据战后我军和盟军透露出的一些资料显示,很多日本战俘即便被关入战俘营也依然不消停,口中说什么自己没有犯罪,扬言战争行为是在效忠天皇。

日本本土很多老人即便口粮都被征做军粮,在日本宣布战败后也依然跪在天皇巡幸过的街道路边,痛哭流涕地说:“陛下真对不起,战争失败了。”

包括很多公知在洗的“教科书事件”,名义上是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可那也是有日本文部科学省两度审定,官方承认了的。

并且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历史也不算短,早在1890年,日本天皇就以圣旨的形式颁布了《教育敕语》,上面明确写着“为天皇尽忠”,可以说这种保皇思想从那时起就已经深入日本人骨子里。

1947年因为有美国的干涉,所以日本那时公布的《教育基本法》就没办法把“忠君”思想写进教科书了。可换来的“好处”就是,从那时起日本的教科书就可以说是谁都能往上面写点东西,学校、老师、教育工作者,甚至是颇有名气的社会学者,都可以插手和干预教科书编写。

1948年6月,日本战后第一次教科书编撰申请放开后,全国上下立即冒出来了742种教科书版本,其中62版被审核通过。可想而知,这里面必定会掺杂进去一些日本右翼的极端言论,也难怪日本纵然是战败国,却对我们这个战胜国的好感度如此之低。

直到今天,日本经历二战的当事者已经逐渐减少,50岁以下的日本人几乎完全没有对侵略历史的记忆,年轻一代更是只对日本所谓“解放事业”有模糊的印象,一旦有其他国家的媒体或网友提起这件事,他们就下意识地认为对方是在挑事,然后拿出他们国家被篡改多次的媒体报道,说什么“这就是真正的历史”。

《南方人物周刊》上对日本的一句总结就说得很到位:1929年的这场经济大萧条对世界冲击极大,当时世界各国仅存在三个方案,第一个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只可惜日本没有罗斯福,第二个是苏联的应对方案,只可惜日本地小民少,没办法复刻,至于最后一种,就只剩下了德国和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走民族社会主义这条道路,靠对外侵略来获取资源。

据说当时有日本媒体参加某官员的晚宴,途中这个日本官员问记者,假如我们和中国打仗,你觉得民众们会不会支持。记者下意识地回答说,当然不会,谁想让自己的孩子去送死。

结果每两年,“九一八”事件爆发了。和这位记者预料中完全不同的是,当日本民众听说日本通过战争占领了那么大一片“伪满洲国”,顿时喜出望外,觉得日本的土地增加了,财富就会变多,自己过不了两年就能过上好日子。

回过头来再来看视频开头,之所以那些日本右翼分子会如此推崇军国主义,忽视现实中明确发生过的历史,是因为即便战争之下没有真正的受益者,但当年的那段侵略历史确实让一部分日本人获益。

正因如此,在我们国家强大起来以后,每当日本公开否认侵略历史时,包括中俄在内,很多东南亚国家以及部分韩国人,也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表达抗议,中俄联合军演的舰队也要多在日本周边海域“自由航行”两圈。

不为别的,就因为日本这种神秘力量如果不三天两头敲打一番,就很容易滋生膨胀。所以,日本人不喜欢我们就让他们不喜欢吧,只有我们自己强大了,才能让这些固步自封的人真正心服口服。

来源:毒舌混知所一点号

相关推荐